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5章 改旗易帜(1 / 1)
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令其疯狂,司马昭一意孤行,恐怕司马氏全族都得坠入黑暗深渊之中。
司马昭此举,等于是触碰到了司马伦的底线,司马伦震惊之余,也彻底地怒了。
说实话,司马伦对曹髦的生死,只不过是利益的关系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但司马师不同,长兄如父,司马师这么些年来,待他视若己出,宛如亲生儿子一般,甚至比亲生的儿子还要亲,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司马伦对司马师,敬重之余,也是十分亲厚的。
但他却不幸遇害了,而且杀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家的兄弟,这让司马伦是悲从中来,郁忿难平。
司马军的将士也是十分的愤慨,纷纷地向司马伦请命,请求杀回长安,为司马太师报仇。
但司马伦却沉默了,他不是不想给司马师报仇,而是条件不容许啊,尽管司马伦的手中,掌握着十万大军,但是却被并州军死死的拖在了蒲坂津,司马伦倾尽全力仍力所不逮,如果此刻撤军回师长安,整个蒲坂津的防线就宣告崩溃了。
一旦蒲坂津的防线崩溃,整个关中就再无险可御了,还没等司马伦回到长安呢,只怕并州军已经是尾随而至,司马家的覆灭就在眼前。
尽管司马伦也很想兴兵为司马师报仇,但是理智告诉他,不能冲动,以现在司马伦手中的兵力,报仇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报仇的代价,却是拿司马家族的前途和命运去换,这无论如何也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这无疑也可以看出司马昭的狠毒和算计,司马昭利欲熏心不假,但他也不是无脑的不计后果的疯狂,而是他捉了司马伦的弱点,知道司马伦不可能不顾大局,只要有并州军的牵制,司马伦手中有再多的兵马,也是无济于事,也是奈何不了他的。
司马昭掐算这个时机掐算得刚刚好,他正是瞅准了并州军大举进攻,司马伦无暇西顾之际,悍然地发动宫廷政变,弑帝杀兄,踩踏着万人尸骨,爬上了九五之尊的皇位。
其实司马昭此举,也不亚于刀尖之舞,稍有不慎,他就会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他所有的希望,其实都寄托了司马伦的理智上面,如果司马伦不够冷静的话,必然会拼一个同归于尽。
当然,司马昭手里还捏着一个筹码,那就是司马伦的母亲柏灵筠,而柏灵筠正是司马伦的软肋所在,为了母亲的安全,司马伦肯定不会孤注一掷,去冒险的。
司马昭当了皇帝之后,很快便降诏封司马伦为赵王,柏灵筠为太妃,又封钟会为镇东将军,胡奋为镇南将军,州泰为镇北将军国,极尽安抚之能事。
同时司马昭又令胡奋、州泰和司马亮、司马伷调换防区,把胡奋调往了北地郡,把州泰调往了安定郡,而将刚刚新晋封王的司马亮和司马伷调到潼关和武关来。
看似普通的防区对调,实则是司马昭借机削夺和蚕食司马伦的权力,胡奋和州泰是司马伦任命的两个都督,分别驻守潼关和武关,和驻守蒲坂津的钟会部构成了关中东部防线,这三处关隘,是最为紧要的,关系到整个关中的安危,如果当初司马亮和司马伷能胜任这两个职务的话,司马伦早就安排他们了。
正是因为潼关和武关的防御至关重要,司马伦才不敢任人唯亲,而是选用了经验比较丰富的胡奋和州泰担负起此重要的职责,司马昭登基之后,为了排除异己,将胡奋和州泰调离了潼关武关,这无疑给整个的东部防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钟会认为,司马昭此举是要斩断司马伦的左膀右臂,一步步地蚕食司马伦的势力,如果此举得逞的话,也许司马昭很快就继续地朝临晋关下手了。在这个原则的问题上面,司马伦不应该让步,应当是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不让司马昭的阴谋得逞。
“反击?”司马伦苦笑一声,他又何尝不想发起反击,但是条件不容许啊,如果他和司马昭自相残杀的话,那么最终得到便宜的,只能是曹亮,此刻曹亮正巴不得他们兄弟相残呢,这样的话他正好可以渔翁得利。
现在他似乎有点明白并州军在蒲坂津采用的攻势了,这种不愠不火的攻势,根本就打不穿司马军的防线,但却起到了很好的牵制作用,将司马伦的十万大军死死地拖在了蒲坂津,一步也无法离开。
如果不是觉得不可能,司马伦甚至都会怀疑是不是司马昭和曹亮有所勾结,如果两人没有勾结的话,又怎么可能配合地如此默契呢?
当然,司马伦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必竟司马家和曹亮是有着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的,曹亮也不可能纵容司马昭去称帝,二者的默契似乎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结果,这让司马伦也不得佩服曹亮的算计。
如果曹亮要发起强攻的话,光是在蒲坂津他就会损失很多的兵马,但如果能利用司马家内部的矛盾,引起他们内乱的话,或许曹亮就可以达到兵不血刃的目的了。
如此说来,难道曹亮真得参与了谋刺曹髦的计划吗?司马伦对自己之前的看法也持怀疑态度了,也许曹亮正是为了搅起他们内部的混乱,故意地派人去刺杀了曹髦也很有可能,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不就是政客一贯伎俩吗?
越是如此,司马伦越是不能轻举妄动了,曹亮既然谋算到司马家的内乱,那么他肯定会安排着后手的,一旦司马伦真得和司马昭打起来,曹亮肯定会在司马家的软肋上捅上一刀。
为了大局,此刻的司马伦也只能是忍气吞声,暂时地隐忍了下来,他接受了赵王的封号,也改旗易帜,将魏国的旗号全部改为了晋国的。
尽管这天下(准确的说是雍凉这片天地)姓了司马,但司马伦的心情却十分的黯淡,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