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苗炎:我就是幺蛾子【第三更!求订阅!求月票!】11/37(1 / 2)

加入书签

实际上,在中午的时候,就有不少的民众,直接去了皇宫外面大喊,祈求皇帝能早点赦免裕王世子。

宗室和勋贵可不是傻乎乎的花钱,他们也给百姓传授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比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皇帝才能推翻苗炎的判决,所以该找的人不是硬心肠的苗太升,而是皇帝。

皇帝向来对民众都很好,京城的民众就尤其能感觉到。

因此去皇宫外面吼叫,他们不怕千牛卫拿着鞭子冲出来,每个人都直接抽一顿。

景和帝对此哭笑不得,却又有些高兴。

自己治下的老百姓对是非观念、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敢于抱不平,证明自己这么几十年来的教诲有用,自然也是值得高兴的。

哪个皇帝喜欢老百姓麻木不仁?

哪个皇帝不喜欢老百姓勇于任事,善良可爱呢?

他也没迟疑多久,第二天便宣布让朝臣们讨论。

重新讨论。

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景和帝的聪明之处了。

之前朝堂上是群情激愤,起码数百名朝臣都在激烈上奏要严惩裕王世子,弄得他只能假装生气的离开。

如果当时朝堂上能形成一种“小惩大诫”的氛围,比如罚俸禄啊、禁足啊等等,不定景和帝都已经同意了。

正是因为没办法达成统一意见,而且群情激愤,所以景和帝才不得不屈从,将柳铭淇送到帝京府衙门受审。

但,此一时彼一时。

自从“舍生取义”这个大比格一出,柳铭淇事实上已经站于不败之地。

景和帝还给了儒家子们一天的时间,让“舍生取义”在他们之中发酵。

不出所料,第二天站在朝堂上的朝臣们,比起上一次的叩宫上奏要多得多。

在京的官员,儒生一系的来了一千三百多人,许多都是不够品阶的,只能站在垂拱殿外面。

没办法。

垂拱殿也只能容纳三百多人而已。

在京官员一共两千多人,除去法家子和墨家子,儒家官员也就是一千六百人上下。

如今绝大部分都来了,由此可见“舍生取义”有多么大的威力。

孟子大大的确是继孔子之后,最大的王炸啊!

人多势众,特别是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

因此朝议上面,儒生官员们占据了绝大的优势,虽然前几天猛烈抨击柳铭淇的王智耿、谈森瑜等人不好意思前来,但是只要到了的,都齐齐为柳铭淇喊冤。

在这种情况下,苗炎等法家官员根本是被淹没在滔天浪潮之中。

如果遇到别的事情,苗炎绝对不会怕他们人多,了不起你们把我罢官,或者杀了我,别想让我屈服。

可这一次皇帝提前给他打了招呼,这才让柳铭淇去帝京府衙门受审的,苗炎不能言而无信。

所以整个朝议期间,苗炎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

景和帝询问他的时候,他倒是一如既往的“反对”、“不赞成”。

但赞同赦免柳铭淇的声浪太高了,法家的这点意见根本就忽略不计。

仅仅是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朝议便出了结果。

景和帝正准备满脸欣慰的下旨,赦免裕王世子柳铭淇,本来偃旗息鼓的苗炎,却又站在了垂拱殿正中。

“苗爱卿,你这又是作何?”景和帝微微皱眉,心想你不会又给我整幺蛾子吧,咱们都好了的。

众位儒家官员纷纷怒视于他。

充当了一两个时辰木偶的苗炎站出来,却让不少法家官员精神一振。

他们以为在最关键的时候,苗炎会像是以前一样,力挽狂澜,维护法家的尊严。

苗炎不慌不忙,“陛下,历来重罪犯人,都有以功抵罪之。臣以为,裕王世子犯罪甚重,如果没有很好的功劳来弥补,就这么轻飘飘的赦免,是对我大康朝法制的蔑视,臣不能苟同。”

景和帝听懂了他的意思,大家也听懂了。

儒家的官员闻言大怒。

翰林院掌院士、从二品大员冯玉强,上次因为柳铭淇闹得太大,他便选择了中立。

可“舍生取义”,着实戳中了老先生的x点,让他振奋不已,深觉我儒家后继有人,不,是有新的圣人要出现了!

所以他必须要保柳铭淇,就是儒家更加广为人知,更加能屹立不倒。

先前他便是第一个出来请求赦免柳铭淇的。

他是翰林院老大,平日里不参与朝政,只是为皇帝出谋划策,所以深得皇帝的信任,朝臣们对他也很满意。

因此冯玉强先前话的分量非常重。

现在听到苗炎的话语,冯玉强当即忍不住了,站出来道:“苗大人,裕王世子抱着舍生取义之念,斩杀不法,救出民众,还要什么将功补过?这不是笑话吗?”

“冯大人,这是同一个案件,不应该拆开来。”苗炎淡淡的道,“即便是因义杀人,那也是犯法。如果没有合适的补偿,本官认为不妥。”

“苗大人,那你是要和满朝文武作对啰?”内务大臣张翔又跳了出来。

“不敢。”

苗炎摇摇头,“但你们别忘了,裕王世子现在在帝京府衙门!”

“你!!”

冯玉强大怒,转身俯首道:“陛下,苗炎恃权无理,臣恳请陛下严惩!”

“请陛下严惩!”

一群文官也跟着站了起来。

看着他们又闹了起来,景和帝颇为头疼。

他想了想,挥手让他们闭嘴,才问苗炎道:“苗爱卿,你倒是,铭淇要怎么样才能赎罪?”

苗炎朗声道:“很简单,裕王世子很聪慧,就让他解决掉鬼门关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