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民生之道,首在农事(1 / 2)
在郭嘉等人的眼中,面前的店家不过是小人物而已。小人物就该有小人物的姿态,正如店家之前那曲意逢迎的模样,就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地位。
但是一提到张机,这店家仿若变了一个人一般,甚至连那块马蹄金都拿了出来,一副你再敢说张县丞坏话,我就赶你出去的模样,让郭嘉有些不解和好奇。
郭嘉虽然放荡,但从不仗势欺人,闻言也没有生气,只是笑道:“店家,某并无恶意,只是岐黄一道博大精深,某听你言那张仲景乃个中圣手,因此心有疑虑。”
闻言,店家脸上的神色才缓和了一些,又露出了笑容,说道:“郎君所言极是,岐黄之道确实博大精深,但张公非常人也,小人称其为岐黄圣手,也是名副其实。”
“哦?”郭嘉端起酒碗喝了一口,饶有兴致笑道,“敢问此言何解?”
店家答道:“张公自幼苦读医书,遍访良医学习医术,数年前更是开始坐堂问诊。就算是小人这般黔首,也是一视同仁,并且分文不取。敢问郎君,如此仁德医术,可称岐黄圣手否?”
“这……”
问对店家的问题,郭嘉一时语塞。
就连旁边的贾诩和沮授也是一脸动容之色。
身为县中官吏,却肯折节为百姓免费治病,自然是难能可贵之德!
相比于张机的医术,二人更佩服他的仁心。
虽然二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也没有什么仁心,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钦佩真正的仁义之士。
郭嘉沉默片刻,最终站了起来,正了正衣冠,冲店家拱手一礼道:“店家,若真如你所言,张县丞的确是岐黄圣手,方才是某失言了,还请见谅!”
店家哪肯受他这一礼,连连摆手笑道:“无碍,无碍……”
眼看时近正午,酒肆中客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林朝也不好继续劳烦店家,便一挥手让他去去忙自己的事。
等店家走后,林朝冲沮授笑道:“公与,张机此人如此,想必你心中已有答案了吧。”
“呵呵……”
沮授淡淡一笑,眼中满是向往的神色。
“不想一名小小的县丞,居然有如此仁心仁术,某倒要见识一番。”
郭嘉也附和道:“公与所言极是,此等人物虽声名不显,却也值得咱们去见上一见。”
“声名不显?”林朝冲郭嘉冷笑一声,“那是你郭奉孝孤陋寡闻而已。”
郭嘉:“……”
林朝解释道:“昔年,南阳名士何伯求曾对张仲景言道: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
何伯求即何颙,此人也是当世名士,极重义气,擅长品评人物。连他都说张机将来必为良医,足可见张机医术之高。
听林朝嘲笑郭嘉,沮授摇头一笑,却又开口问道:“子初,张仲景此人固然仁心仁术,可见其才不在案牍之间,所以某还是不明白,何至于让你亲自前来赚他……相请。”
沮授这一问,算是问到点子上了。
当然,林朝不可能跟他解释什么叫医疗体系。这玩意的好处,只能等构建完整之后才能看得出来。
所以林朝眼珠子一转,便语重心长道:“其实某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奉孝啊!”
郭嘉:???
林子初这家伙什么意思,怎么平白无故又跟某扯上了关系!
不仅是他,就连沮授也是一脸疑惑。
旁边的贾诩则是继续埋头吃肉,好像这一切都跟他没什么关系一样。
林朝也不理他,只是继续感叹道:“公与你有所不知,今年年初时,某曾受泰山郡丞诸葛君贡所托,照顾他膝下子女。”
闻言,沮授木然点了点头,眼中的疑惑却不解分毫。
这跟他郭奉孝有什么关系?
林朝又是一声叹息:“某受人所托,自然要忠人之事。因此某待君贡公膝下子女,犹如自家子侄一般。而等今年返还徐州后,奉孝便要迎娶君贡公之长女……”
听到这里,郭嘉脸色一变,心中暗道不好。
林子初,你够了!
果然,还没等郭嘉来得及阻止,林朝已经说出了下一句话。
“夫妻本是一体,某待君贡公长女犹如亲女一般,自然也的待奉孝犹如亲子一般。”林朝满脸义正严词道,“可公与你是知道的,奉孝素来不治行检,放浪形骸,某甚为心痛,担心他天不假年,所以才不远千里来到涅阳,就是为了请张仲景回徐州,随时为奉孝诊治身体。
试想,万一他郭奉孝早夭病亡,君贡公长女便成了寡妇,某又如何对得起君贡公的托付!”
这段话说得有礼有节,简直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道德君子,可以托妻献子的那种。林朝心中暗暗为自己点了个赞。
可是,郭嘉却有种想骂娘的冲动!
林子初,你欺人太甚!
说了这么半天,就是想占某便宜是吧!
沮授听了林朝的回答,整个人都呆住了,扭头看了看郭嘉,又看了看满脸笑容的林朝,不知该说些什么……
不得不说,林朝又一次刷新了他对无耻的认知下限。
……
几人饮了些酒,又吃了些小菜之后,这才心满意足的带着三分醉意出了酒肆。
林朝一行人又在城中市集逛了一大圈,看似随性,实则是通过物价来观察城中百姓的生活条件,同时与徐州境内百姓的生活做一个甄别类比。
毕竟南阳身为大汉经济中心,这里的生存条件往往能作为一个指标,来衡量其他地方与这里的差距。
虽说这个时代大多数市集都采取着以物易物的方式,但在这涅阳城中,却有大多数百姓拿着铜钱去采买物资。
年初时,董卓为了敛财,进行了一次货币改革。将大汉一直流通使用的五铢钱铸造的更小,甚至宫中的铜人铜马等铜制物品,也被他融了造钱。
老董以为这样自己的钱财就会越来越多,但是董先生戎马一生,虽然擅长打仗,但在经济方面,那就真是个白痴。
不过这也不是他的错,毕竟就连李儒这种老银币,也对此一窍不通,甚至没有加以劝阻。
钱币不过是一种流通形式,衡量财力的具体体现而已。朝廷铸造钱币,那是因为朝廷的公信力值钱,而并非钱币本身值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