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九章 人间路短,儿女情长(1 / 2)
陆四不知道他的职业从农民已经变成高级许多的妇科大夫,仍在那说着剖产于国家、于妇人的好处。
没法子,这年头女婴数量原本就不及男婴,很多地方重男轻女传统导致女婴生下之后便会被溺亡。
加上连年战乱,更使得女性数量直线下降,而一个女性侥幸从婴儿存活下来,又幸运没有死于战乱,则又有很多死于繁衍族群这一关口。
难产,是当下这个时代女性死亡率最高的。
自古有十年生养,十年恢复之说。
如今大顺实控区不过一千两百万人口,这个人口数据可能只是南方的几分之一,甚至还不及后世北京一地人口,而人口又事关一个国家的强盛于否,所谓人多力量大绝不是一句空话。
人材,乃基于人口。
百里挑一叫俊后生,万里挑一的那就是人材。
人口越多,人材便越多。
陆四之眼光,早在进京那刻,就已放眼全球,而非再局限于中国一地。
所以,陆四需要世界,世界需要大顺,而大顺需要人口。
没有人口,如何同那些红毛白皮鬼争夺世界的主导权?
恢复人口的关键除了聚拢安置流民,号召潜藏山区百姓下山归乡,就是提高人口出生率。
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先恢复女性人口,严禁溺婴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对女婴给予一定钱粮照顾,甚至可以生女奖励,此外便是要让那些为了繁衍后代而前往鬼门关的女性尽可能的存活下来。
剖产,就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剖产不需要什么高精良的医学仪器,只要注意生产环境的卫生及消炎问题便可,至于麻醉技术,这个时代已有具体麻醉药物,不须陆四费心。
难产,不剖,必死。
剖,至少能活一半。
等中央医药局研究生产出更有效的麻醉药物,这个技术就会越加成熟。
不过陆四这是为救人,而不是本心提倡此技术。
生儿育女,还是要顺其自然的好。
帮助难产妇女实施剖产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使“剖”这个传统观念大不敬的技术慢慢深入人心,从而使大顺的医学事业能够有一个爆发。
正如朝廷制度的革新一定会遭遇阻力,任何新事物的诞生也肯定会遭到旧有观念的反对。
这些,除了陆四主导的大顺中央要坚持外,就得靠时间慢慢去“融化”,以达温水煮青蛙之效。
其实剖产以外,顺产又有剪等辅助手段,就是于关键部位生剪,相较剖产创口较小,但对女性身心创伤却更甚之。
技术以外,陆四肯定还要让医药局编写一些手册,将自己所知道的生产方面知识尽可能的灌输给这个时代。
民间的医师郎中要收编一些充实政府层面的医疗力量,民间接生婆这一块也可收编一些为医院产护,或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搞一搞医药人民运动。
赤脚医生这个时代产物,见证了中国人口由四亿迈向十亿。
总之,只要对妇女同志生孩子有帮助,能让大顺的女性不枉死,陆四便着手去做,哪怕他所做的这些看起来与开国之君的形象相差太大。
当真是,为了生孩子,陆闯王只差一夜白头。
为国为民如此,中国之幸,世界之幸,也是圆圆等女性之幸。
.........
“圆圆也是女人,当知女人的苦。我这个闯王起于民间,最知黎民辛苦,起事以来,事无巨细,但以民生为重,最是见不得百姓受苦,尤其见不得女人受苦,以前没能力便罢了,如今有了点能力,便要全力以赴,让你们这些女人以后过得好,也要生得好。”
陆四话音真诚同时,自顾自的擦起脚来。
这个举动让陈圆圆有些微怔,意识本能告诉她,这些应该是她来做的。而眼前这位大顺年轻的新闯王,举止倒同邻家青年一般,让人无比亲切。说话更是直来直去,丝毫不做作,便是爱她疼她的长伯也是不及。
隐隐的,圆圆有种年轻闯王是将她当对等之人在交谈,而不是主奴,又或什么君臣。
擦完脚,陆四不忘把毛巾挤干,然后摊开挂在边上的衣架好吹干。
陈圆圆注意到闯王的毛巾竟然有好几个破洞,看着只怕是用了一年都不止,再看这殿中摆设也是极其简单。
一排书架,一张床,床上两条棉被还叠得跟豆腐块似的,除此以外无任何奢侈贵重物品,让人忍不住怀疑这里究竟是不是紫禁城。
眼前这位到底是乡下的农夫,还是这紫禁城的主宰。
真是让人愕然,恍惚。
“对了,你是不是本不姓陈?”
陆四也注意到了毛巾破了好几个洞,可舍不得扔,因为这条毛巾是白门留给她的。
睹物,思人。
文宗,念旧。
“妾原姓邢,单名一个沅字,圆圆是妾的字。”
陈圆圆迟疑了下,又道:“妾另有一字,名畹芳。”
“畹芳?这个字比圆圆好,不错不错,”
陆四面露笑意,看着已经比刚才入殿有所放松的陈圆圆,轻声道:“那我以后叫你芳芳吧。”
“啊?”
陈圆圆面色微红,这声芳芳让她颇是有些不好意思,也让二人之间的关系在拉近的同时,似乎又蒙上了一层说不出的气氛来。
让陈圆圆更加不好意思的事情发生了,那年轻的陆闯王走到书架边又抽了一本递于她,结果她只看了一眼便心跳起来,然后赶紧将书合上。
“怎么?”
陆四诧异,这书没什么啊,上面都是关于妇科问题的一些病理阐述,拿给陈圆圆是希望她没事时可以看看,从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陈圆圆难以启齿。
陆四意识到点什么,心道看来妇女问题相关知识普及有待开展,眼下女性各方面受传统影响太深,便又拿回书放回书架。
转身时说了一句:“圆圆可知,你们的肚子是我大顺,也是我华夏最大的功臣。”
说完,竟直接看向人家圆圆的俏腹。
“啊?”
陈圆圆先是一怔,等发现对面的年轻闯王正盯着自己肚子看,耳根子一下变得烫红。
“我说真的,你们是功臣呐...咱们大顺今后男女都一样,以后说不定还有女子做官考状元的咧,”
陆四哈哈一笑,竟是哼起一首小曲来。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新鲜...”
却是前世的黄梅小调。
梨园出身的陈圆圆一下听得入迷,也对这小调倍感亲切,想当年她登台表现之时,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如云出岫,如珠大盘,令人欲仙欲死,不知迷倒江南多少士子。
昆曲、黄梅,同为戏腔,异曲同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