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廷推(2 / 2)

加入书签

        十三和小九虽然是庶出,但他们的母亲却是太宗的淑妃。

        这一切都是有预谋的。

        果不其然,王华刚刚说完,一旁向来置身事外的中山王徐忠寿开口了。

        “王大人这是读书读傻了吗?!你的话本王不能苟同。既然王大人提到了生母位份,那咱们就好好论论。在这京中,若论位份尊贵,诸皇子谁比得上吴王殿下?无挡下为太宗淑妃娘娘之子。本王推举吴王。”

        这句话说得非常在道理。确实,若以母亲的身份论,在没有魏王的情况下,十三反而是最尊贵的。

        贵、淑、德、贤天子四妃,太宗没有贵妃,除去皇后之外,就以淑妃最贵。

        此言一出,御史之中当即有人站出来骂道:“老中山王英雄一世,为何会有你这种的子嗣,就甘为杨清源的走狗吗?”

        徐忠寿有王爵在身,原本是大周尊贵无比的人物,但是科道言官和御史向来不管这么多,别说是异姓郡王,就连天子他们都照骂不误。

        徐忠寿是个武人,自然不能和专职骂人的御史言官比嘴皮子,这位老哥是个实在人,撸起了自己蟒袍的袖子。

        骂不过,动手应该没问题吧!?

        就在含元殿即将发生斗殴的时候,兵部右侍郎李澄光及时开口,避免了这位御史的血光之灾。

        “廖御史所言诧异,难道吴王非天子血脉乎?!”

        李澄光一句话就让这位廖御史闭口不言。

        吴王当然是天子血脉,既然是天子血脉自然有当选的资格。

        别以为这些御史和言官都是好人,相比于一般的事务官,清流的平均道德水平确实要高一些,但不代表他们都是无私为国之人。

        很多的言官御史不通世务,为骂而骂,也就那样!

        就在众人以为到此为止的时候,突然宗室之中有人开口道,“本王以为,临淮老王爷之孙,朱选基,少年奇才,有圣明之主的潜质,本王推举朱选基为新君。”

        这一番操作可把在场众人都给雷到了。

        虽然大行皇帝朱瞻坤没有子嗣留下,但是先太宗文皇帝尚有皇子在世。

        太宗一脉尚未绝嗣,你支脉跳出来算怎么回事?!

        “胡说八道!简直是胡说八道!”

        户科都给事中立刻开骂了,他们官不过七品,但手中之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抗衡尚书,掌管侍从、规谏、稽察、补阙、拾遗等事

        乡试考官、封驳诏旨、监察六部、参加内阁及六部长官的廷推、廷议、弹劾百官都是他们的职权之内。

        一个都给事中若是外任正四品的上州刺史,甚至有着官升六级,势减万分的说法。

        “如今尚有太宗皇帝子嗣在朝,为何需要从其他分支选人?!”

        “原本该是大行皇帝之子继位,但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从同辈中人挑选,难道临淮郡王之孙不是太祖血裔吗?!”这位宗室不知道是受了什么人挑拨,上头了!

        “呵呵……可笑至极!莫非伱连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没有听说过吗?!既然大行皇帝无子,自然是该由其弟继承。”

        ……

        一众的朝廷重臣各抒己见,旁征博引争吵了一个时辰有余后,票选才得以开始。

        为了公平起见,刚刚主持廷议的钱牧谦不再主持票选过程,改有右都御史、都察院正程青松主持票选。

        以蜀王、宋王、吴王、朱选基四人为候选人进行投票。

        在场共有六十八人有投票资格,以宋王得票最高、计有二十八票,吴王次之、计有二十五票,蜀王第三、计有十一票,至于动了心思的分支一脉的推举的人选朱选基,就获得了四票。

        说实话,但凡是正常人,都不会去投他!怎么算也轮不到他朱选基继位啊!

        ……

        含元殿外,宋问严带领的一票人在被钱牧谦斥责之后,安分了一点,但也在等着廷议结果。

        “问严兄,你说,万一推举出来的人选不是吴王,杨清源这逆贼能同意吗?!”

        但凡有点眼光的人都知道,此刻的太皇太后尚在杨清源的掌握之中。

        宋问严神色肃穆,“吾不知权力富贵,但晓一腔热血,不得使奸佞宵小篡位!”

        ……

        含元殿的偏殿之中,吴王朱瞻垕和宋王朱瞻埙以及部分的宗室子弟。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得到了刚刚的廷议结果。

        原本心中还要幻想的朱选基此刻正面色铁青。

        这个在宗室口中有着明君潜质的奇才,连最基本的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都做不得,还差得远呢?!

        当所有人在恭喜宋王朱瞻埙的时候,朱选基自然是想要出口恶气的。

        少年人嘛!爱好不就是装杯打脸嘛!?

        宋王被推荐为未来的天子,他自然是不敢惹的,这个时候就欺负一下吴王好了。

        一旦宋王登基,吴王必然失势,这时候不踩两脚,更待何时?!

        朱选基慢走到了朱瞻垕的身旁,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吴王叔,你那位师尊看来也是个废物啊!手握神都十三万御林军的兵权,居然还让这皇位落到宋王叔的头上。”

        十三闻言,只是面无表情地瞥了这位年纪比自己还大不少的堂侄一眼。他为人性情敦厚仁和,但是听到有人如此辱及师尊,心中还是有怒火的。

        换几天前,现在这个堂侄子恐怕已经被他教育一顿了,要是自家姐姐在这,说不定连老皇叔临淮郡王都认不出自家的孙子了。

        不过,现在他已经不是那个可以喜怒有心的十三了。

        十三正面没回答朱选基的话。因为他知道:以师尊的能力,连政变都能够成功,廷推之事断不会如此结束,一切还在师尊的掌握之中。

        就在十三思虑之时,宋王朱瞻埙已经被人围起来了。

        “宋王兄,恭喜恭喜!”

        “宋王叔!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将来就要靠你了!”

        “宋王兄,当此之时,有乱臣弑君,吾等虽然不才,但也愿意为匡扶社稷贡献绵薄之力!”

        ……

        就在众人的道贺声中,宋王朱瞻埙没有丝毫的高兴之情,旁人只道他喜怒不形于色,其实现在朱瞻埙心中已经慌了!

        说他压根就没有想过皇位,那肯定是假的?!

        寻常人家还会幻想自己中了亿万头奖,存银行吃利息的情形,况一个有继承权的皇子呢?!

        但他是真不觉得自己会有机会?!

        他虽然不及太子和楚王,但也不是愚笨之人,杨清源手握兵权,怎么可能向一群徒逞口舌之利的官员让步呢?!

        从杨清源斩杀皇兄朱瞻坤开始,这个皇位就注定只能是自己的十三弟来座。

        皇兄朱瞻坤为国之储君,名正言顺地继位,虽然当中有政变的嫌疑,但毕竟没有任何证据。

        即便是这样,杨清源都能攻破大明宫,将其斩杀,况于自己这个小小的庶出皇子乎?!

        现在的杨清源在宋王朱瞻埙的眼中就是妥妥的大恶人形象。

        朱瞻埙甚至怀疑,若是他真的敢答应继承皇位,他能不能活到登基大典那天。

        皇位虽好,但!哪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朱瞻埙的目光穿过恭喜的人群看向自己的十三弟。

        十三弟性情仁厚,他若为君必然会善待自己,这也没什么不好的吧!

        想到此处,朱瞻埙的目光愈加坚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