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七 下必杀令(1 / 1)
孙国鑫看着一叠手写的计划书,最起码都要有一指头厚了,心中更是觉得范克勤能干。感觉非常之欣慰,因此别看范克勤用了一个月,才递给了他这个东西。但不由的还是非常欢喜的,于是他点了点头,让范克勤坐下,自己抽一会烟。然后拿在手里,大概的看了看。
说是大概的看看,但是范克勤写的实在太好太有货,是以光是大概的看了看,就已经不知不觉半个多小时过去了。
尤其是里面的一些建议,孙国鑫感觉真的是一针见血,将过往军队上发生的泄密案,或者是绝大多数问题,总结的相当精准和精辟。
并且光是总结完这些情况还不算,因为但凡专业人士,挑毛病的水平还是有的。但问题的出现怎么能够绝决才是关键。而且防范问题的发生,那更是紧关结要的。每一条都有相应的应对办法,并在最后再次梳理出了三条大的解决办法,来最大程度的预防泄密和此类事情的发生。
虽然半个小时肯定是不可能看完,但光是看了个大概,孙国鑫已经非常满意了,因此说道:“克勤呐,你这份文件先留在我这里,我需要回头详细的看一看,我觉得里面有些东西……怎么说呢,好是真好啊,但……恐怕在执行的时候,会有一些困难。”
范克勤听他这么一说,也很是赞同。而且孙国鑫可不是那种没水平的领导,尤其是他的专业水平,在当今这个年代绝对是第一流甚至是超一流的顶尖那类。现在对方只是看了半个小时,就已经瞧出了这个问题,便是最佳的一个证明。
于是范克勤笑道:“局座真是让卑职钦佩,我在做计划书的时候,就隐隐的感觉到了执行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现在看来,您真是明察秋毫啊。那……还请局座看完后,好好指点一下卑职,有些情况,不慎重确实不行。”
“是啊……慎重。”孙国鑫冷笑了两声,道:“慎重,这个词用得好。发现了问题,没法大刀阔斧的改革,恐怕咱们能做的也只能是慎重了。”
说到这里,孙国鑫又道:“也不差几天了,破房子漏雨,那就先让它再漏上一段时间吧,等我看完了后,咱们再商量如何修补的事情。”
“是!”范克勤答应一声,道:“那我等局座传召,就不打扰您办公了。”
“行。”孙国鑫点了点头,道:“你去吧。等我叫你再说。”
从局长办公室出去之后,范克勤在自己统辖的各个部门转悠了一圈,尤其是情报分析小组,范克勤给上海的分局发布了一条必杀令,另外给厦门的分局也发布了一条命令,调查日本人在浅滩修建码头的进度与目的。
别看小日本和伪政府在上海的势力那么猛,各种特务机关,又或者特工总部的,全都在上海。但是范克勤反而认为在厦门的那条调查任务,其难度远远要高于在上海的那条刺杀任务。
什么情况呢?那就是在上海,范克勤要杀的一个人,叫木户正则。这家伙在上海搞的风生水起,虽然是小日本的一介商人,但是从中国大地搜刮来的各种粮食,铁器,珍宝等物可谓不计其数,而且通过他的行动地点分析,以及接触的人物等等情报来看,这家伙是个十分狂热的好战分子,在将中国大地搜刮的大量物资,支援给了小日本的政府或者军队。
可以说这个家伙对中国造成的破坏,几乎比某些特务机关还要重大。毕竟有了他的支援,小日本鬼子,能获得多少枪炮?能造出多少战船和炸弹?这些武器又会对咱们中国军队造成多大的伤亡?
因此分析组刚一有了结论,立刻就呈报给了范克勤。范克勤本着谨慎的态度,从分析组获取的各个数据,详细的自己又分析了一遍,直接确认了木户正则,对于咱们中国的危害是极大的,是以直接下了必杀令。
当然,必杀令只是一个名字而已,实际的内容还包括木户正则的公司重要成员,以及敛财渠道的破坏。要不然只是干掉这一样一个头目,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可是这家伙建立的公司还在,那说不准就会有人上位,继续从事这方面的事情。所以范克勤才会下了不光要干掉木户正则还要同时干掉其公司重要成员和破坏运作渠道的必杀令。
别看听起来挺复杂,好吧,实际上也确实难度不小。但这个难度跟厦门的情况一比,反而难度就有所不如了。
第一点,那就是在之前,厦门沦陷之时,小日本丧心病狂的手段,让厦门的老百姓几乎都逃难离开了自己的家。这一点从人口就可以看出来。小日本进攻厦门前,厦门将近二十万人不到。但是等厦门沦陷的时候,厦门就剩下了不到两万人口,几乎全都逃离了自己的家中。
所以,一直现在厦门的人口也非常稀少。是以人口太少,这就意味着隐藏的难度提高。厦门分局为了成立,局长都混成了“汉奸”。而且还是那种不入流的“汉奸”。
啥意思呢?就是说,他是个船老大。而且偶尔还得给小日本运输点东西才行,要不然真是有点藏不住啊。而且整个厦门分局的人比别的地方分局的人数,那可以说是少之又少的。一个分局长,一个外勤队长,还有一个侦调组长。可谓是最精简的领导班子了,一共就三个人。
剩下的外勤队员共六人,为了隐藏进去,也是“小汉奸”——只能给日本人干些杂活,跟小工没啥区别。
侦调组呢,也是六个。伪装的身份是建筑工,农民,渔民,船伙计等最普通的底层人士。甚至都有小“汉奸”的经历。没办法,人少啊,真的有点藏不住。为了自己潜伏的安全,多多少少都曾经给小日本干过一些重活,或者零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