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一文可抵百万兵(下)(1 / 1)

加入书签

“我大越今番北疆之失,与其言乃鬼戎凶悍善战,毋宁说是我边疆诸军大意所致。诸位且想,霸、定、云……诸城相隔何止百里,却被鬼戎以区区半个多月时间内相继攻破,这绝非正常的战斗可得,唯一的解释,便是鬼戎是分兵进击,且每一路的兵马都不会太多。

“由此,我们亦可得出另一个结论来,城池之失非战之罪。任谁都能想到,在敌寡我众,我又有城池可守的有利条件下,鬼戎是断不可能强攻破城的,唯一的解释便是另有阴谋。比如早在各城设有内应,唯其如此,才有今日之结果。

“如此,我又可得一结论,哪怕事到如今,北疆已丢城十数,然敌弱我强之势却从未有变。说来不过是鬼戎偷袭得手,一时得胜,一旦待我北疆守军回过神来,等我朝廷真正纠集大军北上,破敌不过翻手间。

“莫说京师洛阳稳如泰山,便是如今还能守住的北疆各城,想来也不可能再有差错,因为我边军已有防备,即便鬼戎故技重施,也难再有成效。”

一番详细解说后,逍遥子又再度把话题一转,落到了更高层次的敌我态势之上。李凌虽然不懂兵事,但论眼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再加上有意引导,还特意在文中写了个通俗易懂的七大敌必败我必胜的先决条件来:

“论国力,我大越正当盛世,国库充盈,兵马齐整,而鬼戎虽经百年积蓄,然草原漠北条件恶劣,尤缺铁器,纵然仓促成军,也难与我大越百万精锐相抗,此我之一胜,敌之一败;

“我大越承平百年,天下一心,朝廷令下,四方响应;再观鬼戎,却是诸部联合,小有胜绩或能配合无间,共同进退,可一旦真遇挫折,伤亡渐大,则鬼戎诸部必然离心,成一团散沙。此我之二胜,敌之二败;

“作战之道,天时地利皆为关键,于我大越将士而言,北疆之地皆我国土,山川河流尽皆在心;反观鬼戎,劳师远来,人地两疏,根本不适宜正面之战。此我之三胜,敌之三败;

“北疆各城虽被鬼戎所破,然其中军民泰半还在,只等朝廷一声令下,便可趁势而动;倒是鬼戎骑兵深入我大越腹地,后援断绝,四周皆敌,如何能与我齐心一致之军民抗衡?此我之四胜,敌之四败;……”

在李凌的笔下,这场北疆之败不过是双方战斗的开始,所以他用各种方式,通过各种角度来论证此战最终的走向必然是鬼戎大败,而大越必然是胜利的一方。至于京城,自然是最安稳不过的,天下百姓压根不用担心有一天外敌会杀到面前来,大家只管过好自己的日子便是。

……

“好,当真是好文章啊!”陆缜砰的一声拍案叫好,随即有些坐不住地从椅子上站起,兴奋地在书房里不住走动,口中再度赞道,“李温衷真大才也,只此一文,便可抵我朝廷百万兵了。有此一文,何愁

京城不安,外敌不破啊!”

此时已是深夜,他本该歇下,但因为多了这份报纸,上头的内容又是他颇为在意的,所以陆相便在书房里多待了些时候。而这一看之下,却让他整个人的精神都得到了振奋,那点睡意更是烟消云散,恨不能现在就把这篇文章送到皇帝跟前,让京城里的每一个官民都知道。

这段时日,陆缜的压力着实不小。虽然边关之失与他这个左相的关系不是太大,但作为宰执,相关的责任还是很重,尤其是当京城里各种流言满天飞,让官府疲于应付,更折腾得这位七旬老人无可奈何,甚至都想过用上强硬手段,抓一些人来控制流言了。

然后今日,他就在家中看到了这篇刊登在纵横报上的文章。

虽然这篇文章论文笔几乎没有,而且全是最不受读书人待见到底大白话,但陆缜以一个官员的角度来看,却能清晰地抓住这文中最可贵的东西,真实。它就是用最真诚质朴的言辞来与读者,与每一个普通人讲述其中观点,来说服他们之前的那些担忧都是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大越依然强盛,鬼戎的入侵只是小插曲,用不了多久,他们便会付出惨重代价,然后一切恢复原样。

