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2章日神换种的诱惑(2 / 2)
早下船早安心,就算他日织田家真的扶摇直上,我们也不用妒,这份富贵实在太烫手,智者不取。”
蒲生氏乡点点头,说道。
“我会听从母亲的安排。”
在蒲生氏乡看来,蒲生家早就应该抛弃骑墙的心思,投入斯波家温暖的怀抱。
但因为家业都是由母亲支撑,她在家中没有什么影响力。母亲愿意迷途知返,她当然会全力支持。
蒲生氏乡回去当个挂名家督,慢慢接手家业,让蒲生家的日野城成为斯波家在南近江的重要支撑点,的确不错。
但这件事,蒲生氏乡还是想得浅了。
让蒲生贤秀最终决定把家业托付给女儿,彻底投向斯波家的原因,是蒲生贤秀发现女儿已经不是雏了。
蒲生氏乡不满十岁就被托付给斯波义银当小姓,这些年鞍前马后,忠心耿耿,她对待圣人的心思可不是一般的君臣之谊那么简单。
蒲生贤秀早就知道,自己这女儿对斯波义银是情根深种,她也曾经为这件事烦恼过。
毕竟,蒲生氏乡是她的嫡女,身上肩负着传承家业的重任,总不能一辈子暗恋斯波义银,终生不娶吧?
可随着斯波义银走上神道,被看作圣人降临的现世神,蒲生贤秀的心思就彻底变了。
如果女儿真能够爬上圣人的床,蒲生家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而女儿也的确没有让蒲生贤秀失望,当蒲生贤秀发现女儿已经不是个雏,顿时惊喜万分。
以蒲生氏乡对圣人的痴迷,她不可能在外面另寻男人,一定是和圣人发生了某些深入浅出的事。
蒲生贤秀的这种推测并非没有根据,因为同心众集团在斯波家的分量太重,类似中枢机构。
作为同心众笔头,秘书处首席,蒲生氏乡的重要性,圣人一定也是看在眼中。
蒲生氏乡坐在这样重要的位置,圣人没理由不把她彻底变成自己人,外人怎么能用得安心呢?
一想到蒲生氏乡可能怀上圣人的种子,蒲生贤秀就兴奋得厉害。
这时候,蒲生家还当什么织田家的附属,蒲生贤秀已然有了更高的追求。
一旦蒲生氏乡诞下神裔,与织田信长便是同在神殿之上的姐妹。即便两家实力悬殊,但织田殿下也没有资格当蒲生家的主君了。
蒲生贤秀期待蒲生氏乡归来之时,能够怀上神种,蒲生家从此一飞冲天,成就神裔家族。
蒲生氏乡到底年轻,不如蒲生贤秀老奸巨猾,被几句话忽悠了进去,真以为母亲是对织田家心灰意冷,这才改弦易辙,投向斯波家。
此时,蒲生贤秀的目光时不时略过女儿的小腹,心中充满期待。
———
就在蒲生母女不远处,另一边的羽柴秀吉也在看着织田信长与斯波义银依依惜别,目中免不得羡慕嫉妒。
忽然,她的身边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她转头看去,那是脸色苍白,日渐消瘦的竹中重治。
“竹中姬,你的病情还未好转,这次就不该出来送行,再吹寒风。”
竹中重治摇摇头。
“主上放心,我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斯波织田两家联手,我不就近观察一下两位主君,实在是放心不下。”
听竹中重治说着不吉利的话,羽柴秀吉微微皱眉,但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
“你呀,就是太较真了,身体才会越来越差。你现在需要的是静养休息,不要急在一时。”
望着远处的织田信长,竹中重治叹道。
“不急不行呀,我们留在近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羽柴秀吉眯了眯眼睛。
“此话怎讲?”
竹中重治说道。
“大殿好像变得比之前更急了,织田家又要开始极速扩张。
柴田胜家大人在越前国进攻加贺国,池田恒兴大人马上要去攻打摄津国,羽柴家一定会被要求带兵助战。
越前兵团强盛,羽柴家多半是去摄津国助战,一旦拿下摄津国,羽柴家离开近江的时间就不远了。”
羽柴秀吉皱眉道。
“你是说大殿会把我改封?”
竹中重治喘了两声,说道。
“大殿一定会把有力家臣们全部外迁,以保证自己手中握有绝对优势,足以压制膨胀的家臣们。
不管是柴田,池田,丹羽,还是您,各家重臣都必须离开织田家的核心领地。
尾张美浓两国已经被大殿消化干净,伊势国的北畠信包是织田一门众,其家臣与力都是大殿派遣,伊势国等同于大殿的直领。
如今,大殿又把居城搬到南近江安土城,下一步就是要消化掉南北近江。
羽柴家在北近江的领地,多半是保不住了。一旦拿下摄津国,您应该会被外迁,继续向前线改封。”
羽柴秀吉苦笑道。
“我辛辛苦苦才稳住了北近江,大殿马上就要来摘桃子,让我有些不甘心呀。”
竹中重治面色一白,咳嗽一声,笑道。
“谁会甘心呢?柴田胜家大人在东美浓的富庶领地,不也被大殿改到了越前国?
大殿的心思,就是不断把家臣领地往前线迁移,逼着家臣们在前线拼命,不敢懈怠。
大家心里都清楚,打赢了无非是帮大殿稳定新领,等着被摘桃子,继续外迁。打输了就会受罚,多年积累一扫而空,一无所有。
武家原有的封建守土规则都被大殿破坏了,大家都是半饥不饱的野狗,只喂饱了大殿一人之野心。
但谁又敢反抗大殿呢?织田家的核心领地越来越大,大殿的实力也越来越强,大家只会比以前更加畏惧她。”
羽柴秀吉低声说了一句。
“也比以前更希望她死去。”
竹中重治笑着点点头。
“不错,随着织田家的领地越来越大,织田家臣团会越来越渴望大殿死去。
只有这样,织田家才能够回归武家传统,这块大蛋糕才有可能被家臣团分享。
织田家发展得越好,大家就越希望大殿死掉,真是讽刺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