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2 章 第八十二章 白眼狼(1 / 2)

加入书签

但在七零年代,国内物质匮乏,工业机械不发达的情况下,想要找到一些家用的小型机械产品,谈何容易?

顾瑶瑶琢磨了一下午,都想出个辄来。

四点半她把别人都安排下班了,就留下孙建国跟自己一起值夜班。

孙建国是一个沉默寡言的男人,不到三十岁的样子就有些秃顶,鼻梁上架着一副厚度可以跟酒瓶子底儿媲美的近视眼镜,平常也不跟别的什么人接触,闲下来的时候就会捧着一本书看,顾瑶瑶经过他身边时瞄了一眼,书是正儿八经的思想政治小红本,看那本书的新旧程度,都快给他翻烂了。

从喇叭婶那里得知,孙建国是从大城市里被下放到这里的,而且,他原本也不是直接给安排在烟草局,而是被下放到郊区的一个小村子里,局长的老家就是那个村的,有一回,局长回乡下去探望一个老亲戚,就遇上孙建国了,他瘦的跟个麻杆儿似的,正在一群孩子中间,拿了一本书,给他们讲解放军打鬼子的故事!

说到高兴时,孙建国拳头攥紧了,高举过头顶,大声说,“我们现在能这样好好地活着,都是解放军用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要加油干,要……”

他话没说完就咳嗽了起来,咳嗽得很厉害,像是要把心都要咳出胸腔似的。

欧阳局长问家里的长辈,这个小年轻是谁?哪儿来的?

长辈儿告诉他,说小伙子叫孙建国,是从老远的大城市被下放到咱们这儿来的,来了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一直都病歪歪的,一天比一天瘦弱不说,还小脸拉杆黄,走路两条腿都直打晃。

“唉,再这样下去,估计到不了年底,他就得把小命交代在这里,可惜了的……”

老人感叹着。

在亲戚家吃饭,欧阳志强要回城时再次遇上了孙建国。

他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口,手里端着个破了小半边的碗,大门紧闭,他就那么直愣愣地站着,也不敲门,也不喊叫,任凭傍晚的风把他吹得摇摇晃晃的,好像下一秒钟他就要被吹跑了似的。

欧阳志强一下子就明白了,为啥孙建国到了他们村子里一直瘦弱,一直病恹恹的,很显然,他这完完全全就是被饿出来的。

那时,有些村里的大队长对于下放到自己村里的知青们的安排是,派饭!也就是说,一家一天,轮到谁了,知青去谁家吃。

村里哪家哪户余粮都是不多的,家里孩子老人一张张嘴在等着呢,哪儿还有饭给下放的知青吃啊?

换了别个知青吃了闭门羹,挨了饿,一定会去找队长哭诉的,不要忘了,知青是上级安排下来的,虽然大多都只是些毛头小子,那也不能亏待了。

会哭的娃儿有奶吃。

找队长哭哭,队长帮着想想办法,也就不至于饿肚子了。

偏生这个孙建国是个闷葫芦,从来不会找队长诉苦,往往一到饭点他就到了农户家里,人家没关门,他就进去,人家关了门,他也不叫门,就那么站在门口,站一会儿见人家不开门,他就又端着个破碗回去了。

他这一年多,没被饿死,主要还是村里有些村民是善良,的见不得他饿肚子,所以甭管什么米粥啊,玉米面馍馍啊,还是肯给他一点的,他也就饥一顿饱一顿的挨到现在。

欧阳志国朝着孙建国招了招手。

孙建国木讷地走了过去,手里还端着那个破碗。

“跟我去烟草局吧,别的不说,能吃饱了!”

这是欧阳志国对他说的第一句话。

孙建国则更爽快,一个字都没说,点点头就跟着欧阳志国去了烟草局。

他被欧阳志国安排进了食堂,果然是能吃饱饭的地方,大半年过去,孙建国这才有了人模样,不再瘦得跟个纸片人似的。

但他从没跟欧阳志国说过一句感激的话,旁人都在欧阳志国的耳边吹凉风,局长啊,这个孙建国就是个榆木疙瘩,没心没肺的,您把他从乡下带回来,那就等同于救了他的命,他呢,连个感谢的话都不对您说,您听过东郭先生的故事吧?他就是那只喂不熟的白眼狼!

欧阳志强倒是想得开,哈哈一笑,一点不在意的样子。

时间长了,旁人也都闭嘴了。

孙建国压根不会做饭,他在食堂里担任的主要角色就是火头军,劈柴军!

顾瑶瑶把他留下值夜班,也没打算他能帮什么忙。

晚饭她提前咨询过了,会有八个人到食堂就餐。

她想了想,就把早上蒸的馒头切成一片一片的,锅里抹了点油,直接把馒头片放里头烙了烙,两面都烙得些微焦黄,她又抹了一层薄薄的豆酱,豆酱她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加工成了蒜蓉酱,微辣口感的,涂抹在焦脆的馒头片上,要一口,别提多好吃了。

她拌了俩小凉菜,一个酸辣口的土豆丝,一个花生米拌芹菜,当然花生米少,芹菜多,物质匮乏的年代,任何的铺张浪费都是可耻的。

她还弄了一个菠菜鸡蛋花汤。

这个汤一出锅时,木讷如孙建国都探过头来看,惊疑今天的菠菜汤怎么这样鲜美?

顾瑶瑶笑而不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