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7章 番禺“新城”(1 / 1)

加入书签

施绩当然不会死守番禺城,因为他比谁都清楚,魏军真正的可怕之处还没有展现出来呢,如果死守番禺城的话,一旦魏军围城,并且动用投石车进行攻击的话,那么吴军肯定是守不住的话,非败不可。

而且会败得十分凄惨。

番禺的城墙,虽然是州城的规格,但实则连一座普通的郡城都比不了,和武昌江陵那样的城池,根本就比不了,夯土的城墙,恐怕连魏军的一轮投石车攻击都抗不住。

揭阳之战,展现出来的仅仅只是魏军野战能力强悍的这一方面,攻城能力交州人还真是一点也不清楚的,可揭阳之战已经让交州人闻风丧胆了,若让他们见识一下魏军的攻城手段,估计更得崩溃掉。

施绩已经是算是很少有的魏国通了,交州这方面对魏国和魏军的了解真心不多,所以才会出现战前盲目乐观,战后人心惶惶的局面。

在施绩看来,大可不必,固然魏军的实力比较强盛,战斗力比较强悍,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的,如果可以利用郁水入口海这一带比较复杂的地形地利,吴国至少还是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

于是施绩提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放弃番禺,在番禺西面的江流分叉处建立番禺新城,将番禺所有的军民全部迁往新城,利用新城四面环水的地利优势,来阻击魏军的进攻。

当然这时候去建一座新城也是来不及的,所以施绩规划之中的这座“新城”,也只是营盘的模样,全部搭建帐蓬,立栅栏为城墙,辕门为城门,这样的“新城”,大概也只需要几天就可以建起来。

陶基一听施绩的建议,顿时眼前为之一亮,说实话,他也舍不得放弃番禺城,毕竟这在里当了好些年的刺史,陶基早已习惯了在番禺的生活,让他迁移到更为荒凉偏僻的交趾郡去,陶基也是一万个不愿意的。

只是形势逼人,陶基才不得不出此下策,现在一听施绩有更好的办法,陶基当然是欣喜不已的,不用迁都就能阻击魏军,陶基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听了施绩对这个方案的详细介绍,陶基也是颇为心动,虽然说施绩的计划也是迁出番禺城,但并不像他们计划着的迁往几千里之外的交趾郡,而是就在番禺城的对面,新城的位置和旧的番禺城是隔江相望的,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那番禺的城貌。

这样一来,他们就不会离得太远了,将来魏军久攻不下撤军之后,他们还是可以搬回到番禺城的。

陶基赞同了一个方案之后,便立刻予以施行,毕竟拿下了揭阳之后的魏军,随时都可能会对番禺发起进攻,而要将番禺所有的军民以及物资都迁移出城,短时间内是很难完成的,越早行动,成功的机会就越大,而行动越晚,一旦魏军兵临城下,那可真就什么都迟了。

为了保证迁移不受影响,陶基还派陶璜和陶浚各率一支兵马驻守在增城和博罗,对魏军进行阻击,至少要在吴军撤离番禺之后,他们才可以撤离。

番禺城虽然不算太大,但好歹也是有着十余万人口的,想要在短的时间内将十余万人全部迁出去,难度之大,确实是不可想象的。

但这种困难并不能动摇施绩的决心,就如他当初从巴丘南撤的决心一样,那怕就算是背负一个叛逆的罪名,施绩也要一意孤行。

从这一点上看,施绩属于那种犟人,喜欢钻牛角尖,认死理,只要是他认准的事,那就算是用八匹马,也无法令他回头。

此次番禺迁城,施绩早已经是谋划好的,所以实施起来毫不手软。

首先,施绩派人在郁水上,搭建了四座浮桥,而搭建浮桥,施绩也没有用木头,而是用竹子。

交州一带,最不缺的,就是竹子,而且比起树木来,竹子的砍伐难度也小得多,每名士兵发一把柴刀,一天下来,每人至少可以砍竹子数百棵,数万人齐动手,每天砍伐的竹子数量,那是相当的惊人的。

仅仅一两天的工夫,番禺附近的竹子就被砍伐一空了,施绩下令吴军将这些竹子运往郁水,一半用于搭建浮桥,一半用于修建“新城”。

竹子的用途那是相当的广泛,不光能建栅栏,建竹屋,还能制成拒马和各种的防御工事,吴军就地取材,倒也是十分的方便,仅仅几天的光景,一座全新的“竹之城”就建设出来了,远远望去,一片翠绿,白色或灰色的帐蓬间或隐现其间,倒也是一片盎然野趣。

“新城”建好之后,马上就进行迁民了,施绩和陶基分工明确,施绩主要负责建设新城,而陶基则是负责动迁事宜。

吴主孙奉率先过江,离开了他刚刚登基入住没有多久的“皇宫”,迁入到了新城的“新宫”之中。

所谓的新宫,也就是几顶比较崭新的帐蓬,帐蓬是用上好的整张水牛皮拼接而成的,孙奉以前所用的器具和物什倒是一件不落地搬了过来,帝王该有的仪仗也不会因陋就简,该有的排场还是不能少的,只是稍显寒酸而已。

孙奉带头做了表率作用,但交州的百姓响应者廖廖,毕竟他们在番禺生活了好多年,所有的产业都是在番禺城中,此刻要他们突然放弃,从情感上来讲,当然是难以接受的。

更何况,官府的这一次迁民,又不给任何的补偿,离开了番禺城,生活也会变得十分艰难,所以许多平民百姓都不愿意搬迁。

但陶基可管不着那么多,他要在交州境内搞坚壁清野,不光是番禺,就连附近其他的城池和寨子的人,也都必须要搬迁到新城去,绝不能让他们留下来资敌。

关键时候,陶基的手可不软,该镇压的镇压,该胁迫的胁迫,该破坏的破坏,反正郁水以东,是不可能留一民一物的,陶基的目的,就是要让魏军野无可食之粟,最终知难而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