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战略价值(1 / 1)
王石的速度要比段云预想的快。
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段云就接到了王石打来的电话,告知他引进日本车头生产线的事情已经有眉目了。
坐车来到了王石的办公室,王石交给了段云一批资料,总共是三个日本厂家愿意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出售二手生产线,资料上详细的介绍了这些二手生产线的技术细节以及价格,并且还列出了补偿贸易的具体条款。
通常来说,补偿贸易的还款周期比较长的,一般在3~5年左右,也有长达10年的,而这次愿意提供二手生产线的三家日本厂家将贸易还款期限全部定为了三年。
拿到资料后,段云立刻回到了技术研发中心,组织专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现如今电子厂的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工作人员已经拓展到了65人,除了5名退休教授之外,有17名是从太原机械学院来厂里实习的大学生,剩下的都是中专和高中生,基本上都有在国营大厂当技术员的履历经验。
放眼整个深圳,段云现在的科技研发队伍已经堪称豪华,虽然比不上合资和外资企业,但是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深圳的大型国企,而在私营企业中更是一骑绝尘,毕竟在大部分私营企业中,最高学历的也不过就是中专生,但是数量寥寥无几,担任技术员的主要还是以高中生为主,从人才学历构成上,和段云的电子厂差距实在太大了。
“段经理,我感觉这家普瑞公司提供的磁头生产线最好,从技术参数上来说,他们厂提供的磁头生产线在日本应该属于第3代磁头状态下,而其他两家还属于第2代,虽然报价更便宜一些,但这两家的磁头生产线技术放在国内也谈不上先进,所以我觉得普瑞公司是最有诚意的。”几名退休教授仔细的对段云拿来的图纸进行分析后,赵学武第1个表达出了自己的意见。
“可是现在日本厂家那边磁头生产线已经更新到第5代了,这条第3代生产线是属于国际上技术相对落后的生产线,我觉得咱们应该多花点钱,至少也应该买到一条第4代生产线,不然的话这种生产线在国内用不了几年,也同样会被淘汰的。”杨秀春说道。
作为整个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唯一的一个女教授,杨秀春办事严谨心细如发,相比于赵学武教授,杨秀春也非常重视国内和国际市场电子产品的发展情况,是一个非常有商业头脑的专家。
“国外最先进生产线,咱们就算有钱也买不到,人家是不可能把最赚钱的生产线卖给咱们的。”段云轻轻的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第5代磁头生产线想都不要想,日本还有很多厂家使用的是第4代磁头生产线,所以你想购买第4代生产线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生产线生产出来的磁头在日本国内还是能够赚取巨额利润的,所以现在唯一有可能入手的就是第3代生产线。”
“那太可惜了……”杨秀春有些失望的说道。
“先进的技术是不可能买来的?其实咱们之前引进的日本录音机生产线也同样是落后的设备,但是经过咱们团队的集体努力?还是将这条生产线进行了升级换代?所以这次我引进磁头生产线只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生产线引进之后?咱们还要学会操作,尽快掌握吃透引进的技术?然后再对他进行一步步的升级改进?总而言之?一口吃不成个胖子,还是要慢慢来……”段云正色说道。
对段云而言,引进这条生产线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一条就是完善自己的原材料供应链?目前天音录音机厂的生产的多彩录音机磁头部分还是从其他厂家购买的?价格不便宜,质量也非常一般,而且这些企业都是电子工业部的下属企业,而目前国内私营企业还没有生产录音机磁头的?因为涉及的投入比较大,技术门槛高?且市场份额已经被国营企业牢牢占据瓜分,所以一旦这些国营企业对自己厂的断供,段云短时间内很难其他的替代渠道。
第2条就是无论是段云电子厂目前生产的录音机,还是将来要开发的随身听vcd和dvd的设备,机芯磁头都是关键核心部件,所以为了避免将来被卡脖子,以及让自己的产品有技术性能上的优势,段云都必须要有自己的磁头生产线,可以说这已经涉及到了段云将来的战略问题。
至于最后一条,段云终极目标还是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出口创汇,走向国际的,而想成为一家跨国的电子企业,就必须要有自主研发的先进核心技术。
谈及要成为跨国先进企业的计划,在段云看来好的生产录音机和随身听基本上是无法超越日本厂商的,因为在模拟电路产品中,日本已经做到了极限,段云想实现弯道超车,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生产vcd和dvd,在数字化电子产品时代才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但想实现这样得目标非常困难,段云一方面要不断壮大自己的科研团队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有大量技术资金积累,除此之外,与国际上其他厂家进行技术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既然这样,那我觉得还是引进普瑞公司的生产线,其他两个厂家没有诚意,用不着考虑了。”杨秀春说道。
“我也这样认为的。”
“二代生产线在国内都算不上先进,引进也没什么用处,杨教授说的对。”
杨秀春说完,其他几人也纷纷表示赞同。
“那引进生产线这件事就算是这么定了。”段云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我会尽快和日方那边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之后,咱们还需要派一些技术人员到日本进行培训,你们谁愿意去日本?”
段云话声一落,在场几名退休教授顿时面面相觑。
出国对当时的任何国人来说,都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件事情,对于他们这些搞技术的人来说,也希望能够去国外建设一些先进的技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