第175章 第 175 章(1 / 2)

加入书签

平安庄大队社员的年收入,都不用往前多数,两年以前能达到户均超两千块钱的,只有平安庄生产队。今年却是全大队的平均数,好些人家其实远超过这个收入。而此时全国绝大多数农民,一个家庭的年收入不超过三百块钱,有一些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当然,平安庄生产队社员的实际收入,就是远远超过平安庄大队的平均数的那一拔人。因为平安庄还有一个编织厂,盈利并不用上交大队,而是只交到生产队,再由全生产队社员分红。

四个生产队长都知道,别看今年粉条厂和方便面厂都挣钱了,可把粉笔厂和方便面厂的收入加在一起,怕是也不如编织厂多——人家挣的可是外国钱。

平安庄生产队在另外两个厂子里,上班的人也是各生产队最多的,地里的产量同样是全大队最高的。几样算下来,其他四位生产队长,都不想打听今年平安庄生产队的工分值了——打听出来自己心里更得堵得慌。

他们不打听,平安庄生产队社员自己拿到了多少钱,自己心里有数,一个个领到分红后,笑呵呵的向邻居打听的是,你家申请了宅基地没有,今年盖新房还是等来年有闲工夫的时候再盖。

夏菊花粗粗一听,今年又有三十几家想盖房子的,剩下的不到四十家,都是因为家里两个人以上在厂子里上班,没空张罗,要等来年厂子里活计松快一点再抽时间盖。

夏菊花意识到,现在已经是七九年底,a省那个不算偏远村子的十九户农民,私下单干的消息,就会得到上级的重视。从明年起,安排各地进行试点,为分田到户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等消息传到平安庄,难保大家的心还如现在这么齐,夏菊花觉得,是时候把平安庄好好规划一下了。她把自己的想法跟陈秋生一说,陈秋生也来劲了:“大队长,你准备啥时候盖房子,我跟你盖到一起。”

夏菊花觉得自己的院子还能住,没有翻盖的必要,便说:“我一个人住着,在哪儿住不行。你家的宅基地不是都划好了,咋又想跟我盖到一起了?”

陈秋生笑着说:“我那块宅基地位置不错,谁要是看上了先让他们盖去。我和翠萍商量好了,等着你一起盖,咱们两家做邻居多好。”

夏菊花不想跟他讨论,空间是他跟张翠萍商量好了,还是张翠萍拿定了主意,只问:“你说我的主意行不行?”

“要是生产队成立建房队的话,我觉得能行。”陈秋生知道,现在生产队还有一少半的人没进厂干活,操持着生产队的土地。相比进厂的人每月见到现钱,他们的收入还是低了些。

要是成立一个建房队,利用冬闲的时间,这些人统一帮助社员盖房,收到的建房钱,正好可以平衡一下社员的收入。

而且夏菊花提出的大家房子外观尽量一致,与前两年盖的也不矛盾:新划宅基地区域,已经盖起了二十几座砖瓦房,一色的青砖青瓦水泥路,看起来跟城里不差啥。

全生产队真的都盖成那样的话,在全红星公社乃至全平德县,得是头一份!远的不说,眼面前的姑娘、小子嫁娶,十里八乡可以挑着找人家了。

夏菊花被他逗乐了:“你才多大就想着这些事儿,咱们生产队的孩子们,还愁找不着对象?”

这并不是夏菊花吹牛,现在不管平安庄的姑娘还是小伙子,在十里八乡都很抢手。许多姑娘有了红玲的例子,哪怕结婚后,仍留在编织组上班,下了班骑上自行车回婆家,那一路的回头率可不低。要是赶上刮风下雨天,外嫁的姑娘们会在娘家住下,并不担心路上挨浇受冻。

平安庄的小伙子娶媳妇更是不愁,能在本生产队看对眼的,很少上外生产队相看。就算处了外生产队或外大队的对象,丈母娘家也会把彩礼给姑娘都带回平安庄,为的是不让闺女在婆家被小瞧——能被平安庄小伙子们相看上的姑娘家,家风都不错,不存在用闺女的彩礼,给兄弟娶媳妇的问题。