不是假大空的说教,而是实打实地举例说明,而且还用的百姓们能轻易理解的话语……在陆缜看来,能做到如此行文的,朝野之间或许也就这个李凌一人了吧。

所以他对李凌赞不绝口,心中更是一阵激荡。直到喝了两杯茶水后,方才平定心神,笑道:“李温衷虽已不在朝中任职,但一片忠诚之心却未有丝毫改变啊。此事老夫当报与陛下,可不能寒了天下士人之心啊。”

“老爷说的是,小的也是这么看的。”陆源在旁边附和道,“李大人确是少有的能干实事的好官,别的不说,光是他当扬州知府的这几年,当地税赋比之前还增了两成,而百姓依旧富饶,就可知他是真正的能吏了。”

“是啊,这样的能臣,却因为某些奸佞而导致无法为国效力,这确非我大越朝廷之福。老夫老矣,今后的天下就该交到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上。”陆缜深以为然地点头,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明日,自己见皇帝时就把这报纸呈递上去,然后怎么着也要帮李凌争取到一个实打实的职位。如今朝局不稳,北方边乱,正是这样的能吏出力做事的时候!

……

《鬼戎入侵为几何?小事尔!》一文在京城造成的影响比李凌设想的更大。

本来,经过多年经营,纵横报在京城就有着不小的发行量,每期都能卖出去五万份以上。而这一回,因为报纸直接减价一半,自然更多了不少人花钱购入了。

然后这一篇放在头版的雄文便迅速通过买报看报之人在整个京城的大街小巷里传扬开来。

刚开始时,有人还认定了这是在

哗众取宠,或是为官府张目,认为这文章不值一读。可随着半日过去,越来越多的人通读文章,体会文中内容后,大家的一些看法也都发生了转变。

是啊,我大越百年来,一直都稳稳压住北边鬼戎的,怎么可能就因为一两场大败就认定了危机降临呢?

鬼戎入侵者离着京城还有千里之遥呢,我们身在天底下最富庶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坚固的城池里,却在担心些什么?朝廷有军百万,北方还有诸多城池精兵戍守,怎么可能让他们顺利杀进中原来呢?

这些想法很快就在众人之间扩散出来,并且影响不住扩大。本来嘛,能买报看报的,那都是有一定身份的读书人,他们本就是民间的意见领袖,现在受了文章影响,自然也乐于把自己的看法分享给身边的亲友,安抚他们惶恐的心了。

而后,便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人与他们发生争执,认定了这文章只是朝廷为了欺骗百姓的某种手段罢了。在面对如此质疑后,终于有人不服气地开始反击,而指摘对方的说法也是现成的——文中提到北疆诸城之失很可能是因为有内奸作祟,莫不是你等也是鬼戎内奸,就为乱我京城民心而来吧?

当这一怀疑开始不断冒出后,都不用官府刻意引导的,许多人就都明白了过来,然后之前那种悲观的说法,那种认定鬼戎随时可能杀到洛阳城下,大家必须尽快逃离的谣言就自然被压制,反驳,最后彻底消失。

或许如今天下百姓对家国概念依旧不深,但京城百姓至少见识和心胸还是要强上些的。之前大家只是慌了神才会被人蛊惑,现在嘛,明白一切可能就是外敌为了乱我之心才设下的阴谋后,大家自然都挺身抵制,反对。

于是,在这份纵横报出街短短四日后,京城舆论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扭转,从人人心慌,到人人支持朝廷发兵北上。虽然还没到人人一心,慷慨解囊的份上,但京城的治安却得到了极大的好转。

官府在知道这篇文章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后,自然更是卖力宣传,不但把文章抄下来后张贴于京城各处,更是以邸报的形式发于各地,再让各地官府也印出来散发各城,用以安抚民心,提振士气。

在这个年前的冬季里,逍遥子是彻底出名了,他的文章几乎传遍全国,而他那简单质朴,完全大白话的文体,也成了不少地方读书人竞相模仿的对象。顺带着,他之前所著的十多卷小说,也变成了最受人追捧的书籍,待到第二年,销量直接翻了五倍不止,大有赶超四书五经的架势——当然,这些都与李凌没有太大关系,一者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逍遥子就是他,二者那些所谓的逍遥子著作,其实都是盗版,作为作者的他,那是连一文钱好处都拿不到的……

当然,这时候的他也不在意这些细枝末节了,因为更大的好处已因之落到他的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