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三章 犀利的提问(2 / 2)

加入书签

解答完后,陈灏正欲开口说散会,一道声音乍现。

“陈校长,我有个问题。”

陈灏望过去,说话的是于东教授。

“于教授你说。”

于东教授挺直着背,声音有些清冷。

“是这样的,我在来光华之前对学校的一些制度也有所了解,我知道光华在发sci上有大额奖金,这是不是有些‘唯sci’了?”

“会不会滋生出一些教授为了这些奖金专门水论文?水一些毫无意义只是为了能发表的论文呢?”

“而且对于考核sci会不会占据很大的一块?”

这一串连问下来,陈灏还没说完,有一些教授开始骚动了。

于东这话太得罪了。

谁不知道光华大学在发表sci上奖金丰厚,一篇s奖励200万元,s的子刊,if在20.0以上的奖励20万元。

这可是断人财路了!

陈灏倒是笑了,格外地看了于东教授一眼,这话挺犀利的。

“于教授这个提问挺好的,那我也在这里回应一下。”

“光华不仅没有唯sci,而且还是在破除【唯sci】。但我要说下,这里的破除是指堆sci数量。

和奥运会奖牌榜一样,不是看谁的奖牌数多,而是看谁的金牌数多。”

陈灏语气加重地说道:“比起数量,我们要做更有质量的研究。”

“光华对于sci发表上设置的高待遇,就是为了提升sci质量,而不是让人追求数量。之余发表一些毫无价值的文章?抱歉,一旦检查发现,直接解聘,毫不留情!”陈灏淡淡地说道。

他希望科学家富裕的不应该只是精神层面,还有物质层面。

但要是有人想借此薅光华羊毛,那他可不会心慈手软。

……

……

ps:还没写完,稍等一下。

……

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考察知识发展之历史。

5、例如北京大学2001年9月制定并实施“元培计划”。自2002年开始修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全校本科生范围内实行自由选课制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必修课、全校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之外,设置通选课。通选课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与心理学、历史学、语言学与艺术等5个领域的若干课程。本科阶段基本形成“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教育”课程模式。

复旦大学从2005年新学期开始把全校68个专业整合成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数学、医院等7类,新生在大一先入复旦学院学习,一年后再进入专业院系学习。学院按培养目标重构了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框架。

清华大学2014年成立的新雅书院,其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案等,都在极大程度上借鉴了美国自由教育或通识教育模式。

美国:

1、在美国经典的文理学院,所有核心课程被设计为包括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在内的三大体系,低年级的学生们在这些课程中自由选择,高年级则主修其中属于自己专业的课程。由于学生与教师人数接近,因此课程大都为小班讨论,老师与学生甚至可以自己设计课程、设计学分。

2、美国的大学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专业课(majorrequirement)

选修课(electivecourse)

通识教育课程(geio)

通识类课程应运而生。好比说你选择了工程类的专业,但你还被要求同时学习文学、英语、社会科学等科目。这一类的选课方式,在美国大学里通常以核心课程(corecurriculum)的形式呈现——完成本专业的学分之外,还要通过选修的方式完成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

通识教育体系设有什么课程?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分类,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体系基本上可以划分为9大类:

1.写作:主要教授学术类写作的基本纲要,包括如何立论点,引论证,找证据,得结论等。

2.专业写作:教授更高级的写作技巧,常常与专业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方面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从根本上避免了空有一肚子知识,但没有整合和分析写作的能力。

3.西方文化研究:涉及欧美的文化和历史,对于美国人和留学生来说,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总得知道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吧。

4.少数文化:指的是非西方文化的研究,包括亚洲、非洲、大洋洲等等。

5.人文与艺术:这类的课程通常比较靠近艺术方面,涉及面很广,比如音乐史、作品赏析、文学作品研究等等。

6.语言:大部分学校会开设各个语种的课程,常见的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等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