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炸油条卖(2 / 2)

加入书签

不过看时间,赶集的三人快回来了,姑侄两人倒也没着急吃饭,在菜园子里一人摘了根嫩黄瓜,坐在阴凉的地方,张望着自家驴车何时归来。

“小花骨朵,你家今天发啦!集上的人把你家摊子围得严严实实的!”

杨老七挑着两个柳筐,跟在自家哥哥后面,路过黄家时,见黄念花正伸着脖子往村口瞅,就忍不住打趣了一下。但等看到了黄豆芽后,立马红了脸,不敢抬头了。

“六哥、七哥,你俩咋没跟我家车一起回来呢,东西那么沉,放我家车上多好,何苦费力气呢?”

黄豆芽见杨家兄弟的样子,应该是买了不少东西,就跟他俩客套地打了声招呼。至于杨老七打趣自家侄女的话茬,黄豆芽没接,毕竟涉及钱财问题,能少说点话就少说点,省得别人眼红。

“一点都不沉,这可比咱们移民时轻巧多了!你家车上的东西也不老少,你哥他们得一会儿才能回来呢。我俩从镇上回来时还没散集呢,你哥他们估计得等到散集时才能往家来。”

杨老六是黄家的邻居,跟黄家人都很熟悉,倒不像他弟弟那样,见着黄豆芽就不好意思说话了。

杨老六把黄豆芽当成小妹妹看待,毕竟两人相差的年岁还蛮大的。

但杨老七跟黄豆芽年岁相当,跟黄豆芽说话时就不自觉得带着几分羞涩,平时都不太好意思搭话,这次是没看到黄豆芽,才敢逗她家小孩。

杨老七称呼黄念花为小花骨朵,其实是对黄豆芽的变相调戏。

黄念花的玩伴起先都是叫她“花儿”或者“小花”。

黄念花“小花骨朵”这个外号还是村里那边小伙子先叫起来的,而杨老七正是这帮小伙中的一员。

村里的小伙们没事就聚在一起给村里人起外号。长相好看、家境富裕、寡言少语、不爱笑,这种“高冷”的气质让黄豆芽成了村里小伙们讨论的主要话题。

村里小伙们背地里管黄豆芽叫“一枝花”。小姑是“花”,侄女自然得比花小,所以就变成了“小花骨朵”。

本来只是这帮小伙背地里这么称呼黄豆芽,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后来黄豆芽的外号还是传开了。

碍于黄豆芽的高冷人设,没人敢当面喊黄豆芽一枝花,但他们敢逗小孩,一些胆子大的,在村里喊黄念花为“小花骨朵”,传来传去,渐渐地村里人后来就都这么称呼黄念花了。

倒也不怪这帮大小伙子闲来无聊逗小孩,实在是村里适龄的姑娘太少了,他们想议论别人,也没人可议论啊。

而且黄豆芽的长相确实出挑,除了瘦一些,黑一些,长相是村里的一等好看,跟别的村的姑娘比,那也是出挑的。

小伙睡冷炕,全靠火力旺!这帮血气方刚的小伙,也没有媳妇管着,就只能背地里偷偷议论村里的漂亮姑娘了。

黄豆芽要是知道自己是因为“高冷”成了村里小伙的话题,她肯定会感慨表象与事实严重不符。

说黄豆芽长相好看倒是没话说,在老家时要不是因为长得好看,也不至于被人盯上。

说黄家家境富裕这点倒让人觉得有些好笑,黄家这种农具自家备,粮种自家买,家里还做小买卖的人家,在种子农具还要租借的村民眼里,确实算是家底丰厚了。

在莲花山村这个小穷村里,家里有两头驴儿,就已经跻身于富人阶级了。

但说黄豆芽寡言少语、不爱笑,为人高冷这一点确实是村里的小伙们误会了。

黄豆芽不是寡言少语不爱笑,是出了门才寡言少语不爱笑。

黄豆芽为了捂白自己,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没事就躺在炕上小憩一下。要不是为了身体着想,都不想出屋门晒太阳了。

就算是晒太阳,黄豆芽也是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戴着草帽,草帽两边还带布帘,生怕自己被晒黑了。

前世没白过,也没被人夸过漂亮,倒也不怪别人发现不了黄豆芽的美。实在是没有人会认真打量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手脚长冻疮、脸上皲裂得严重的“小叫花子”。

不过这也让黄豆芽在前世安全了许多,上山下河时,也不用害怕身边有男人,只要在有人的地方待着,就不会出事情。

这一世好不容易漂亮一回,黄豆芽作为女孩子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小姑娘哪有不爱俏的,自是想尽办法让自己更好看一些。

黄豆芽一出门就是去干活,要么就是去干活的路上,走一阵子就发虚的身体,自然要好好养护。

黄豆芽寡言少语、不爱笑是为了保存体力,这才给村里人留下了她为人高冷的错觉。

没想到村里人竟然喜欢高冷的,这倒让黄豆芽没想到。黄豆芽喜欢那种爱笑爱闹的人,感觉跟这样的人一起玩或者过日子才有意思。

杨老七逗一下小孩还行,真对上了黄豆芽,立马就歇菜了,杨老六跟黄豆芽说话的间隙,杨老七趁机脚底抹油溜了。

送走了杨家哥俩,得知自家人还要晚一些回家,黄豆芽也没着急进屋,家里没安窗纱,窗户现在还用窗板子挡着呢,即使是白天,屋里也发暗,倒是很适合睡觉。

不过今天这样好的天气,黄豆芽自然舍不得睡觉,尤其听杨老七说自家买卖很火爆之后,那更是睡不着了。

黄豆芽姑侄俩在家里翘首企盼,在镇上赶集的三人则不慌不忙地逛街买东西。

因为买卖好,赚了不少钱,就连黄念文说要买饴糖的“无理要求”也得到了满足,黄豆腐一口气买了半斤的饴糖,把黄念文高兴得都蹦跶起来了。

黄家炸油条的价格是一文钱一根,油条做得比黄豆芽在家第一次做时长粗一些,炸起来会膨得又长又粗,看着就很实惠。

十斤油能炸十五斤白面,一斤白面能出十七八根油条,也就是说,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差不多能炸出二百五六十根油条。

白面是自家用小麦磨的,小麦是在粮铺里按照三文钱一斤买的。

一斤小麦能出六七两面粉,黄家为了做买卖,面粉留的都是最好的,一斤小麦大概出了五两半的面粉。

十五斤面粉需要用大概二十八斤小麦,约莫八十四文钱。

榨油的黄豆是自家卖豆腐换的,跟市面上的黄豆价格差不多。

十斤黄豆八文钱,十斤豆油顶多能用九十斤黄豆,九十斤黄豆也才七十二文钱。

油和面是大头,其他的材料可以忽略不计了,油面的成本往多了算也就一百五十六文钱。

十斤油加上十五斤面做的油条若是全都卖光了,能净赚了一百文钱。

不过这只是黄家人在家算的账,第一次可不敢做这么多油条,实际上第一回就做了五斤油和七斤面,全卖光了,赚了近五十文钱。

不过幸好黄家人比较理智,没有多做,七斤面的油条,将近散集才卖光。

虽说百姓爱吃,但是毕竟人数有限,舍得花钱的人更少了,这回是吃个新鲜,油条才卖得快,等下个集,可能连七斤面的油条都卖不完了。

不过因为油条吸引人,豆皮和草鞋也卖得不错,黄家这三样买卖加在一起,赚了一百多文钱,可谓是收获满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