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六七章世界第一(1 / 1)
第八六七章世界第一
其实,大明政府对于移民也不是事无巨细,全部包揽,海外的领土,也不全是天堂,想要过上好日子,移民还需要自己的努力。
然而问题是,大明在工业上的成就,那是毋庸置疑的,移民每当一个安置点,都是经过殖垦开拓团事先用脚步,实际查勘过当地的环境,这个调查包括、地形、植被、动物、植物、河流降水等诸多情况。
殖垦开拓团的来源成分就复杂得多了,有当地人的向导,部队里退役的士兵,精通野外生存和测绘方面的专家,也有国土资源局的技术人员,这个大杂烩组成的殖垦开拓团把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标注出来,按照镇先规划出来。
镇下面虽然下辖着保和甲两级建制,事实上最初的基本建制,仍旧是镇,最先抵达所在镇的移民,会拥有临时的活动板房居住,基础生活设施,比如水井,粮食,灶台,锅、碗瓢盆都是不缺的。
政府只为新移民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具体怎么选择,主要还是新移民自己的努力。
还是那句话,全旭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对于大明本土愿意抱着陈旧观念,死也不愿意离开故乡的人,他也是没有办法。对于自愿移民海外的百姓,待遇是比劳改犯要好得多,每个家庭将获得一百五十亩至五千亩不等的土地。
大明眼下海外领土或新开拓的疆土非常多,每一块土地,气候不一样,环境不一样,总体来说,越是高维度,气候寒冷、天气干旱的北方地区,分配的土地数量会更多,越是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的地方,分配的土地会越少。
比如说现在的吕宋,想要再移民过去,土地只有人均一百五十亩,考虑到吕宋省的实际情况,一百五十土地,也仅仅就是维持生计而已,想要生活过得更好,还是要努力扩大农场,辛勤工作,购买牲畜,这样才能勉强维持一个农场的运行。
对于那些不愿意前往北非或南美的百姓,如果是愿意留在大明本土,当然也可以维持生活,毕竟大明本土境内需要很多工人,只要努力工作,在大明本土找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不过再想有更大的发展就很困难。
最起码从长远来看,留在大明本土,前途远不如自愿前往海外领土,毕竟随着大明本土的经济发展,物价,特别是生活成本也在越来越高,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工作,一步一步被机器代替。
像水泥厂,原本需要人工的地方,大都换成了机械,原本三五千人的水泥厂已经消失不见了,大部分水泥厂,工人就是几百个人,即使是几千人的大型工厂,生产产能也提高了数十倍。
作为大明北非的总督,洪承畴也是愁得很:“在上个月,我们在北非总督府的移民超过了两百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其次则是集中在苏州府周围,包括苏州城和苏州港在内,只有不到十五万人,其余的人分散安置红海沿岸,现在从大明本土获得新移民越来越困难,我想我们很有必要要本土进行交涉,最起码不能限制我们移民。”
这年头全世界的新领地都缺人,北非缺,南洋缺,中南半岛也缺人,南美的新华省也缺人,在洪承畴的设想中,北非至少要有一千万以上的大明人,才能保证大明人在北非主体地位。
张献忠满脸苦笑:“现在听说国内建设得非常不错,不仅仅是中原,江南,就连延安那边,也都发展得不错!”
北非与大明本土依靠着强大的舰队,保持着交通上的交流,随着运输船的速度在不停地提高,航线也变得成熟,现在从苏州府抵达大明本土,只需要四个月,一年之内,肯定可以往返一次。
得益于大明的基本教育,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书信交流也越来越方便,找人写信不再像以前那样求爷爷告祖宗了,普通百姓花了几十文钱,买几斤糖果,找一个毛头小子就可以把信给解决了。
张献忠在北非的旧部,不少人可以与亲戚和乡亲交流,得知延安府的发展情况,说来也是怪事,自从全旭成为皇帝之后,原来没完没了的旱灾、雪灾、蝗灾,居然离奇的消失了。
其实也不算是消失,因为全旭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灌溉系统,以及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民间百姓养殖了大量了鸡鸭,蝗虫根本就来不及泛滥,就被成群结队的鸡鸭给吃掉了。
洪承畴表示理解,在家乡可以生活下去,谁愿意背井离乡?
