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唇亡齿寒 历史教训(1 / 2)

加入书签

源世界历史中张士诚在高邮击败蒙元数十万大军围攻,后来占据扬州,南下攻略苏州等江南膏腴之地,前期的发展速度远胜朱元璋。

后来朱元璋攻入金陵,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陈友谅,两面都有强敌。

朱元璋询问麾下谋士,明军要先攻打哪一方比较合适?麾下谋士不约而同,都建议先攻打陈友谅。

为什么?因为陈友谅心怀大志,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如果明军先攻张士诚,陈友谅肯定会发兵来救。

而先攻打陈友谅,张士诚肯定不会出兵。

果然不出这些谋士所料,在朱元璋和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洪州大战杀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张士诚还沉浸在温柔乡。

陈友谅派说客前来,准备说服张士诚出兵夹击,张士诚嘴上答应的很好,但到最后陈友谅兵败身死,他也没有派出一支兵马,等于坐视陈友谅覆灭。

陈友谅覆灭,朱元璋大军掉头,转过来就把他给灭了。

对于张士诚来说。

原历史上的命运,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而眼下形势,和源世界历史也有些相似,淮军占据扬州,一如历史上明军,而杨爽就如即将覆灭的陈友谅。

“张士诚,这是吸取了教训啊!”

高邮城内。

王景在听到张士诚出动大军的消息后,有些惊讶。他没想到宇文化及没有在预料中的跳出来,反而是张士诚有了大动作。

不过他转念一想。

便明白了张士诚的心思,对方这是唯恐重蹈历史上的覆辙,吸取了教训。

大殿内。

淮军众多将校在知道张士诚出兵后,都有些骚动,王弼、陆仲亨都蠢蠢欲动,想要请命去充当先锋。

不过他们想到了不久前王景所说的以静制动,宜缓不宜急的话,便忍住了念头。

李开芳问道:“眼下张士诚十五万兵马出动,我们是否还是按兵不动,坚守不出?”

王景点头。

“不错,孤之前说过,杨爽二三十万兵马,需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眼下加上张士诚的十五万兵马,那就是四十万左右的大军……”

“这样的兵力,没有百万民夫和数十万石粮草打底,难以支撑!”

“就凭张士诚的泰州一地,能坚持多长时间?”

王景面上浮现出一丝冷笑。

眼下天险要塞都在淮军之手,王景根本不需要再去施展什么羚羊挂角、挥洒自如的绝妙战术,只需要按照李世民的兵法,就足以横推淮东。

李世民的浅水原之战、柏壁之战、还有对阵河北刘武周,都是坚守不出,挫敌锐气,等到敌军粮草不足心浮气躁,再一举破敌。

这样的战术需要雄厚的根基和粮草。纯粹是以国力伤人。

这样的战法,是最难应对的一种。

此时杨爽没有了根基,张士诚只有泰州一地底蕴浅薄。面对王景的这个战法,除了拼命的强攻营寨,在粮草耗尽之前击败淮军外,没有其他办法。

“不过,杨爽和张士诚合兵之后,数十万大军兵力雄厚,傅友德只凭现在的兵力,怕是力有不支!这样吧……李开芳!”

“末将在!”

“孤给你留十万兵马镇守高邮,有坚城在手,就算是宇文氏来攻,短时间内也绝无法破城,孤亲率其他兵马南下,以免大鱼撞破渔网……”

王景想了一下,重新做出了安排。

李开芳自然没有意见,他直接拱手领命。

半日后。

淮军的战船进入运河河道,船上载着大量的士卒,还有大量粮草物资一路南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