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烽烟四起(1 / 1)
虞姬不明所以,只能胡思乱想:“你……是嫌弃我了么?”
“不错!你一个烟花女子,有什么好的,我为什么要喜欢你?”韩信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
虞姬见他神情可怕,心中一寒,呆立原地,作声不得。
韩信心中那叫一个憋屈啊,同时也明白,其实这件事只怕不能怪她,反而是自己在无理取闹,更可能是自己改变了历史,现在似乎没有别的选择了,只能跟她一刀两断,于是说:“今后你会遇到比我更好的人,咱们缘分已经尽了。”
虞姬胸中一痛,脸如白纸,几乎站立不稳。
韩信忍不住还是怜惜她,但想这样下去只会坏了大事,苦苦忍住,说:“虞姑娘,你的缘分不在我这里,你不必灰心丧气,你的白马王子会马上出现的。在下要告辞了,姑娘保重!”
虞姬泪流满面:“你如此狠心……可为什么要说这些胡话……我不信,我不信你对我的好都是假的!”
韩信硬起心肠,心想这种事不能拖拉,越是拖泥带水,越是纠缠不清,于是从腰间扯下作为定情信物的玉佩,扔还给她,斩钉截铁说:“人心本善变,不如莫相识!”这一句话表面上的意思是自己变心了,其实却是怨恨虞姬将来会变心。
虞姬心中凄苦,抱住了他的腰,泣诉道:“你不会这么对我的……是我哪里不好,你不要离开我……”
韩信狠心将她推开,头也不回地走了,远远地仍听见后面的大哭之声。
他自己也难受到不行,怎么偏偏就这么巧,遇上虞姬了,虞姬为什么就是一个花楼女子!
失魂落魄之下,也不知自己走到了哪里,心肠一软,放心不下虞姬,只怕自己做得太绝,让她做出什么傻事来,于是,几番犹豫下,他还是又折回去,想要远远地偷偷看着,确认虞姬没事之后再离开。
然而,他回去之后,却到处都见不到虞姬影子,倒是一支金钗子和一块玉佩都放在河边。韩信走近,捡起金钗和玉佩,只见旁边还有用金钗划出的一行小字,内容触目惊心,写的是:十娘多情,李甲负心。生死相别,不复再见!
十六个字笔画凌乱弯曲,全不是她平日的手笔,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见她写这几个字时的心情有多难过。
韩信倒吸一口凉气:虞姬投河自尽了!
他一时间慌了神,惊出一身冷汗,大叫几声:“虞姬,虞姬,你在哪儿?”只见水流湍急,立刻往下游寻去。
然而,他在河边不知道徘徊了多少圈,一直找到天黑,也没见到虞姬的人影。
他来回奔跑,气喘吁吁,颓然坐倒,只想:难道虞姬就这么没了么?她死了,我也不想活了。
这时,他忽然想起一事,立刻拿出女神的照片来看,一时心急,居然把照片给忘了,只见照片人像都还完好,说明没有改变历史,这才长吁一口气:没事,没事,虞姬还活着!咦,她却到哪里去了?
他又呆坐半天,从照片确定虞姬的确没事之后,这才慢慢起身,心想,孽缘啊孽缘!到底是项羽绿了我,还是我绿了项羽?这事恐怕连薛定谔也解释不清。
又想,过不了多久,我就得去项羽账下投军,难不成要天天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跟别的男人亲亲我我?是可忍孰不可忍!自己竟然成了ntr剧情的男主角,而且是那一个倒霉蛋男主角。造孽啊!
现在的情形,虞姬不愿意去项羽身边,自己还得想法设法送她去。哎呀,难受啊!
只恨司马迁不多记载一点虞姬的故事,不把她的来历讲清楚,导致自己犯下这等不可挽回的大错。
为什么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偏偏就发生了呢?
在概率学上,这起码是九个标准差之外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
韩信拔剑,剑指苍天,大骂一声:“西格玛!”
此后,韩信就如一只孤魂野鬼一般,四处漫无目的地游荡。
当他听到到处都在传唱“天下苦秦久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王,大楚兴!”,以及夜狐啼鸣,鱼腹藏书的故事时,也就知道,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开始了!
当他听到赵国也立了王,齐国也立了王,燕国也立了王,魏国也立了王的时候,也就知道,起义军要分崩离析,各自为政了。
当他听到陈胜下落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明的时候,也就知道,起义军被秦将章邯打得喘不过气来了,吴广已经被部下兵变杀死,而陈胜本人,也已经在逃跑的路上被自己的车夫杀死了。
可怜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一句豪言壮语的陈胜,他自己却并非是一只鸿鹄。当初与他约定“苟富贵,勿相忘”的小伙伴,在他真正富贵之后选择去投靠他时,他却觉得有损自己面子,把人家给杀掉了。可见他也只是一只大一点的燕雀罢了。张楚政权在他的手中,不覆灭才怪了。
第一阶段的反秦斗争就这么失败了。
轰轰烈烈地开始,轰轰烈烈地失败。
然而,“伐无道,诛暴秦”的起义战争,已经如水泄地,似火燎原,在秦末大地上,如火如荼地铺展开,不会那么轻易就结束的。
一个陈胜倒下去,千百个陈胜站起来。
第二阶段的反秦斗争很快开始,可谓风云际会,英雄辈出,其中正有项梁、项羽叔侄、刘邦、英布等等英雄豪杰,而这个阶段的核心领袖人物,自然是项梁,正是韩信接下来要去投靠的人。
项梁、项羽都是原楚国大将项燕的后人,是真正的名门望族之后,声望极高,造反以来,可谓顺风顺水,势如破竹,想什么来什么。项梁现在是连楚国“上柱国”的身份也得到了,成为了最高军事统领,虽然他这个上柱国只是矫诏了陈胜的命令封的。此时,项梁已然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渡过淮河,沿途更收编了诸如陈婴等等大批义军人马。
韩信也就仗剑过淮河,准备投军。
一路上,他又想,陈胜失败,项梁也即将失败,项羽会成功,可最后摘取胜利果实的却是刘邦。再说两汉之间的新朝时期,绿林赤眉起义,刘秀却摘取了胜利果实。还有元末,韩林儿、刘福通起义,朱元璋却摘取了胜利果实。
看来,革命这条路上,第一个总是先倒下的,成功的总是后来人。
不过,敢于第一个举义旗,抛头颅洒热血,为民请命的,才更加是真猛士,真豪杰,真英雄!这批先烈才更加让人崇敬。
韩信也不着急,渡过淮河,慢慢悠悠地走,心想,让你们这波人先去粉墨登场,反正最后都是我的主场。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