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理科男在行动【第一更!求全订!求月票!】(2 / 2)

加入书签

穿越人士哪怕忍得住不当皇帝,也不会忍得住不装比的。

少年有着满腔才华,不显露出来怎么对得起穿越一场?

他这两天就关在家里,一个劲儿的回忆自己见到的那些清淤船只,不停的写写画画,修改着图纸。

柳铭淇是理科生,但专业并不是船舶。

不过他读的学校旁边就有一家船舶厂,然后去那边实习观察的时候,柳铭淇进它的陈列室,就看到过不少古代使用的清淤疏浚特种船只图稿。

包括了“混江龙”、“铁龙爪”、“浚川耙”、“驱泥引河龙”、“翻泥车锁船逼溜”等等。

这“驱泥引河龙”还真有实物,做得跟一只超大的大口老鼠一样,还给安装上了两只眼睛,看起来有点像是变异的怪物。

柳铭淇当时看了一下它们的尺寸大小,以及功用特点,拢共的时间就只有三天而已,当然记不了太多。

但对于一个工科生来说,这样便已经足够了。

只要靠着记忆大小,就能大致做出一个图纸结构出来,然后由工匠们把它实际制造出来,边使用边改进。

可是呢,柳铭淇自然也没有这么面面俱到。

他要做的只有两种船只图稿而已。

实际上,“混江龙”、“铁龙爪”、“浚川耙”、“驱泥引河龙”、“翻泥车锁船逼溜”……等等这些,都是属于清淤的,是把河面下方的淤泥给打碎搅碎,使得它们不淤积。

这些船只都没有打捞泥土的功能。

真正管用的还是现代的“绞吸式挖泥船”、“耙吸式挖泥船”、“链斗式挖泥船”。

他们直接挖掘之后,用大功率的机器一抽,分分钟抽出几十立方米的泥沙来。

要是最大的那条船来了,只要能运作,要不了一个月,整条大运河河底的泥沙能全部清空,水位能直接下降二十米!!

可惜!

可惜最重要的是,现在根本就用不了这些让人垂涎的大家伙。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动力问题。

你没有强大的动能驱动,怎么可能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将那些被搅碎的泥沙给抽起来?

当然了,从这个条件引申出去,柳铭淇没办法做出大型的这些挖泥船,但用人工动能替代机器动能的小型挖泥船,却是可以想一想的。

我把整个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专门的船只来做清淤打碎淤积的泥沙,另一部分则是专门拿来挖泥,这该可以了吧?

我都不要你那么强大的吸引力,以及刀头转动粉碎的强大力量。

只要功效能达到每次能抽出泥沙来,那便是一个胜利。

一条船不够,我十来艘船同时开工作业,总是能有不错的成绩吧?

这样一来,比起每次只能等待枯水期的季节,用人工拼命去挖掘采捞泥沙,要方便太多了。

还要省时省力许多。

一旦有淤积立刻就能开始清淤疏浚,免得等到洪涝灾害来临时,因为清淤疏浚不及时,导致水位越来越高,从而直接冲毁堤坝。

所以柳铭淇做的图纸,一种是类似于“混江龙”和“铁龙爪”结合物的清淤船。

清淤船最主要的功效是搅散和打碎那些沉积下来的淤泥,使得它容易被吸附起来——现代的是清淤和挖泥一体的,再加上动力强劲,自然方便许多。

剩下两种则是挖泥船。

一种是十九世纪美国人经常用的“绞吸式挖泥船”。

另一种是十九世纪欧洲人用的“链斗式挖泥船”。

两者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

少年准备两种都送过去,看他们哪段河段更适应一些,轮流着用都行嘛。

两种船都没有可以传送泥沙和砖石的传送带,那么柳铭淇直接在船上给它们安上一个大漏斗,以此来暂时装载泥沙。

船只的结构很好画,没有了动力系统就要麻烦一点,需要用上履带、铁质齿轮、旋转刀刃和杠杆原理等等。

但这些也都在柳铭淇的掌握之中。

堂堂一个物理博士,做这样的几百年前的机械图纸,能有什么难的?

也就是绘图和尺寸细节要仔细严谨一些,其余的都不算苛刻。

毕竟你不用做石块筛选机,不用做传输官道,不用考虑载重的问题,更不用考虑机械故障的毛病。

除此之外,柳铭淇还做了一种新型舰船的图稿。

这是他在大学的时候,看同寝室的同学们玩《大航海时代4》后,去查看资料知道的一种舰船。

这种舰船叫做克拉克帆船。

但克拉克帆船又分为好多种。

柳铭淇选择的是十六世纪的进化种类。

除了长宽高保证在非常科学的4:3:1的地步,他还专门增加了桅杆的数量。

现在大康的船只一般是双桅杆,而柳铭淇一口气增加了中桅杆,甚至还加了一个小型的尾桅杆,让它拥有了整整四根桅杆。——当然比起真正的五桅巨船普鲁士号来,就要显得小太多了,这个也就是普通三桅帆船的改良版。

除此之外,少年还把硬帆改成了软帆,并且从一面一面的大帆,变成了一片片的小帆。——就跟我们在电视里面看到十七八世纪,日不落等国的超级炮舰的外表一样。

这样的船只,在抗击狂风暴雨的性能上面,就有了极大的提升。

至于别的什么改进办法,就不是柳铭淇这个半罐子水能明白的了。

他能把外面的特点和优点记下来,并且给予那些造船的人们以启示,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工科狗再怎么的全能,也不是万能的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