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二章三合土【第五更!求订阅!求月票!】(1 / 2)
看苗炎的样子,估计最迟在十二月就要开始做准备,最迟春天便会开始夯土修路。
柳铭淇回去之后,第一件事情便是开始写关于自己想要实验的内容。
不是水泥,而是三合土。
水泥需要超高温来将原材料烧成粉末,如今的炉火还达不到。
况且水泥一出来就是大杀器,靠着它修路,帝国的道路不但可以四通八达,而且还经久耐用,减少大量的运输损耗。
无论对于作战,还是平乱,还是对于发展各地贸易,都有着显而易见的作用。
这是直接可以颠覆古代历史的。
所以柳铭淇现在还不敢拿出来,免得朝廷诸公再次猜疑他。
直说了吧。
苗炎很有可能就是太子继位之后的副相之一,这样重点培养的重臣,一定会为太子扫平障碍的。
柳铭淇单做生意还好,不断的发明惊世骇俗的东西,让民众们崇拜和传诵,苗炎不把他钉死才怪!
做什么事情都要被苗炎这样的人盯着,你说柳铭淇会不会毛骨悚然?
因此,低调是有必要的。
身为穿越者,不必事事都出风头,快乐的过小日子就好。
三合土这种东西,就比较适合柳铭淇在御街道路重建上面提出意见。
其实秦直道和大康朝的官道,用的都是混合土,不一定是三合土,但效果不比三合土差。
好一点的三合土能用三五百年,但秦直道却用了接近两千年,堪称奇迹。
官道的用土方法、各种配料、人工工序要求等等,都是记录在案的。
柳铭淇现在就是要用自己知道的三合土,去和大康朝的混合土方法来混合,看看能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合土顾名思义便是用三种材料组成的土,效果最好的是石灰、粘土和细沙。
如果讲究一点,那就在里面加一定的糯米汁,或者是红糖。
古代福建的土楼修建得坚固无比,千年不毁。
许多人传说他们在建造的时候,不但用了三合土,还配上了红糖、蛋清和糯米饭,所以才有这样的效果。
并且客家还有“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的谚语。
可这应该是一种误传。
福建本来就多山,粮食从来都不够吃,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福建人出海到南洋,背井离乡的去挣扎生活了。
连吃都吃不饱,还能大量的用蛋清、糯米饭这样的宝贵资源来修建土楼?
要知道,整个福建可不是一座两座土楼,单是永定就有两万多座土楼,总共得消耗多少蛋清、糯米饭?
倒是红糖还有点可能,毕竟福建可是有名的甘蔗种植地,出产了大量的甘蔗。
便宜的甘蔗熬成红糖来增加三合土的粘稠度,这是比较可行又能说得通的。
再用另一个例子来说。
朱重八有钱吧?有人吧?
可他还是借了沈万三的钱,才能用糯米和桐油来增加金陵城墙的牢固程度,才能让城墙数百年屹立不倒。
但明朝像是这样的城墙,也就只有一座城而已,连朱棣迁都燕京之后,都没有再修了。
原因就是因为这样修建城墙的耗费太大,连皇帝都觉得承担不起。
不说土楼了。
虽然这种说法有误,可是蛋清、糯米和红糖三种材料配上三合土,一定是能极大的增加坚固程度的。
再加上明城墙所用的桐油,柳铭淇可以调配的材料就更多了。
但怎样配比才是最佳,却又是一个学问。
这里面牵扯到成千上万种配比方式,不好好的钻研一番不行。
可是柳铭淇也有办法偷懒,他最近不是有一个新的徒弟吗?
写好了大概方案,把巫夜霜叫过来,让她充当“柳氏门徒第二工具人”,完全的合情合理嘛!
……
连续奋战了两天,柳铭淇总算把三合土的原理和三种辅料功能原理,全都写在了小本子上面,交给了赶过来的巫夜霜。
巫夜霜本来是等着柳铭淇教给她怎么制造破除鬼门关的宝贝,结果没想到最先拿到的是这个——《史上最强三合土》。
看了一阵子,巫夜霜面无表情的抬起了头:“敢情这还是一个实验题材,根本没有实物?你是准备让我去做配比的?”
即便是在古代,一个东西用各种配比来调试,那也是再正常不过。
比如畅销已知世界的大康瓷器,便是因为千变万化的各种色彩和质地,赢得了无数消费者的疯狂追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