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风波(1 / 2)
次日,在觐见肃宗后,杨错本来打算休息几天,再与齐王李倓一道返回兰州。
万万没想到有一件事情突然发生,却让他不得不卷入了一场政治旋涡之中,并且提前返回兰州。
这件事情说来,如果杨错不是在长安,和他八竿子都打不着。偏偏杨错留在长安过年,就正好遇上。
若问此事发生的原因,还要从李隆基说起。
众所周知,肃宗在收复长安之后,就将李隆基从蜀郡接回了长安,并且赡养在兴庆宫。
李隆基何许人也?昔日乾纲独断的帝王。
这样的皇帝是一定要做点事情出来,否则会很寂寞。
李隆基在兴庆宫待着,就让妹妹玉春公主和女儿万春公主作陪。
并经常登长监楼,过往之人见到李隆基都山呼万岁。
李隆基便在楼下置办酒食,赏赐给这些人。以此取乐。
这本来还不算什么。
后来不少将领常去兴庆宫觐见李隆基,彻底惹怒了肃宗。
李辅国察言观色,看出肃宗的不悦,于是进言:“上皇住在兴庆宫,常与外人往来,必须小心防范。”
肃宗不敢明言处理此事,假意道:“父亲仁慈,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李辅国劝道:“李隆基固然没有这样的想法,可是上皇身边的人,如高力士和陈玄礼这些人,难保没有这样的想法。”
“哎,我相信父亲的部下。”肃宗话锋一转,“如果当真有发生的话,只怕要请父亲移居太极宫才能杜绝。但我是孝子,怎么做这种事情呢?”
肃宗一双眼睛望向李辅国,不再多说一句话。
李辅国会意,自责道:“老奴明白圣人的孝心,以后不敢再言此事。”
肃宗很满意的点头。
就在杨错到长安后不久,李辅国手捧诏书带领禁军人马突然出现在兴庆宫外,求见李隆基。
李隆基得知此事,心神动荡,一时不知所措。
“父亲,陛下肯定是对父亲的所作所为有所不满,有意让这个刁奴过来为难父亲。”万春公主见李隆基慌乱,出言开解,“为以防万一,父亲在兴庆宫和刁奴周旋,我这就去见杨错,请他念在旧情出面保全父亲。”
李隆基阵脚大乱,很害怕马嵬驿之事再起,马上同意了万春公主。
接着,命人召李辅国入内见驾。
万春公主则趁机溜走,骑马飞奔前往公主府。
杨错正在书房陪暻儿下棋,听见一个声音传来:“杨驸马快随我去救太上皇。”
“何事如此慌张?”杨错忙起身迎万春公主。
薛瑶英本来在一旁观战,见万春公主似乎有急事要对杨错说,于是带着暻儿出去了。
万春公主道:“陛下因为不满太上皇时常见过往百姓,派李辅国这个刁奴前来,只怕是要对太上皇不利。太上皇遍观群臣,只有驸马还有忠诚之心。故派我前来,向驸马求援。”
“这……”杨错有些犹豫。
肃宗和太上皇之争,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这种争斗没有谁对谁错,如果贸然掺和其中,是自寻死路。
万春公主看杨错不愿意,冷哼一声激将:“我以前常听杨贵妃说驸马是重情重义的,如今到了危机的时候,原来和那般势利小人一样。”
杨错听见万春公主提到杨贵妃,眉眼一动。
立刻想起昨日那个风雨飘摇的马嵬驿,以及杨贵妃远去的背影。
“好,我随你去见太上皇。”杨错明知此去肯定是触怒肃宗,但内心实在不忍李隆基被一个刁奴欺负,算是最后的效忠吧。
万春公主眉眼微动,见杨错肯一同前往,心中的大石总算是放下。
两人出了公主府,策马赶往兴庆宫。
薛瑶英将此事报给公主知道。
公主听了,急道:“杨郎好糊涂,这个时候掺和此事,定会被父亲责罚。”
但为时已晚,公主就算是追出去也追不上。
“公主府从这一刻起关闭四门,所有人没有要事不许出去。”公主下了一道奇怪的命令。
薛瑶英好奇地问道:“公主为何下这样的命令?”
“我这是在自请罪责,平息父亲的怒火。”公主长叹一声。
且说杨错和万春公主到兴庆宫的时候,见到兴庆宫外禁军林立,各自拔刀在手面目极其严肃。
“尔等这是要做什么?!”杨错策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前,“太上皇的居所外,岂容尔等露刃见驾,还不收起来。”
杨错在禁军素有威望,听到这话都收刀回鞘。
杨错和万春公主下马入宫,觐见李隆基。
来到兴庆殿,正好见到李辅国跪着恭请李隆基移驾太极宫。
李隆基见杨错到来,喜道:“杨卿到来,我心大安。”
杨错上前跪拜道:“臣奉太上皇诰旨来此,见太上皇无恙,臣也就放心了。”
李隆基命高力士搀扶起杨错。
李辅国奏道:“请上皇移居大内!”
李隆基望向杨错,想看他的意思。
杨错知道李隆基不愿去,但是不去肯定会激发更大的矛盾。奏道:“臣以为太极宫清静,适合上皇颐养天年。若是不前往,辜负陛下一片孝心。说不定会引起更大的变乱,令朝局不稳。”
李隆基当然听出所谓的“变乱”所指何事,最后只能长叹一声,同意前往太极宫。
杨错护送李隆基到太极宫的甘露殿,路上命禁军护驾随行。
直到亲眼见到李隆基没有危险,才从太极宫离开。
然后没有回公主府,而是径自前往大明宫,向肃宗当面请罪。
肃宗从李辅国口中得知此事,不肯见杨错,并命他在外面跪好。
“启奏圣人:老奴以为西镇郡王是恃宠而骄,圣人若不加以惩治,他日肯定更难管。”李辅国趁机给杨错上眼药。
“杨错有大功于朝,又是和政公主的驸马。如果责罚过重,似乎不妥。”肃宗有些犹豫不决。
李辅国听出肃宗话里的意思,进言道:“正因为西镇郡王是驸马,更应该下一剂猛药。不然武将骄横跋扈,朝廷再难管制。”
肃宗下了决心,立刻削去杨错的一切爵位和职务,贬到汴州做刺史。
敕旨下来,杨错没见到肃宗的面,只得跪在宫门外谢恩。
一同被贬的还有高力士,被贬到了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也就是免官。
杨错谢恩后,回到自己的府上。
见到公主,苦笑不已。
“杨郎明知此去是自寻苦楚,为什么还要去呢?”公主不解地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