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节 第一战(一)(2 / 2)
在轻轻划过这几人的时候,他不由得想到一个问题:
‘那匈奴老头那一嗓子还真是便宜了我们。’
确实,若不是那一嗓子,还真跑不出来这么多人。
本来的计划是进来就砍帐篷,然后吆喝吓唬他们,吓到了自然就会去找马匹,借着夜色射杀他们,但现在跑了出来更好。
复羽重心时左时右,左突右闪的时不时避开挡路帐篷,看到人就划一刀,没有人就乱叫两声。
到处都是马蹄声和吼叫声,夹杂着一些惨叫声和哭喊声。
他的速度和冲进来前一致,因为他的骑术算是最顶尖的那种。
其他人就不行了,速度放慢了一些,但也慢不了多少。
复羽一路上非常的顺利,但是每个人都不是有他的骑术,他的运气。
像一队五什的什长,直接被藏在帐篷后面的匈奴人砍断了马腿,一头栽倒在了地上。
临落地之前,他从马蹬里抽出自己的脚,一按马鞍,把自己扔远了,一个落地翻滚摔的生疼,但是没大伤。
神经反应速度究极快,这是因为连续不断的训练形成的条件反射,形成的肌肉记忆刻在了血肉中。
至于是怎么训练的,一匹木马骑在上面,身后站着几个人,突然一抬掀翻,就这么训练。
那都是一次次摔打出来的,摔断腿淘汰也不是没有过。
五什长落地后强忍着疼痛,立马并起双腿,解开右手与刀的绑带,然后冲着东南方向左手抱着头爬了下去。
三个提着刀怒骂着,摸摸索索向他冲来的匈奴人隐约看到他的动作。
正奇怪他这是在干嘛的时候,两骑直接从他们身边扫过,‘噗嗤’一声,他们成功的躺在了地上。
后面的将士不管他们的什长,直接从他身边冲过。
而趴在地上的五什长却听着马蹄声在心里倒数:
‘一、二、三、四……’
等到数到六的时候,猛的起身蹲在原地,然后看向身后,紧急着他就咧开了嘴,念叨了一声:
“很好,一个没缺。”
紧接着三骑从他身边冲过,他猛的站起身,突然余光扫到一个手持弓箭从地上爬起来的匈奴人。
条件反射般把手里的刀扔了过去,也不管砍不砍的中,立马伸出了自己的左胳膊,因为留在最后扫尾的副什长已经冲了过来。
副什长用空着的左手抓住什长的左胳膊,两人同时用力,一个拉一个跳。
两人的胳膊同时被拉的生疼,不由都一声大喊,胯下的马匹也因为长期训练没有被惊到。
下一秒什长就跳在了马上,坐在了副什长的身后,两人一马往外冲去。
复羽早就已经冲了出去,等他冲出去二十秒后,第一批人才冲了出来。
复羽继续往前冲,转过头眼珠连续转动,细细数着人数,数完后紧皱着眉头念叨了一句:
“缺了四骑,也不知道人回来没?”
而就在一部三连全部冲出来五秒后,位置在南边,为了避免和一部三连半途相撞而等在东边的一部四连开始出发,前往自己的位置。
这就是有一批合格军官的好处,因为他们懂的各自配合,这是训练练不出来的。
……
而差不多就在复羽冲到营地中央之时,西边的亲卫四连就已经到达了位置开始排队列。
而在一部三连冲出营地时,队列已经排好了,一共两排,呈扇形分布。
而这一点就看能看出羽林军的反应速度和纪律性,这是超过这个时代的军队一大截的。
军司马大喝一声:
“连弩上弦。”
将士们在马背上取出挂在马匹左边袋子里已经组装好的连弩,然后从马匹右边袋子里掏出一盒弩箭打开开始装箭上弦。
一个个装好箭上好弦以后举起手,什长等手下十人都完成后吹响哨子。
而在他们上弦之时,军司马正在观察地形,角度。
等到所有人上好弦以后,军司马又吹哨子:
“哔哔哔,哔~”
三声连续短哨,一声长哨,代表角度三分,抬高一分。
什长们立马哨子传递,将士们手中弩箭瞬间抬高三十度,整齐划一。
因为是扇形分布,然后各自的什长开始喊叫命令调整左右角度,等一切准备好后,接着就是等待了。
而躲在帐篷里的匈奴汉子们,在听到马蹄声远去以后也跑了出来。
因为一切发生的太快,天还黑着,他们也看不太清,只能战战兢兢、摸摸索索的往马圈方向跑来。
………
感谢读者大大的打赏:
萍水先锋尽是他乡之客,500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