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房地产开发(1 / 2)

加入书签

两家大户着急了,真要是将他们排除在村民之外,到时候官府将村民的工作全部安置后,他们的地谁来帮他忙种?

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官府可不管你种不种地,只按照地契进行征税,有多少亩地,就缴纳多少亩地的赋税。

村民一旦都被官府吸引走,谁还会给他们这些大户扛活。没了村民扛活,他们自己可种不了地,几百亩地不但成为不了财富,还会成为累赘。

眼见拿捏不住官府,两个大户慌了神,凑在一起一商量,干脆给当官的送点儿礼,兴许还能有个转圜的余地。

他们哪里知道这次的拆迁是太上皇亲自主导,借这些天津巡抚衙门里小官吏几个胆子也不敢在这个时候收这两个大户的礼,这不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吗?

官吏不但没有收礼,而且还将这两人以行贿的名义给抓了起来,并且禀报给了王二。

王二大怒,将两人亲自提审,二人哪里想到这么点儿小事,竟然惊动了天津巡抚,这让两人绝望。

都不用上刑,二人便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的行为想法都倒了出来。

王二被这两人的不要脸给气乐了,合着这两人是想多捞点儿,多占官府点儿便宜。

然而两个大户理所当然的被扭送到了天津提刑司,如何审判那是三法司的事,王二做为行政官员是无权审理案件的。

当王二将这两个大户的事禀报给朱瞻基,朱瞻基笑道:“这很正常,是人都有逐利之心,两家大户想要多捞点儿好处没有什么错。

错就错在不该以行贿的方式,这下不但好处没有了,还会惹上牢狱之灾。不过两个大户犯罪归犯罪,拆迁归拆迁。

派人与他们的家人接触一下,若是愿意拆迁,我们的条件不变,他们的土地也会交于我们运营。

未来老百姓有钱了,对于蔬菜的需求可是一个庞大的数量,这些靠近城市的耕地将是理想的蔬菜基地。”

“太上皇!这也太便宜这两个孙子了吧!”王二有些不理解,在他的思想里,这种不顾大局死占便宜的人就该弄死。

“这也不叫便宜了他们,本来他们若是正常的拆迁,这些东西我们不是一样要给吗?不能因为他们有所反抗就将人家本来拥有的财产都没收了。

这不符合来源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律,犯罪是犯罪、财产是财产,这是两回事。

还有一点你要记住,我们的官府也需要一些民间反对的声音,这样的钉子户能时刻给我们提个醒,让我们能够认真审视我们的执政是否有大的问题。”

“陛下的这个‘钉子户’真的非常的传神!”王二被太上皇的一句‘钉子户’给逗笑了。

朱瞻基也是笑着说道:“你想啊!以后我们在做城市建设的时候,会遇到更多的这种情况,世人都是逐利的,能多捞点儿谁都不会少捞。”

“那也是便宜了这狗东西,也就是陛下仁慈,换个地方这俩孙子不死也得脱层皮,而且还能对外给出合理的理由,就算是老百姓都挑不出毛病。”

王二的话让朱瞻基心里咯噔一下,看来大明新政执行这么多年来,各级官员已经逐渐掌握了新政的精髓,能够利用新政法律的漏洞进行牟利了。

朱瞻基心中感慨,果然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些官员这么快就摸清了新政的门道,并且有了应对的措施。

接下来不用想,那一定是官商勾结,官员手中掌握着权力,掌握着第一手的信息,先人一步就是财富。

谁掌握了第一手信息,谁就能掌握先手,单凭着这第一手信息,就能让官员赚个盆满钵满。这还是官员很有操守,保证一切都按照规矩来。

所有的投标都是按照合乎程序的步骤进行,只因为提前知道信息的商人做的准备更充足,理所当然能够中标。

朱瞻基知道这样的弊端就是到了后世也无法避免,监督体制只能保证各项流程完全合法,却无法保证信息的出卖。

就像这一次的拆迁,若是有人事先得到消息,在王庄买块地随便搭建几间破房子,就能获得拆迁补偿,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朱瞻基清楚,这样的事绝对会发生,他知道他挡不住,也没有人能够挡住,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那两个大户人家在自家的家主被抓之后,一下子就老实下来,在官员重新提出按照原本的拆迁协议与他们签订拆迁合同。

这让两户人家喜出望外,他们本来以为这一次他们在劫难逃,能够保住性命就已经是邀天之幸,哪里还敢期待获得好处。

两家痛快地跟官府签订了拆迁合同,完全没有当初的气势,一切都准备完毕之后,拆迁工作正式开始。

在所有百姓都搬离村子之后,建设部下属的施工队进驻王庄,开始了施工作业。首先就是对整个村子进行整体拆除,然后按照规划进行底下官道铺设。

这是大明朝第一大规模的居民小区建设,这个工程的意义重大,为了保证施工平稳运行,在资金方面朱瞻基将自己在东方大陆获得的所有的黄金全部投入到这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当中。

若是这个项目建成,房子卖不出去,朱瞻基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穷的太上皇。

第一期工程计划三年之内完成,在施工的同时,关于王庄房地产开发项目广告开始大规模宣传起来。

在邸报的广告板块,朱瞻基砸进了一个整版介绍天津新城小区的情况。什么期房预定、提前交定金有优惠、什么楼盘数量有限,什么拎包入住、开盘需要摇号才能拿到购买资格等朱瞻基知道的宣传手段全部用上。

这天津建设新式楼房的消息别说天津的老百姓全知道了,就是整个大明都知道了天津的小区建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