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集 总有人要捣乱(1 / 2)

加入书签

应急署又开始运用了,除了地点换成了原来的荣国府,其余还是那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荣喜堂内,李修和陆鸣牢牢把控着节奏,不允许有一点拖泥带水,大刀阔斧的对京城所辖一百三十三个县,进行土地改革。

李修为此专门让大理寺出面,办了个新政学习班,把一百三十三个县的县令都调进京城,边学习边自查。

趁此时间,户部联合刑部和都察院派出人手下到村,一个村一个村的过筛子、点人头、清亩数。

陆鸣拍着桌子大吼:“再有敢虚报瞒报充人头的,刑部直接抓。人手不够的,九门提督府的兵分下去给你们用。”

李修则笑呵呵的鼓励大家:“户部还在核算京城的物价,这趟差按着新的俸禄比例,论天计算补助。有本事你们就别回来,把户部补空了。”

官员们大笑起来,纷纷打探俸禄标准。

陆鸣一脸不满的说道:“仿西域例,不在发放禄米和布匹,全都核算为银两,按着物价水准来制定俸禄。不用担心,禄米算作各衙门的福利,由各衙门自行发放,不会短了你们的口中粮。亏得只是国库罢了!”

李修给解释了一下原因:“西域新的土地政策实施后,实收的米粮是原先的三到五倍,所以粮价维持在一个低位稳定运行着。京师能不能如此,就看各位下乡的官员们,能不能查清每一分土地。挣多挣少,全在你们自己。”

这下全明白了,要涨的俸禄就在乡绅手里,你要还是不要?

暗骂李修是李不修,这么阴损的招都能想的出来,以后谁当官还敢不纳税,就是和全体官僚系统过不去。还能做个人娃子吗。

李修把这个称作试点,只要京城能搞得好,天下的州府就不可能搞不好。

还有个大出入,皇庄怎么办?

这问题和内宫嫔妃们是同一个问题,你留着吧,明显和新政有分歧;不留,就要解决那些优容惯了的人吃饭穿衣问题。

刚议到这个话题,有信使就来报,有几个州府反了。

场面安静了一下,都好奇是谁。

礼部侍郎不惊反笑:“先不管是谁,本官倒是觉得如今的场面和汉三国有的一比。”

“比从何来?”

“李傕郭汜之乱,一个抢了献帝,一个劫持百官,还没一个出来说要做皇帝的。江流啊,要想天下安定。你要立一个国号出来,我们这些被你劫持的百官,才好有所依附啊。”

李修笑着念了一遍“归正朔”的人给大家听:“那就先看看他们谁能做曹操吧。金陵甄应嘉,认祖归宗改名穆泓,国号是同治?他怎么想出来的?跟谁同治?江南一十八州响应过半。咦?扬州和宁国府没反?谁在宁国任府台?”

此宁国府非彼宁国府矣,乃是宣州、宁安两府合一,下辖宣城、宁国、泾县、南陵等地。

吏部侍郎略一思索说出了名姓:“后晋的吴贵妃之父吴天佑。”

大家伙不由得哈哈笑起来,原来是女儿还在京城呢,不敢反。

李修又念了一个人:“乐善郡王穆流和永昌驸马要清君侧,为大行皇帝报仇,在蜀中反了。这两人又是谁?”

莫说这两位,算上前面的吴贵妃之父吴天佑,人家三个人才是红楼土著,可不是外来的客。

宗正寺卿给了答案:“乐善郡王是远亲,老义忠亲王那一支的一个侄儿,怎么轮,也轮不到他,所以他只喊着清君侧,没敢称皇。永昌公主,还真是太上的女儿,只不过其母位次低一些。故此朝中不显。食地就在陇西永昌,跟着反了倒是没想到。”

李修恍然大悟:“我知道了,陇西土改早就开始了。看来,她是没了食地喽。”

剩下一些心怀叵测的山大王,李修懒得去念,主要目标还是对付甄应嘉。至于说报仇的那几个,从逻辑上来说,他们该去找太上或是忠顺,与李修这些百官何干?

江南乱,会不会影响天下乱?

半个天下是有的。

不为别的,金陵有着全套的朝廷配置。俗称的三省六院一样不缺,还守着一个长江天险,六朝古都的名头让它这个副都确实的名副其实。

而且江南世家和商家林立,不缺银两和粮草,更不缺人才。天下文华一半聚在广义的江南地带,所以它的自立朝廷,会很快形成聚合效应。

但有一点,副的就是副的,京城这些人才是正经的衙门主管,金陵蚁从的这些个官吏想要夺权的话,先问过他们。

而且金陵这么一立朝,反而把京城这些人给团结的更紧了,抢饭碗的来了,还不攥紧拳头打过去。

都看着李修,那边同治了,咱们呢?总得有个名号,名不正则言不顺。打起来总要有个称呼,不能还是安西,名分不够。

翰林院倒是给出了几个备选,什么大周,什么大夏,连大庆油田都给整出来了,让李修都给否了。

国号一定要显示出国家的特色来,华夏、炎黄后面加个共和国,你们挑一个。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共和国,法兰西共和国,都是现在的国名。别诧异,矮子王做皇帝它也叫这个名。

中华这个名,李修没敢用。用不好又得回去改,还不如叫着炎黄,都是炎黄子孙,透着那么亲切。我是炎黄代言人,你们是子孙,能不亲么。

政务院不同意,给李修一个面子,就叫华夏了。

国号一定,全体欢呼,有了名号就好说话。翰林院开始写檄文,嘴官司要先打,不骂你们个狗血淋头就没大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