在大明本土兼并土地没有意义,因为土地的收入远远没有开设工厂赚钱快,虽然朝廷对土地兼并打击相当严厉,但是,并不是没有空子可以钻,比如说,给儿子们名义上分家,事实上不分家,其实也可以获得大量的土地。
每个儿子娶妻纳妾,只要有钱,纳了十几二十房妾,不妨碍分配土地。
“别想着从国内移民了,只要不爆发……”
说到这里张献忠淡淡一笑,停止了下文。
当然,这时洪承畴也明白了过来。
如果说,没有人作死,在国内兴风作浪,全旭就不可能大规模向海外迁徙人口,除非士绅造反,这样下来,几万人,几十万人就可以被强制性的迁徙到海外。
这件说起来简单,事实上操作起来,几乎没有可能性,别看大明现在江南地区驻军不多,一府之地,驻军最大的单位就是团,而且还不是满编制的团。河南省八个府,驻一个旅顺,山西九个府,也是驻军一个旅、山东六府也是一个旅。
士绅如果敢造反,不用出动驻军,仅仅是民团就可以解决他们,现在的百姓,可以完全认同的全氏对的统治,士绅只要说句牢骚话,马上就有人告状,更何况是这种造反?
洪承畴也是很无奈,世间不如意,十之有八九。
有一点必须要说明是,最近这几年,因为大明的大规模移民,大明大城市内的流浪儿数量明显减少。
换成是其他国家,对于成年劳动力的需求,远远大于对女性和儿童的需求。大明就不是这样,通常情况下,如果在大明本土被发现使用童工,雇佣的老板会被罚,而且罚的很重,基本上是一个人童工就乘以万。
虽然女工被允许,但是却立法予以保护,比如说,妇女在生理期内,不得从事繁重的劳动,每个月至少有三至五天的休假,哺乳期内也有照看孩子权力。
事实上,除非是无人可用,否则大明的老板根本就不愿意用妇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实际上相对于成年劳动力,女性和儿童更容易获得,如果不采取这样的保护政策,很容易形成人道主义灾难。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海外的移民船,送来的都是女性和儿童,这一度让当张献忠和李自成头大如斗。但是对于洪承畴来说,这种情况就好的很。
其实洪承畴并不怎么重视成年劳动力,如果单纯是为了劳动力,北部非洲有更好的选择,那些成年非洲人的工作能力,其实比起华人成年劳动力来说差不了多少。
这个时候,可不是后世,可没有什么黑人正确,而且非洲本地成年劳动力几乎不需要成本,所以这样一来就差别巨大。
但是,全旭对于并不介意中西结合的家庭,大明的光棍偏偏非常硬气,无法获得大明女性的青睐,所以就宁愿单身,也不愿意把主意打到本地人身上。
这一点在南美却不一样,印第安人在肤色上与大明人几乎一样,如果不考虑语言问题,稍加打扮,根本就无法从外貌分辨出来,不少新华移民就把主意打到了印第安人部落的女性身上。
还别说,真的有很多印第安女人愿意和大明百姓组建家庭,甚至年龄都不成问题,和一贫如洗的印第安人相比,至少能留在新华省的大明人,多多少少都有点积蓄,这在这个时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商人的嗅觉是非常敏锐的,随着大明本土结婚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商人开始在南美的新华省境内开设语言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老师,都是在秦淮河上活不下去的青楼老鸨,或者是从事人员。
她们到了新华省培训从印第安人部落中买来的女孩,学习汉人的礼仪,学习汉话,学习使用筷子,衣食住行,经过简单的训练之后,这些女孩就会被高价卖给光棍当老婆。
这种生意规模越来越大,直到皇家海军在登州查获一艘满载着四百余名印第安女性的大船,全旭这才知道,居然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对于人口的事情,全旭其实并不着急,客观上来说,大明人口拥有着绝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在鼓励生育政策的扶持下,大明想要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并不是困难。
https://www.xddxs.co/read/33681/28411984.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