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提议北伐(1 / 1)

加入书签

刘邦也不理会他,又说:“子房告诉寡人,用好这三人可得天下,可寡人却要另外举出三人来。”

樊哙惊呼道:“是哪三人?”

刘邦捋须回答道:“韩信、张良、萧何,此三人皆俊杰也,韩信大将军可给寡人带兵,子房可给寡人出谋划策,萧何丞相可给寡人安定后方,如今全都为寡人所用,此寡人之幸,大汉之幸,天下之幸也!”

韩信、张良二人赶紧逊谢:“臣不才,不过是尽微薄之力,为汉王效犬马之劳而已!”

韩信心想,原来这么早刘邦就对“汉初三杰”有了这么高的评价,心中暗自得意,下邑画谋的三大将有自己,汉初三杰也有自己,看来老子果然了不起。

刘邦捧完了韩信,就来向他问计:“大将军啊,项羽打过来了,当务之急还得倚重你的方略啊,不知大将军有何策可教寡人?”

韩信心想幸亏老子学过《论持久战》,这时候正好可以发挥了,于是回答说:“我军新败,士气正低,敌军大胜,士气正旺,眼下不利于急战,只好采取守势。现在项羽势大,可他不得人心,不过是逞一时之强;汉王虽暂时受挫,可民心归附,总会挽回颓势。将来强弱之势必定逆转,既然如此,咱们可将战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战略防守;第二个阶段,战略相持;第三个阶段,战略反攻。”

众人听说了三个阶段论,都是耳目一新。

张良投来赞许的目光,说道:“大将军果然见识不凡,本人也是这样想。”

刘邦大喜说道:“既然你们俩都这么认为,看来是英雄所见略同啊。子房有‘三步走’,大将军有‘三个阶段’,寡人终于有计可依了,可这三个阶段具体又怎么开展呢?”

韩信回答说:“荥阳坚固,可为屏障,后有成皋,可为犄角之势,又背靠敖仓这个大粮仓,据之可以打消耗战。就算荥阳—成皋—敖仓这一道防线失灵了,还有函谷关,有的是战略纵深跟项羽周旋,只要耗得他精疲力尽了,就到了战略反攻的时候了。”

刘邦点头说:“妙哉,有大将军在此,寡人也有主心骨了。”

韩信却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是留在这里抵挡项羽,而是风风火火的北伐之战,只不过以眼前捉襟见肘的情形,要另外开辟一个战场,很难说服刘邦,当下并不直接建议,而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要引得刘邦自己来做这个决定,在心理学上,这叫做自主性增强内在动机,说:“汉王以为,咱们与项羽交战,胜负的关键在哪儿?”

刘邦问道:“在哪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韩信回答:“在于北方诸侯,他们帮汉王,则汉王胜,帮项羽,则项羽胜。”

刘邦急了,说:“他们跟着寡人,刚吃了一个大败仗,现在已经倒向项羽了,自然是不会帮寡人而会帮项羽了,为之奈何?”

韩信又说:“汉王想不想他们归顺?”

刘邦应道:“当然想了,还用问么。”

韩信又问:“那么,汉王以为,是劝降他们好,还是直接灭掉他们,将他们的地盘变成汉王的地盘,将他们的百姓变成汉王的百姓,将他们的武装变成汉王的武装更好呢?”

刘邦逐渐落入他的语言陷阱,说道:“当然是灭掉他们,寡人可以直接控制更好哇。”

韩信提出了问题,就提解决方案,说:“汉王圣明,正应当派一支军队北上,扫灭诸侯,将黄河以北都变成咱们的势力范围,再对项羽进行战略大包围,是为上策。”

刘邦瞪大了眼,说:“要开辟北方战场?”

