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杨司徒(1 / 2)

加入书签

元冠受作为皇帝的生活,从来都没有“今日,无事。”

处理元稽只是他百忙之中的一件小事,去孝陵一趟,看望地下的二位,说说心里话,在计划中都比处理元稽的分量要重得多。

就如同当年他在洛阳跟齐王说的那句“二十年功业,八千里风尘,说与山鬼听”,到了元冠受这个高不胜寒的位置,能真对其说出心里话的,也只有地下的死人了。

皇帝也是需要心理疏导的,在唠唠叨叨没头没尾的磨叽了一个多时辰后,将内心的垃圾情绪都倾倒了出去,在回长安的路,元冠受明显心情好了不少。

“军情司统计的数字弄完了吗?”

萧凯略有踌躇,道:“量太大了,还在整理。”

“三日之内,朕要看结果。”

对于巴蜀的货币战争,绝不是元冠受拍脑袋就能完成的,这其中需要大量的物价数据调查,巴蜀乃至梁国的流通货币体量估算,以及己方所需要的准备伪造的铁五铢数量预计。

“还有什么事要朕决断的?赶紧一起说了,再过一段时间,朕就要去巡视关陇了。”

元冠受看萧凯犹犹豫豫的样子,忍不住又拍了他肩头一巴掌。

“杨家,华阴杨家,至尊要不要去看看?杨司徒要不行了,听说也就是这几天的工夫了。”

“杨老头,随他去。”

说了句气话,元冠受冷静了一下,觉得好像还是得去一趟。

杨椿已经七十七岁高龄了,虽说在他的生命的末期,带着杨家人坚持不懈地跟萧宝夤、元颢乃至元冠受作对。

可毕竟都是公怨,要说私仇,也谈不。

华阴距离长安只有数十里,杨椿历仕四朝,现在只挂了个司徒的虚职,可毕竟是在关陇有着广泛影响力的人物,门生故吏无数,皇帝对于他的态度,其实并不代表对于其人如何如何。

华阴的杨家,是弘农杨氏的重要分支,在这两代人才辈出后,甚至有凌驾于弘农本家之的意味。

更深层次地讲,是皇帝对华阴杨氏乃至关陇汉阀的一个态度。

如果说跟元冠受作对过,那就被皇帝冷眼相待,那关陇地区符合这种条件的门阀可不少。如今元冠受的种种施政改革,已经在某些层面触及了他们的利益,比如教育,比如勒令退回侵占的公田等等。

在无关紧要的事情,元冠受觉得就没必要再去刺激这些高门大阀了。

学会妥协是成年人的无奈,而政治的本质恰恰就是互相妥协,毕竟用刀子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

“去一趟吧。”

皇帝登门,华阴杨氏开中门以对。

举族百余口前来迎接,乌泱泱的跪了一大片,给足了皇帝的面子。

没有谁是真的能长久地活在逝者的仇恨中的,况且,有很多人巴不得能攀统治日渐稳固的皇帝的高枝。

家族大了,人心也就难以避免地齐不了。

认真说来的话,当年杨昱死在高平之战中,种种阴谋也就是无凭无据的猜测,元冠受没参与过高平之战,那场战打得那么惨,崔延伯都阵亡了,杨昱怎么死的,鬼知道。

所以这件事其实跟元冠受没什么关系,真有关系的过节,是萧宝夤和杨椿争夺西征军主帅的事情,那件事确实是元冠受亲自谋划参与的。

驱虎吞狼之策,是他定的,赶着伪秦军的残兵过了陇口,让杨椿兵败下台,也确实是他干的。

在权力面前,种种阴私勾当,也没什么所谓,更何况,如今他已经是九五之尊了。

作为臣子的杨家,就更没有什么可以怨恨的,杨家这么多后辈子弟还要出仕入朝,谁会和自己的前途过不去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