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君臣生隙(1 / 2)

加入书签

而对五仁来说,这一切是顺手而为,也是不得不为。

最开始她只把这些当做一场为求存而不得不进行的冒险游戏。

但是慢慢地,随着她与身边人建立了更多更深入的联系,她仍然无法完全融入这里,却也再难作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

因为她所见,民生疾苦是真、哀鸿遍野是真,她所遇到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而不是冷冰冰地npc。他们泣的泪、他们流的血,昨日还鲜活谈笑转眼便逝去的生命,一切都是真实的。

五仁无法对这个真实存在的世界视而不见。

她觉得,南州需要一位好君王来救这些苦难的人于水深火热,而史弼确有那份天资。

所谓天资,除了武力,再就是流徙途中,凡有疾病穷乏者,他们兄弟常营护振救,这份助危扶困的热心和对弱小者的怜悯恰是五仁最看重的,所以尽己所能地去辅佐他。

她既知道史弼的长处,自然也知道史弼的缺陷,便尽可能开阔其眼界充实其思想,不让这些限制他的潜力,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她也清楚流民起事的局限所在,分散性、狭隘性、自私性,基础薄弱、内部矛盾、小富即安,取得一定成果后便贪图享乐……既然知道,就都可以避开或设法纠正。

也的确都做到了。

比起其他那些打到哪算哪、没有明确目标和长远规划的流民军,他们的队伍走到了最后。

比起那些目光短浅自身水平不高,又不肯请有深厚学识的谋士来为自己出谋划策,唯恐谋士武将抢了自己风头的领袖,史弼对她予以充分的信任,听从她的建议广纳人才,且毫不吝于分权。

可很多事,往往都是猜中了开头、难以料中结尾。

不,结尾其实也料中了。

只是总怀有一份侥幸,觉得自己会是那个例外。

但这世间既无新鲜事,又哪里来的例外人呢?

大成建立以后,史弼以辅国太尉之职许五仁,以报答她辅佐之恩,也是想要她继续帮自己治理好这个国家。

拔幽滞、显贤才,外修兵革、内崇儒学,劝课农桑、教以廉耻,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这些只是基本。

此外五仁还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集权、抑制勋贵、发展经济,不到三年就使得田畴修辟,府库充盈。

然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史弼突然萌发了称帝之意。

坐稳国君之位的史弼,见国内局势平稳,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之景,北边的燕朝积弱已久、自顾不暇,且宣和之乱以后大越就已经不再奉燕称臣,大成就更谈不上是其藩属国,既如此,他何不称帝而要称王呢?

史弼来询问五仁的意见,五仁自然是劝阻。

大越立国者屠佗也曾称帝,后来还是取消了帝号。

除了中州君王的和抚之策,还因为那时分裂的中州已经重新一统,南州对中州来说虽棘手,但天无二日,真要惹恼了那边,等其恢复元气,想要征服南州不是不可能。

而且屠佗是一个很实际的人,他并不认为俯首称臣是一件丢脸的事。

反而借此机会卖给中州天子一个面子,以此换取许多优渥条件,从而大力与中州地区通商,为南州创造了和平的生活环境,也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

大成初立,此时贸然称帝,无异于宣告要与中州的天子争夺天下。

说不定会让内里矛盾重重的燕王朝团结起来、挥师南下……建国未久、民生初稳,岂能再把百姓拖入战争的泥沼?

史弼却不肯听。

屠佗虽未明着称帝,在国内却一直窃用帝王的名号,只有派使者赴中州朝见天子时才称王、接受天子的命令如同诸侯一样。

他不屑似屠佗那般偷摸着来,要称帝也是光明正大。

自成为君臣以来两人头一回爆发了争吵。

五仁猛然意识到,在她一心扑在国事上的这三年,面前人已经变了。

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君王,也像一个真正的君王那样唯我独尊。

原本刀枪不入的一面城墙就此有了裂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