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封功臣(1 / 2)

加入书签

大明宫,紫宸殿内。

肃宗端坐御案。

案上,摆着杨错的奏折。

这是一封平定剑南,以及为平定剑南诸将请功的奏折。

但,这一封奏折却令肃宗犯愁。

“众卿!”肃宗含威地审视着众人,“和政公主驸马与山南道节度使合力平定逆臣郭英乂,现上奏朝廷,一为部下请功、二为郭家余孽求情,三请班师回陇右,四请裴冕赴行剑南上任。”

顿了顿,肃宗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岘,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可行。驸马劳苦功高,宜加封郡王。”

“臣附议……”

“臣附议……”

面对大臣们的同意,肃宗只好点头。

毕竟心里的担忧,不便明说。

群臣退下,肃宗独留李岘说话。

“李卿,驸马南下平定叛乱,却不能授剑南节度使,我担心引起他麾下大将的不满啊。”肃宗说出自己的担心。

“陛下担心不无道理,何不授驸马河西节度使一职,让他节制河西兵马,阻挡吐蕃继续侵吞我大唐土地。”

李岘的建议有一定的道理。

吐蕃自杨错领兵南下,却始终没有继续进攻陇右,而是一会儿去河西,一会儿打吐谷浑,又或者去天竺。

不仅是因为吐蕃大论玛祥仲巴杰维护自身统治,而选择捡软柿子捏。

还因为齐王李倓在兰州整兵备战,并在李泌的帮助下积极构建了自兰州、岷州、宕州的防线,既有力保障了大唐西陲的安全,又支援了杨错的南下平叛。

另外,也是因为河西节度使的不作为,导致吐蕃认为河西容易拿下。

现在派杨错任河西节度使,积极同吐蕃作战,既能拱卫大唐西陲,又能安抚陇右诸将的情绪,可谓一举数得。

但,肃宗并不认可。

“李卿之言,有一定道理。”肃宗沉吟片刻,终于道出内心想法,“然而叛臣史思明迟迟未平定,如果我们贸然对吐蕃用兵,先外而后内,并非最好的办法。”

“陛下所言极是。”李岘见风使舵,立刻改了主意。

他笑道:“陛下,何不调陇右军东进,与新任朔方节度使李光弼一道东征,彻底平定史思明之乱。”

“这……”肃宗有些不愿意,除了杨错的身份,还因为他是太子的亲妹夫。

作为用兵权强行取代强势父亲而自立的帝王,这方面比较敏感。

李岘很明显没注意到这一点。

不过,他也发现了肃宗似乎不太信任这个驸马,便劝道:“加封还是要加封,如果陛下不加封,反而会引起他人的侧目。对军心、民心大为不利。更让征战在外的将领寒了心,不太合适。”

肃宗勉强同意:“就依卿之言,执行就是。”

李岘又道:“陛下,张献诚也功绩累累,应该加封。”

肃宗眉头一皱,道:“加封虚职吧,加开府仪同三司。”

“陛下,张献诚可不像驸马,只怕他会不满吧。”

“这……卿有妙计?”

“陛下,郭英乂之所以胆敢反叛,全是因为剑南地形优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如果没有驸马屡次利用良机攻破众多关隘,水域,是不能获胜。何不把剑南一分为二,裴冕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张献诚兼任剑南东川节度使。”

“好是好,似乎张献诚的领域太大了。”

“这也很好办,将山南道也一分为二,山南西道归张献诚,山南东道节度使可让抵御叛军有功的来瑱担任。这样一来,都没有怨言。”

“好!”

肃宗当即同意。

最终,朝廷以杨错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加封西镇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并赐和政公主庄园一座,绢万匹。

九月初,杨错还镇陇右节度使府所在地——兰州。

在节度使府,开始杨错担任陇右节度使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这也是奉旨行事,必须那样做。

一是因为累次作战,不少将领,功勋卓著,却一直来不及加封。

二是不少的郭氏旧臣相继入幕,也必须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三是部分兵马,如火字营都是水军,陇右眼下不需要水军,也必须给崔宁、严砺等一些合适的职务。

最后,还是调整战略。吐蕃才是大唐头号敌人,对方为了巩固权威东征西讨,自己可要趁机完成防线的相关布局。

首先是杨天佑的官职,杨错奏请朝廷册封他为河西节度副使兼凉州刺史,接替以前的河西节度使,前往凉州主持河西事务。

李抱玉镇守兰州有功,封甘州刺史,建康军使。作为杨天佑的辅佐,以及西部防御的门户,与杨天佑互为援助。此前一直配合亲密无间,这次也应该问题不大。

他的弟弟李抱真,出任大斗军使兼永昌令,作为枢纽,连接甘、凉二州,能够及时提供援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