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储君(2 / 2)
“目下我大祁遭两国,应该说三国围攻,”事已至此,重提崟国反易厘清局面,“三地战事同时起,又留了近二十万禁军拱卫国都,兵力相牵制,哪方战局都不得解。本殿私心想着,不若先集中火力拿下一方,如此,紧绷之势可得缓解,于朝臣百姓乃至浴血在外的将士,也是慰藉。”
群臣皆觉有理,纷纷称是。柴瞻沉吟片刻,“殿下之意,是要再拨些禁军往边境?”
顾星漠点头。
“殿下属意,先解决哪方?”
“白国。”
鸣銮殿中半刻缄默。
“南境乍看是与白国相抗,实是对抗两国。”终听一直沉默的纪平开口,“白国南部的蔚国驻军已经全线出动,论兵力,与增援后的我方南境军不相上下。既要先挑一方拿下,自然要选最弱的一方。”
顾淳月自朝议开始便盼着纪平不要开口。
时岁流淌,他越发地像纪桓,不开口已如深水叫人难安,一旦开口,真不知打的什么算盘。
偏谦和如昔,滴水不漏,不像有任何盘算。
“那纪大人以为,该选哪方?”顾星漠回头,十分顺畅改了素日里“姐夫”之唤。
“西边。叛军之中,乌合之众不在少数,我方又有沈疾薛战两员大将坐镇,一旦兵力到位,攻无不克。”
群臣深觉有理,又纷纷称是。
顾星漠若有所思,“大将军以为如何?”
柴瞻抚须,“其实依臣之见,维持现状观其进展,再行调兵,最为稳妥。”
顾星漠拜向淳月和顾星延,“臣弟之所以倾向南境,因其虽是两国联军,不若一国军兵配合默契,其实有机可乘。但纪平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大将军之意,于国都稳定社稷稳固最益。最终定夺,还看长姐与七哥。”
宁王看向顾淳月,顾淳月接其眼锋,两人达成共识。
“且先依大将军意思,维持现状,下回合军报传来,再做定夺。”
时近正午,柴瞻并纪平领群臣散。纪平走在最后,刚要转身,淳月微启口想问他是否留下用饭。
她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他向来注意,余光瞥见了,笑笑,还有公务要处理的意思,揖了一礼,转身离开。
淳月望着他背影许久无言。
“朝堂事素讲秉公,便是君上与中宫,该为君臣时,也不会囿于夫妻情面。”但听宁王在旁柔声,“长姐无谓忧思。”
顾淳月是不在人前露软露怯的性子,闻言整理心绪,很快恢复神采,“七弟取笑了。本殿忧思,只为家国社稷。”
宁王不再说什么,转向顾星漠,“说好的垂帘听政,这般贸然出来,可是已不将兄姐放在眼里了?”
垂帘听政四字本就是揶揄,配以顾星延历来洒脱不羁,整段“问责”都似玩笑。
顾星漠便露出一个更符合其年纪的笑容,揖道:“兄姐饶命,臣弟知错。只是事涉九哥,臣弟实不愿臣工们因他不在对朝廷此番应对多有微词。”
宁王反手摸出藏在座椅下的折扇,抖开摇起来,“一手带大的就是像。你啊,如今行事作派全随了君上,还臣弟,说是半子也不为过。”
半子,半个儿子。淳月蹙眉,“说多少回了,玩笑也要讲分寸,堂堂亲王,像什么样子。”
“长姐教训得是!”宁王笑告饶。
淳月深看一眼小漠,“以后不可再自作主张。”
小漠也应是。
殿内兄友弟恭,大殿之外,臣工们亦三三两两迈出正安门。
“有宁王殿下和长公主在,君上仍准了十三殿下听政,不乏深意啊。”
“君上膝下目前只嘉熠公主一位嫡长女,国本无定,难说——”
第三名文官轻嘶一声,“大前年十三殿下夕岭中箭,便有传,是其他几位王爷存心试探:君上多年养殿下在夕岭,非因其体弱多病,而是栽培,成其文武韬略。”
“那这储君之位——”
便在此句呼之欲出的瞬间,纪平经过,淡淡道:
“家国不宁,君上在外运筹征战,几位大人却于宫门下讨论国本之定,是否,有欠妥当?”
几人都比他年纪大,在朝时长却比他多不了几年,盖因纪平入仕早,迄今也逾十年了。兼纪之一姓,于此国举足轻重,他平素行事又得人心政绩更是昭昭,这般开口,不像责问,更似提点。
“纪大人提醒得是啊!”一人忙顺杆下。
“我等也是忧心社稷又虑君上安危,失言,失言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