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朱由检的远大宏图(2 / 2)

加入书签

“先把六部的架子搭起来,其他辅官人选尽可以从各地抽调。洪大人你筹划一下,争取过段时间举行一次吏考,面向整个江南招募一次吏员,经过培训以后,放到新收复地盘充任村镇官员。”朱由检道。

“臣遵旨。”洪承畴道。

“还有,可以在南京开始科院南京分院,同时设立南京商贸校,技工校,以及南京武,培养精通商贸,百工,军事方面的人才。

等温体仁到南京以后,还要在新占的地盘开设中小校,每个镇至少要建一座中数个小,由礼部派遣教师,国家出资,各乡镇适龄孩童必须入。”朱由检边想边道。

“恢复太祖时的社吗?”洪承畴问道。

太祖之时,也是由朝廷出资,在各地设立社,大力发展教育。只不过随着时间进行,社逐渐荒废,因为薪水太过微薄,没有多少有功名的人愿意当教师,在社任教的往往只是一些连秀才都考不上的童生,老师水平如此,教出来的生自然可想而知,后来根本没多少人愿去社,都是去上私塾。

“和社不一样。”朱由检道,“新的校除了习诗书,还要习数甚至人人平等思想皇明祖训等等。等到了中以后,还要习物理、机械、地理、天文、大明律等知识。不过所用教材是个问题,先在新复地盘建立小,可召集北京翰林院及科院人手,着手编著一些适合六到十二岁的孩童习的教材。至于中教材,可慢慢编订。”

洪承畴点了点头,对皇帝的想法,他并不太理解。废除科举选官还能理解,毕竟没有科举,就没有新的士绅特权阶层,有利于公平和人人平等。

至于大规模开始校,实在是太过耗费钱财,现阶段好像没什么必要。

“朕所做是为开启民智,促进社会公平,”朱由检知道洪承畴不理解自己的决定,便解释道,“在以往,虽然科举只要是大明百姓,无论民籍军籍,除贱籍以外的都可以参加。但实际上,因为科举之路太过艰难,子要耗费十多年二三十年,乃至大半生的精力,往往还考不到一个功名,普通百姓人家出身的,根本就无力供养一个读书人。能读得起书考得上功名的,都是士绅地主富商子弟。江南等地,一门五尚书父子三探花,就是这种情形。

富人因为有太多资源,可以花费很大精力培养自家子弟,穷人三餐不继,子弟根本就读不起书。阶级固化太过严重,大明之所以落到现在的境地,就是因为这种阶级固化。要实现人人平等,必须打破这种阶级固化,必须要让所有人都读得起书,都有上进的机会。等以后的吏考,参加考试者必须有中的毕业证方有资格。所以只要得好,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当官。”

“陛下谋划之深远,但要实现陛下之宏图,必须在每个村落都设立小堂,需要选址建设校,需要选派教师,耗费恐怕会惊人。”洪承畴道。

“各地都有一些士绅地主被抄家,其宅院可征收用作校所在。至于教师薪水,地方每年都会截留相当比例税收,可拨出一部分用在校。记住,各地校不许收费,所有适龄孩子必须免费入。百姓家凡是有适龄孩童,都必须送进校,否则收回所分田地。”朱由检道。

在农村很多家庭非常贫困,若是收费的话,很多人家恐怕不舍得让孩子上,便是免费教育,恐怕也有很多不愿让孩子上之人。所以必须强制入!至于每年耗费,当然数量会很惊人。但事实上,只要把往年地方官官贪污的银子拿出一部分,就足够校花费了。

五年小,三年中,八年义务教育,是朱由检从魂游后世时借鉴而来。这种义务教育只要坚持个二十年,大明必然会涌现无数人才,所有百姓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得好的可以参加吏考当官,在算术科机械乃至医方面有特长者,可以进行研究工作,到时必然无数人才涌现,所有人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坚持数十年,大明国家之强盛必然远迈汉唐!

“陛下之雄心,臣知之矣!”洪承畴由衷的赞道。知道现在,洪承畴才清楚朱由检所谋是何等的远大!

“以后,还要陆续开设科院工商校这样的大堂,中毕业生方可报考大。朕要在大明,每个省都建上数座大,到时必然有着源源不断的人才。”朱由检越越兴奋,尽情的诉着心中的幻想。

“陛下,现在的吏考还需要从旧有人才中选择。南京刚刚对士绅进行的大清理,被杀被抄家士绅足有数十个之多,整个江南士林皆人心惶惶,臣恐怕不久以后举行的吏考,没有太多读书人参与。”洪承畴出了自己的担忧。

自从在南京进行大规模的抄家杀人以后,普通百姓固然大快人心,南京的士林阶层却人心惶惶,生怕下一个屠刀落在自己头上。士林之间向来盘根错节,这种情况下举行吏考,对结果洪承畴很是担心。

“大可不必担心,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活人有的是。在这南京城,愿意当官做吏的人数不胜数,哪里还有担心招不到人?”朱由检不以为然道。

“可是”洪承畴还是有些犹豫,话是这样,但吏考不就是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吗,有功名有问有本事的人才都不愿参加,选拔出来的都是歪瓜裂枣,又有何用?

“乡镇街坊基层吏员,只要粗通文墨便可胜任,不需要熟读四经五书,也不需要举人进士。江南识字率很高,很多百姓读过数年私塾,选拔出一些人才应该没有问题。此次选拔面对所有百姓,无论良贱,哪怕是胥吏甚至贱籍之人,都可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皆可授职,这种情形下,还怕没人愿参加吗?”朱由检冷笑道。

科举是一座独木桥,一百个读书人中只有一个能考中秀才,一百个秀才中也只有一个能考中举人,十个举人中才能有一个人考中进士,也就是,在社会的底层,有无数读过书却考不中功名的读书人。这些底层读书人,也许读书的本事不行,但并不意味着做其他事不行,历从来就不等于能力。

而且南京城内有太多商人,各家商铺的伙计基本上就没有文盲,很多伙计都粗通文字并且会算术,去基层当个吏员完全能够胜任。

有过在镇江的经验,朱由检相信,只要不限身份任何人都可参加吏考的消息传出,必然有无数百姓蜂拥报名,至于那些主流读书人,他们爱参加参加,朱由检并不稀罕。

洪承畴紧皱着眉头,并没有朱由检那么有信心。李定国已经打下了太平数府,各地都要开展均田,都要设立村镇两级政府,需要的官吏太多,虽然可以从禁卫军中抽调一些人,但还需要数千吏员补充。作为负责此次吏考的他,身上的胆子非常的重,故不得不慎重行事。

https://www.xddxs.co/read/34290/29055258.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