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房山的发展(1 / 1)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些抓住贼人大多数都是个人行为,很多人都是临时起意,觉得若是能够得到孵化鸭苗的秘方,也许就能一夜暴富。
当然也有受人指使者,州衙拿到口供后直接带人去背后之人家里将人抓捕。这些窃密者在朱瞻基看来都应该发配到旧港为大明戍边。
然而现实中却不能这样做,大明律明确规定盗而不得杖一百,流三千里。从房山流三千里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旧港,纯法律问题还是坚持法律准绳为好,不然会导致司法混乱。
在孵化房朱瞻基只是随便转了一圈,里面的工人正在按部就班的做着孵化的工作。对于这些工作步骤他也不懂,况且他也没必要弄懂。
出了孵化房,在唐三任的引领下来到州衙二堂,坐下之后,一名女子送上茶水,朱瞻基抬眼一看原来是唐赛儿。
唐赛儿送上茶水道了声万福就退了下去,朱瞻基笑道:“季重好福气,身边有这么一个红颜知己,好生让人羡慕。”
唐三任尴尬一笑道:“陛下后宫佳丽三千,臣哪有资格让陛下羡慕。”
朱瞻基被唐三任一句话给怼了回去,不由摇摇头道:“看来男人在涉及到自己的女人的时候,言语都会有攻击性。”
唐三任不知该如何接皇帝的话,不知为何皇帝这么喜欢关注他与唐赛儿的私情。这种男女之事拿出来说是很难为情的。
于是岔开话题道:“陛下,如今的房山州岁入有三大块儿,一块儿是传统的田税,臣在房山开始推行十税一的政策,并且承诺百姓纳税之后,不再承担徭役之事。
一块儿是出售鸭苗的利润,除去成本之后,一只鸭苗的纯利润在八文多一些。一年下来至少会有几万贯的利润。
最后一块就是百姓养鸭养鱼的副业税,同样是十税一,一只鸭子从鸭苗到出售成品,至少要二十文,卖出多少只鸭苗就等于能征收多少鸭子的税。当然在喂养中间会不会出现死亡,这是肯定的,不过在没有瘟疫的情况下,鸭子还是一种不错的耐粗饲的家禽。鱼税也是如此,十税一进行征税。”
“如今房山一年出栏多少只鸭子?”说到正事,朱瞻基也认真起来。
“今年截至到现在已经售出鸭苗八百万只,估计到年底能够售出鸭苗一千万只左右,仅此一项就能创造税盈利八万贯。再算上粮税和副业税收,房山一年的岁入差不多能够达到二十万贯。等到明年良乡的百姓都开始挖塘养鸭养鱼,房山的岁入至少还能增加到三十万贯。”
朱瞻基在心中盘算了一下,以现在房山的岁入,已经超过了一般的一府之地。这就是工业化生产的威力。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利润。不过朱瞻基没有唐三任那么自信,若是继续增加鸭苗的投放,会不会让供大于求,造成鸭子的滞销,使得百姓凭白蒙受损失,若是如此官府可就好心办坏事了。
朱瞻基把自己的担忧告诉给唐三任,唐三任拿出当初皇帝对他说的话说道:“陛下!只要有鸭子根本就愁卖,若是只依靠全聚德肯定无法消耗这么多的鸭子,可是京师附近的府县还有不少。如今‘全聚德’的烤鸭吃法已经风靡整个京畿,虽然全聚德的烤鸭方法由于保密措施良好,并未泄露出去,但是焖炉烤鸭却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些小的县城里也出现了这种焖炉烤鸭的烤鸭店。
他们单个店家的消耗不多,可是架不住数量多,所有的店家加起来消耗的鸭子比‘全聚德’还要多上很多。这些小店的价格要比‘全聚德’便宜不少,正好可以填补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之间的中间市场,正好可以满足一些家境中等的人家的就餐需求。”
“这些小店他们完全没有必要从房山这里进鸭子吧,这么远的距离运输成本会比鸭子本身还要高吧。”
“陛下多虑了,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商人们制作了专门运输鸭子的车辆,一辆车可以运送近千只的鸭子。这样分摊下来,一只鸭子增加的成本并没有多高,比当地的散养的鸭子成本还要低上不少。毕竟我们集约化养殖的成本很低,即使加上运输成本,还是低于他们的成本,在价格上我们就有优势。”
朱瞻基还真没想到这商人为了利润还真是拼,连多层运输车都搞出来了。既然人家地方上能够保证养殖出来的鸭子不会滞销,朱瞻基也不愿多插手唐三任的施政。
如今的房山因为养殖业的兴起,百姓手中有了余钱,嗅觉灵敏的商人,开始跑来房山购买店铺土地进行商业经营,商业在房山也开始繁荣起来,伴随商业的繁荣,新的商税的征收也就提上了日程。
“陛下!您还是要赶紧向房山派驻商税官员,进行统筹征收房山的商税,不能任由房山的商业无序发展,等到他们习惯了不交税的日子,再要让他们交税就要费上一番周折。”
“朕手中也没有多余的人手给你,只能安排几个人帮你把房山的工商税务的架子搭起来,具体的业务人员还是要你们自己解决,最重要的是制度要严格执行,什么样政策没有良好的制度把关,也会变成害民的恶政。工商税收才是未来国家的主流税收,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臣会参考京城的工商管理制度,再结合房山的情况进行制度的建设。不过臣有些疑惑,这商税真的能成为未来的主要税收吗?”
“不是商税,是工商税收,工业制造与商业运营相结合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房山大规模人工孵化鸭苗就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所产生的效益季重也看到了。一个鸭苗孵化就创造了近十万两的利润,若是整个大明有几百上千万个这样的工坊企业,能创造出多少利润,又能提供多少的税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