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3章:猪大肠(1 / 1)
这三个字像是一道雷横空劈下,直接让姚天河、李知秋两人石化当场。
“大……大肠?”
半晌,姚天河堪堪回过神来,一时间竟是不知自己是不是幻听了。
这种污秽之物,怎能上得了饭桌,入得了口?
而且还是给堂堂知府大人的千金吃?
“灵儿姑娘,我晓得你想要另辟蹊径的心思,可是……”李知秋面色甚是为难,显然和姚天河想法一致,这东西好不好吃且另外说,能不能吃都是个问题。
看着两人一脸的拒绝表情,聂灵儿心中理解。
在古时,富贵人家是拒绝食用任何动物内脏的,这些内脏也被称之为下水,在处理食材的时候就会被丢弃掉。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人吃,这些被丢弃掉的下水有时会贱卖给底层的穷人们,里面会有些心、肝之类的东西,而至于大肠,是连底层的穷人也不会吃的东西。
主要是人们的思想桎梏所形成的固有传统化思维,在达官显贵的人眼里,他们身份、地位都高人一等,自是不愿意去吃动物的内脏,觉得这些东西上不得席面。
而在穷人眼里,这包裹着污秽之物的大肠不论如何烹制,也根本做不成美味的吃食。
至于大肠的美食历史,要到明清时才渐渐开始被人所接受,而后做法又经历了上百年的演变和精炼,才让后世有了那么多用大肠所制成的美味食物。
所以在当聂灵儿提出用猪大肠作为主食材而做一道菜时,他们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而这也是聂灵儿想要的,就如李知秋所说,这余桑浅已经吃遍了大昭的美食,但她必定没有吃过肥肠这个东西,只这一道菜,就定能让她记住自己。
“姚师傅、李师傅,我明白你们的担心,但我聂灵儿绝不做没有把握的事。”聂灵儿一脸镇定的开口道:“或许你们觉得,这世上绝对不会有人吃过猪大肠,但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们,我吃过,而且也做过。”
“一道成功的大肠菜式,是可以让人念念不忘的,而像余桑浅这样热爱美食的人,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道菜。”
“所以,还请姚师傅明日将花间楼要丢弃的大肠单独为我留下来,我会亲手处理它。”
可即便听到聂灵儿这么说,两人的脸色也丝毫没有缓和,反而是有些担忧的看着她。
聂灵儿微微蹙起眉心,问到:“两位师傅是还有其他的话要说?”
姚天河和李知秋当下不禁对视一眼,末了还是姚天河开口道:“这是灵儿姑娘自己的比赛,做什么菜自是我等左右不得的,只不过我担心的是,若是要让知府大人知道了你给他的千金女儿吃猪大肠,若是因此惹得知府大人震怒,怕是会惹火烧身啊!”
“是啊姑娘,我们担心的是这个。”李知秋也附和开口。
闻言,聂灵儿莞尔一笑,语气轻柔的出声:“多谢两位师傅关心,我已经想的明白,在端上这道菜时我便会明言这是猪大肠,这样便不算诱导了。”
“哎呦,你这样提前说出来,更没人敢吃了!”姚天河一拍大腿,一脸替聂灵儿着急的表情。
这倒是惹的聂灵儿笑出声来:“姚师傅且放心,我这道菜只要端出来,就不会有人能拒绝,虽说千人千味,可在绝对强劲的厨艺面前,我相信我有能力让他们的味觉做到前所未有的统一!”
聂灵儿这话说的甚是随意,却难以掩盖她语气之中的自信,旁人听着确实是狂妄了些,可聂灵儿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本事。
这辈子也没别的什么本事,唯有厨艺二字,她聂灵儿从不谦虚。
姚天河微愣,不知为何,他的内心竟是有些偏向聂灵儿了。
这小小的丫头,总是让他觉得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自得做派,不慌乱、不急躁,整个人稳妥又怡然,好像所有的问题在她的眼里,都不是问题。
出了同福客栈,姚天河和李知秋一路往住处去。
“你当真信她?”
李知秋终是忍不住问到,因为他不止一次的参加过这个比赛,对其难度深有体会。
刚刚那灵儿姑娘虽然行事做派很稳重,可终归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就算她一出生就开始上灶,十四年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所成。
毕竟她出身贫寒,能够用到的食材都十分有限,自是不能跟他们这些酒楼掌厨相提并论。
既是如此,那她的厨艺再高能高到哪里去?
眼下又要用大肠入菜,能不能做的好吃他不知道,若是真的做砸了,一道难以入口的猪大肠端给知府千金,这后果是什么?
李知秋不敢深想,他现在就担心姚天河,他可是答应了去给这丫头做副厨,别到时知府大人发火,带上他一起连坐!
姚天河看了李知秋一眼,轻笑一声:“有何不信?况且我已经答应了人家,难不成要我现在反悔?那你让灵儿姑娘这一天的时间去哪找一个信得过的副厨来?”
“我知道,我的意思是……”李知秋连忙开口,却直接被姚天河给打断了。
只见姚天河拍了拍他的肩,语气轻松的道:“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就是怕知府大人会生气,到时候我因此受连累吗?”
李知秋叹了口气。
姚天河笑道:“不过是一道菜,灵儿姑娘也说了,会提前明示入菜的主材料是猪大肠,那到时候坐审的食客吃不吃,就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了。”
“若是吃了,又为何会怪罪于她呢?明明是提前就告知过了,这可不是故意诱导人家吃猪大肠。”
话是这样说没有错,可李知秋就是心理不舒服,只要一想到要用猪大肠做菜,他就接受不了。
可这件事跟他也没太大的关系,只要姚天河别因此被连累就行。
至于那灵儿姑娘,小小年纪年轻气盛,不知江湖险恶搞这些花里胡哨的招式,到时若是翻了车,就当是一次教训了。
于她而言是次警钟,也未必是件坏事,李知秋这样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