韩信答道:“不错,这一步势在必行,诸侯已反,实为大患,其一也;子房‘三步走’的第二步,也是要蚕食诸侯,其二也;臣的“三个阶段”的第三步‘战略反攻’,也需要执行这一步,其三也。只有除掉了这些诸侯,就剪除了项羽的羽翼,同时壮大了自己。到时候才可对项羽进行四面合围,那时候只需要派一支机动作战的骑兵,去断了项羽的粮道,楚军大势已去之下,都会不战自溃。”

刘邦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开辟北方战场的重要性,又问:“那么,大将军以为,派谁去北伐好呢?”

韩信应道:“臣愿亲自领兵前往,并且越早启程越好。”

刘邦也知道别人也干不了这事,却不无忧虑说:“大将军要亲自去,可那项羽来势汹汹,寡人正需要大将军在此压阵,这时候怎离得开大将军啊?”

韩信见他被项羽吓破胆了,不敢跟项羽单挑,暗暗好笑,说道:“汉王勿忧,荥阳有大王坐镇,只要死守城池,项羽不会有大作为的。区区项羽又算什么,不过是一时之患而已,臣根本不将他放在眼里,臣要为汉王打下整个天下。”

刘邦惊呼一声:“大将军果然豪气冲天也……只是大将军需要多少兵马?”

韩信心想我不狂一点,他们也没底气,轻描淡写说:“咱们现在兵马不多,却还要分兵北伐,确实是个难题……不过,臣也不需要多少兵马,精兵留给汉王,臣只要三万弱旅,三年之内,足以荡平诸侯。”

此话一出,众将哗然。

大将郦商朗声说: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大将军,你未免太不把敌人当一回事了,想当初,秦王扫六合,也是几十万虎狼之师花了十年才打下来,你区区三万弱旅,如何在三年之内荡平诸侯?”

韩信淡淡说:“此一时彼一时也,不可相提并论。现在天下势力重组,各诸侯的根基并不牢固,这也是汉王东征,可以势如破竹打到彭城的一大原因,因此这些诸侯是可以短时间内拔除的。”

郦商又说:“汉王东征,那是高举义旗,师出有名,能结盟就不打仗,所以人家望风而降,你却是冲着灭国去的,人家自然要拼命抵挡。再怎么说,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可都是拥兵几十万的,怎么可能一口气吃掉?”

韩信微微一笑,说:“事在人为,就算北上失败了,至多不过折损三万兵马,也不至于大伤元气,若事不成,我愿纳上人头。”

刘邦大呼:“大将军何必如此言重……”

张良知道韩信的能耐,能出这等狂言必然是有把握,也附议说道:“臣以为,韩信大将军能在一月之间略定三秦,那么三年灭北方六国,也不算离奇,北伐诸侯是战胜项羽的关键一步,只能如此,也必须如此,臣实在想不到还有其他更好的法子了。”

刘邦仍下不了决心,说:“等寡人招兵买马,再多凑些军队再说……现在最让寡人头疼的是魏豹,他把住了黄河渡口,不让寡人北上,他自己却可以随时攻打寡人,寡人虽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可看在以前跟他还有些交情的份上,也理应先礼后兵,这样吧,先派个人去劝降他,他不听,再攻打他也算师出有名了。”

他其实是认可韩信的策略的,反正打一打风险也不大,不愿意放韩信走,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忌惮韩信的能力,生怕韩信单飞了,将来尾大不掉,反而成为一个大患。

韩信琢磨到他的想法,也知道北方诸侯靠嘴巴是说服不了的,所以并不着急,说道:“如此也好。”

刘邦于是下令:“郦食其,你可愿意为寡人去劝降魏豹?”

郦食其本是个谋士,他在肚子里也鼓捣了一堆阴谋诡计,结果发现,论到奸险,不如陈平,论战略高度,又不如张良,论战争态势的洞察把握,又不如韩信,因此只好一言不发,当下正找不着立功的机会,一口答应:“汉王差遣,臣赴汤蹈火也要去。”

刘邦喜道:“说到口绽莲花的本事,天下无人能出先生之右,寡人看来,苏秦、张仪也比不上先生,先生可不要让寡人失望啊。”

郦食其被夸得飘飘然,大喜又说:“臣一定不辱使命。”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