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南洋水师(1 / 2)
董书恒是在第二天中午见到了吴键彰,这个人身材瘦瘦高高,长着尖尖的下巴,一对小眼睛,却显得极为精明。
他出身贫寒,很小就在广州十三行充当仆役。乖巧勤快,善揣摸洋人心意,英语流利,颇受洋商器重。
遂积累资金,与外商贸易,逐渐致富。并开设了同顺行,跻身于十三行行商之列。
第一次鸦片战争吴健彰凭着经营茶叶贸易,积累巨资,并投资旗昌洋行,成为该行七大股东之一。
约道光二十五年,吴健彰结束广州的生意到上海,经营茶叶贸易、典当业等,成为上海滩的大买办。吴积累巨资后,不断纳钱捐官,道光二十七年以白银五十万两,捐得苏松太兵备道记名按察使兼江海关(上海海关)监督的肥职。
吴键彰所代表的是以广东十三行为核心的买办商人的利益。他们所追求的是不断地扩大和洋人的贸易活动。这些人的利益更多的是和洋人捆绑在一起。他们对于列强在中国的殖民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作用。
董书恒知道这个人并不好打交道。跟这样的人说话最好直接一些,因为你跟他拐弯抹角,他会比你拐的更弯,搞到最后就是啥也谈不成。
“董大人好,董大人真是年轻有为!”
“吴大人辛苦了,让您大老远的跑过来,应该是晚辈去拜见前辈才是。”
“哎……董大人说的是哪里话,董大人抗击长毛,屡立奇功,保我江苏平安,日理万机,劳苦功高。”
……
“吴大人,我们一起去逛逛这个园子吧!”董书恒邀请到。
“下官荣幸之至。”
两人一起向园子里走去,彭玉麟和李存训跟在后面。
“董大人,下官听说大人准备在扬州新开一个大型市场,不知道上海的商人、洋行可否去置办商埠?”
“这当然没问题,吴大人手上还有生意吗?”
“下官已经不管生意上的事,但是下官的族兄还管着一家洋行,做些贸易贴补家用。”
“哦,吴大人无需多虑,运河市场主要是为了保障京中的物资供应。这件事是琦善大人提出来的,长毛现在在镇江截断运河南段,京城的物资一时吃紧,我等作为臣子要为皇上分忧啊!”
董书恒听出来了,吴键彰这是怕董书恒另起炉灶,用扬州取代上海直接与洋人贸易,那样子就会侵害他们这些买办的利益。
董书恒严重怀疑吴键彰这个官不是自己捐的,而是十三行集体帮他捧上去的,为的就是控制上海的对外贸易。
无论是中国商人还是洋人,进出口货物都要走他们的洋行倒一下手。洋行什么不做就能赚取大量的利润。
其实最让董书恒厌恶的是这些十三行商人是鸦片贸易的最终推手。英国人不可能把鸦片直接卖到中国的内陆。他们都是用大船将鸦片运到近海。然后,这些买办商人利用一种速度极快的走私船,将鸦片运到岸上再行分销。
另外,贩卖华工的活动跟他们也脱不了关系。
一定程度上说,这些买办比洋人更加可恶。
“董大人对朝廷真是忠心可嘉呀。”
“董大人,听说您筹建了长江水师,不知大人是否能派水师保护东南的沿海商路?近几年,浙江沿海的海盗逐渐增多,国内走近海的商船经常被劫持。”
这个事儿应该是真的,这些买办大多是广东商人,他们拥有沿海大部分的近海船队。由于洋人的轮船越来越多,原来的一些小型近海商船都失去了生计,许多人在近海成了海盗。洋人的海船大多都有武力保护,他们一般不敢去动。近海的中国商船则成了他们的主要目标。
这对于严重依赖贸易的买办极为不利,他们手中的货物大都要由沿海的中式商船从各地运来。
“吴大人,本官其实很愿意帮你这个忙。但是本官手中那点长江水师的力量还要防着长毛顺江而下,而且长江水师多是舢板小艇,也不适合海上航行。”
“这……”吴键彰一脸的失望。
“吴大人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
“董大人还请明示!”
“吴大人可以修书琦善大人,言说海盗猖獗之事,请琦善大人联名上书,奏请陛下下旨筹办南洋水师。有了这个名分,我们就可以找洋人买军舰办水师了,今后无论是护航还是海上缉私缴匪就都不会无兵可用了。当然,办水师的钱总督府会出大部分。”董书恒说的这个大部分其实是自己出,另外的意思是你们广东商人也要出一部分。
“多谢董大人指点,琦善大人那边还要董大人多多美言几句。”吴键彰一直认为董书恒是琦善的人。琦善才是董书恒所做事情的幕后主使。要知道没有后台,以董书恒的年龄是没办法身居高位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