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章 赴约(1 / 2)

加入书签

说完,她停顿了一下,目光在苏铭的脸上扫过,轻声叮嘱道,“但少林寺并非等闲之地,国师此行一定要小心。”

“陛下放心,贫僧定会安然归来。”

······

苏铭离开之后,李婉儿再也绷不住了,无法保持刚才的镇定,一把扔下手里的奏折,开始在大殿上来回踱步。

“少林寺在这个关头邀请他去,到底是什么意思?向大周宣战,或者是示好?亦或是别的意思?”只可惜,现在她知道的事情太少,消息不对等,根本猜不出少林的意思,最终只能长叹一口气,向养心殿走去。

此事事关重大,她必须尽快告知母后,问一下她的意思。

······

养心殿内,陈太后正倚在凤榻之上小憩,虽然外面天气十分炎热,但养心殿内却是温度适宜,十分凉爽,一点都感受不到热气。

“启禀娘娘,陛下来了。”守在殿外的曹雨辰得到内侍的通传,轻手轻脚的来到内殿,在她身边耳语道。

“让她进来吧。”陈太后睁开眼睛,轻轻打了一个呵欠,从榻上起身,整理了一下衣物。不多时,李婉儿踏入内殿,见到榻上的陈太后,恭敬地行了一礼,“儿臣参见母后。”

“起来吧。”

她坐在榻上,笑着问道,“今儿可还不到你来请安的时候,怎么来这么早?”

“母后,刚刚国师进宫了一趟,向朕请辞了。”李婉儿没有向往常一样亲昵,而是一脸郑重。

“请辞,他想去哪?”陈太后眉头一皱,笑容顿时收敛。

“不久前,少林寺的方丈命人给他送了一份请柬,邀请他半个月之后前往少林谈佛论道。”李婉儿如实回答道。

“去少林寺?”陈太后眉头一下子皱的更深了,目光也悄然发生的变化,变得更加深邃冷峻。

“除了谈佛论道,就没有别的事?”

李婉儿点点头,继续说道,“国师还告诉朕,前不久在钦天监观星,发现紫微星黯淡,他隐晦的向朕提示了会有修仙界的势力插手人间纷争,只是,朕有些不明白。”

听到这句话,陈太后瞬间变了颜色,开始阴晴不定,嘴里重复了一句,“修士插手?”

见到她这幅模样,李婉儿的心一下子提起来,略有些小心的问道,“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朕曾听闻,修士若想参与人间之事,势必会被卷入浪潮,一旦出错,便会万劫不复,很难全身而退。”

然而,听到这句话,陈太后长叹一口气,“唉。”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继续说道,“婉儿,有些事也是时候该告诉你了。”

随后,她便把当年神武帝在位时发生的事完完全全给李婉儿说了一遍,骤然听到这样的秘闻,李婉儿顾不得掩盖自身的情绪,嘴巴张的大大的,杏眼圆睁,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父皇竟然这么厉害?整个修仙界的势力居然被他玩弄在股掌之中。”

陈太后眼中露出一丝回忆,轻笑道,“不错,当初整个修仙界都在为补天计划做准备,连当初大周中兴也是他们在其中引导促成,不然你父皇也无法走到那一步。但是,补天计划却是以人道气运补天地大运,若是被他们成功,整个大周将在一夜间分崩离析,而你父皇也会因气运离体而当场暴毙。”

“因此,在察觉他们的计划之后,你父皇就开始在暗中准备了,神武四十年的一天,补天计划悄然开始,当时,漫天神佛以及整个修仙界都为此而疯狂,因此当时的大周气运鼎盛,可谓是如日中天。”

“早在数百年前,修仙界就在大周开始布局了,但即使是如此,补天计划仍然失败了,一方面是因为人道气运反噬,另一方面就是来自于你父皇的暗中谋划。”

《剑来》

“所以,补天计划最终失败了,不仅修仙界遭到了严重的反噬,就连漫天的神佛都因此而灰飞烟灭,不复存在。”

“只可惜,在那之后,大周就开始走向了下坡路,你父皇也因此而一蹶不振。”说到最后,陈太后的语气开始逐渐低落起来。

“母后,按照道理来说,那些修士如果知道这件事,肯定会报复父皇,只是为何父皇·····”李婉儿有些不理解,若是真的如母后所说的那样,那父皇早就应该被报复了,怎么会活到现在?

陈太后摇摇头,“你父皇贵为天子,气运所钟,万民意志加身,岂是那么容易被报复的?身为皇帝,你应该知道你身上所背负的气运应该有多么强大!”

“儿臣明白了,难道真的如国师所说,三宗要下场了?”听完她的话,李婉儿心里猛地一惊。

陈太后从榻上起身,来到李婉儿面前,“能被国师郑重提到,此事定然不简单,三宗与大周之间嫌隙已深,现如今大周内忧外患早已没有当初那么强大,如果三大宗门想要下场,确实有这个可能。”

“但是,少林寺能让人送请柬给国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就是表达了善意,而国师赴约,也是对这种善意的回应,更何况,大周境内并没有针对佛门或者是道门,所以,哀家认为,少林寺也许不会下场。”

李婉儿微不可查的松了一口气,内心稍稍安定,“母后,儿臣明白了。”

看到她忧心忡忡的模样,陈太后宽慰道,“你放心好了,当初你父皇做事很谨慎,只是顺水推舟,一切还是因为人道气运的反噬,就算是三宗,也不能把这件事怪到你父皇身上,所以,你不必担心。”

“母后放心,儿臣省的。”

“好了,这件事你安排人暗中盯着,不要松懈,其余的事就交给母后处理,政务你可要好好学习,切不要辜负母后和大臣们的期望。”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李婉儿面色一肃,郑重的行了一礼。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