十里八乡早有一个说法,现在平安庄的姑娘们值钱,娘家的陪嫁比别人的彩礼多,自己每月在编织厂还有一份不菲的收入。平安庄的小伙子更值钱,丈母娘家得倒搭。

就是这么值钱的姑娘小伙子,有的是人愿意找,为的是平安庄村风正、各家的家风好:平安庄现在即没闲人也没有懒汉。人人有干不完的活,谁还顾得上扯老婆舌头串闲话。

就算有哪家出现了小矛盾,只要被生产队知道,那是少不了一顿收拾的:爱讲闲话是吧?行,先别上班了,留在家里讲个够,什么时候自己讲不下去了,生产队干部觉得合格了,再上班不迟。

不想养老人是吧?行,生产队帮着你们马上分家,以后你家老人就是五保户,生产队帮着养就得了。可是你也别想占生产队的便宜,分红是没你的份了,厂子里也没你的位置了,有得是孝敬老人的等着上班呢。

至于打孩子打老婆的,一律种地去。天天累得到家只想倒炕上歇会儿,你还有精力打孩子老婆?累不死你。

几个典型一收拾,平安庄的风气不正才怪呢。家家老人过的日子舒坦的哟,如果不是闲不住的老人,真能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不过能得到这种待遇的老人,自己也不能作妖,否则生产队不会因为你老,就事事向着你,而是取消补贴,由着你跟儿子儿媳妇吵去。

儿了儿媳妇跟老人吵要失去上班机会,还得重新下地干重活,老人又没了补贴,那日子在整个生产队马上不能看,谁还敢做妖?

等到给五保户人房子再一建起来,生产队的老人们更不想做妖了,他们都想住进那院子里:院子足足有别人家宅基地四个大,是按照四合院的规制建成的,不是对付的土坯房而是青砖青瓦的砖瓦房。

这砖瓦房与一般社员的砖瓦房的不同之处在于,每间屋子都砌了火墙,只要外头灶头一开,不用在屋里生炉子就暖和和的。

每个老人一间屋子,屋里除了靠南墙的一面大炕外,炕柜、地柜、桌椅都是崭新的,连暖壶杯子都配齐了。如果不是院门口挂着平安庄养老院的牌子,直接迎个新媳妇进门,都不缺啥东西。

屋里的摆设还在其次,院子里的设施,才是最让老人们心动的地方:现在养老院里只住了七奶和老董叔两个人,沿着各屋窗前,给他们留出了三米宽的土地,让他们闲得无聊时种点小菜之类的消磨时间。

剩下的地方,正中用建房的碎砖修了三个菱形相套的花池子,想种啥花草,都由住在里头的七奶和老董叔说了算。靠东边菜地搭了个葡萄架,现在上头还没有葡萄藤,却可以想象得出绿叶成荫时,坐在下头干活聊天有多惬意。

为了让老人聊天方便,葡萄架下真砌了个水泥方桌,四个水泥凳各据一方,随时等待着人坐在上面。

西边菜地前与葡萄架相对的位置,已经挖下了树坑,等开春之后会移栽上柿子树,不为能吃多少,光想想秋后树叶落尽,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的情景,就让人心里怪美的。

其余的地方都是水泥漫地,菜地与水泥地之间细心的砌了沿子,免得雨水大时菜地里的泥水流到院子里。为让污水有个出处,近西墙的地面略低了些,用水泥抹了一条小小的排水沟,西墙近大门的地方留了一个小口,污水可以直接从那里流出去。

“等我孵不动小鸡了,就搬过来住。”五爷看着养老院里的设施,觉得自己不摆来有点亏:他们家的地方不如养老院大,站院里都不如养老院豁亮。

老董叔已经把自己屋子收拾好了,见五爷站在院里不进屋,自己到门口招呼他:“五爷,进屋来看看。这可比我原来那个小黑屋子强多了。住这样的屋子,我觉得能多活个十年八年的。”

“那是。”五爷不客气的揭短:“一开始菊花让你搬的时候你还不愿意搬,就跟你那屋里藏着啥宝贝一样。”

老董叔有些不自在的笑了一下:“我一个老光棍,能有啥宝贝。那不是觉得破家值万贯,我爹娘留下来的地方,一时舍不得嘛。”

五爷进屋撒嘛了一圈,发现被褥都是新的,对老董叔说:“你看你搬来就盖新被子,可得自己把屋子住干净点儿,别再整的跟猪窝似的。”

老董叔就更不自在了,磕磕巴巴的说:“那不是原来就不干净,又没人帮我拾掇,才越住越……”

五爷不赞成的看他一眼:“谁该下你的了,得天天帮着你拾掇,自己住的屋子自己不管,你是谁的爷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