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永绝后患(1 / 2)

加入书签

多尔衮以为是周遇吉想要养寇自重,所以才与自己达成以石勒喀河、鄂嫩河为界的协议。

其实不然,周遇吉本人是极力建议剿灭建虏残余势力的,而且要尽快。

因为他对朝廷忠心耿耿,这些年对建虏之祸也是深恶痛绝,不想养虎为患,以防多尔衮再像其父努尔哈赤一样成长起来。

但是,深知后世历史的沈浪和崇祯却知道,相比于建虏残余,威胁更大的反而是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罗刹人。

因为建州女真的人口本就不多,随着他们建立政权的灭亡,人口资源就更加稀缺。

没有汉人的帮助,建虏连炼铁都费劲,更别说造枪造炮。

以后的时代,是火器的时代,跟不上这个时代,以后迟早要被淘汰,就像曾经更加辉煌的蒙古人。

但是罗刹人不同,他们在这些方面都要比建州女真占据更大的优势。

而且他们的野蛮比之建虏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的野心也同样如此。

此时,他们的触手已经伸向了东方,甚至已经染指过了黑龙江流域,只是被达斡尔人击退。

但他们还会卷土重来的,而且会更加凶狠。

一定要遏制他们的东扩,不然会后患无穷。

所以当初在多尔衮逃脱之后,沈浪和崇祯商量,便想到了这个驱虎吞狼之计。

把多尔衮这股建虏残余赶到西伯利亚去,他们迟早会和野心勃勃的罗刹人为了生存空间而生起冲突。

反而是大明跑到西伯利亚去围剿多尔衮太不划算了,绵延几千里的战线,后勤补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

劳心劳力不说,最后还很可能功亏一篑。

因为多尔衮等建虏残余是为了求存,打不过不可能呆在原地等死,会到处跑。

西伯利亚那么广阔,怎么追?

而且女真人本就世代在在白山黑水间繁衍生存,对于这种恶劣的环境,会比汉人更加的适应。

沈浪完全可以想象,到时候大明军队的非正常伤亡肯定会远远高于战斗损伤。

与其将兵力和资源浪费在这里,还不如用在其他方面。

眼下,大明想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两个方向,一是北上,二是南下。

相比于北上,南下更加有利可图。

因为西伯利亚虽然蕴含着大量矿产资源,但人烟稀少,而且如今开采也非常困难,暂时是显得有些鸡肋的。

而南面的资源,则可以迅速的变现。

所以,沈浪自然会将主要精力先放在南面。

对待北方,则可以先坐山观虎斗,多尔衮等建虏残余,想要取得长期发展,必然会建立定居地。

待他们彻底安定了下来,再想直接跑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所有家当都在那里呢。

只要时机合适,大明再适时的出手,就基本能解决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