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继位(1 / 1)

加入书签

徐简将这些都记在心里,他端起茶碗,邀请二人喝,“尝一尝,这茶,味道着实不错!”

原本今年当有恩科,但朝廷迟迟没有发布消息,皇帝驾崩,时间也都错过了。

今年的恩科是不会有了,但来年,新帝继位,一定会大肆招揽人才,成为新帝门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我父亲写信来,说是杨洽先生已经去往燕京,准备在燕京开办书院,地点落在香山。宸王殿下知道了后,将香山别苑赐给了杨洽先生,听说书院五月底就会开班,父亲已经给杨洽先生去了一封信,让我前往拜访,最好能够入杨洽先生的眼,拜入他的门下。”杨慎远道。

徐简不由得紧紧地抓住了身上的袍子,他极为紧张,看向赵秉忠,见赵秉忠也很震惊,不得不问道,“不知杨洽先生招收学生,有没有什么条件?”

杨慎远笑了一下,“能有什么条件?杨先生不比别的人,力学勤志,不求闻达,勤励读书,累年不解带,听说曾经为宸王殿下讲学,那时候宸王殿下气走了七个先生,陈洽先生是唯一一个教宸王殿下超过三年的人,可见此人的为人与学问。”

杨慎远叹了一口气,“我父亲也正是因此,才会让我拜入陈洽先生的门下,一来长些知识,二来,新帝登基,第一年一向都是帝王出卷,人人都说宸王殿下文韬武略,越是这样的人,你越是不知道他天马行空会出些什么样的题目,但陈洽先生既然做过宸王殿下的老师,或许能够窥豹一斑。”

“既是如此,我也跟你一块儿去吧,我们三人一起去。”赵秉忠当机立断,不但为自己做了决定,还帮徐简做了决定。

三人很快起身,付了茶钱之后,一起出了门。

国子监正在搬家。

一开始没有这么急迫,每天还在按部就班地上课。可是就从昨天开始,国子监祭酒赵贞吉似乎就着急了,开始号召大家搬家。

听说,燕京那边的贡院还有国子监已经全部都修葺妥当,贡院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六部衙门也都全不妥当。

三人刚刚赶到国子监门口,便看到有人从里面冲了出来,高兴地道,“用修,你们听说了吗?今日的大朝会上,宸王继位了!”

杨慎远等人愣了一下,旋即,人人脸上都露出了或真心,或敷衍的笑意,有些人家族受了寿康帝的恩,自然希望寿康帝的子孙能够承继大统,而很多人看过了大行皇帝的罪己诏,痛恨大行皇帝居然为了大位与西凉勾结,吃相难看,且这么多年,吏治腐败,世风日下,希望能够有一位有为之君来坐这江山。

寿康帝停灵在麟德殿上,萧恂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双手扶膝,陆偃站在他身边,两人都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大殿上的文武百官。

“宸王,你简直就是乱臣贼子,你是不是逼着大行皇帝下了那样的罪己诏,你居心何在,你就是为了篡夺皇位,当上这一国之君,你既然认为大行皇帝当年篡夺了昭阳皇帝的皇位,你为何还要效仿……”

萧恂没有穿龙袍,他依然穿着一身紫色缎绣八团鱼塘富贵纹棉圆领长袍,腰间系着玉带,一侧挂着一枚螭龙玉珮,身子右倾,手肘搁在膝盖上,似乎想凑近了将张胜言看得更加清楚一些。

“你叫什么名字?”萧恂问道。

“噶?”张胜言没想到,自己说了这么多,萧恂居然不知道他名字,他忙道,“下官张胜言。”

“你是御史?”

“正是!”张胜言倨傲地道。

“御史一向都是以谏言而名垂青史,但历朝历代,御史这么多,若不多做点什么,与众不同一点,还真是很难有机会。不如,我今日赐给你一个机会,你撞死在这大殿之上,将来修史的时候,肯定不会有人忘了你!”

张胜言怔住了,所有的臣子们也都惊骇得抬起头来,不顾殿前失仪,看着萧恂。

“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正节气,争名誉吗?朕赐给你这个机会!”

说完,萧恂站起身来,朝前走了两步,高高在上地看着张胜言,“这皇位,朕不坐,你认为谁能坐?”

张胜言哪里敢说话,他结结巴巴,此时也顾不上谁有资格坐这龙椅,他本意是要名垂青史,原以为新帝登基,又是得位不正,必然是要笼络他们这些臣子们,哪怕自己说了实话,萧恂也肯定会为了博一个好名声,而不会多计较。

他若是被罢官,那就再好不过了,张家将有个好名声,将来子孙后代,还怕没有机会?

但萧恂却是要他去死!

“撞吧,今日这大庆殿就成全你的好名声,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喷点口水,可不是什么代价,朕今日放过了你,明日这个来说两句,后日那个来说两句,朕还要不要点清宁了?”

张胜言不撞,陆偃在一旁招了招手,便有两个年轻力壮的太监上前来,一左一右携了张胜言的手臂,拉着他就要往柱子上撞。

张胜言见此阵势,大骇,两腿一软,就要往地上跪,“皇上饶命啊!”

“皇上?你喊的是哪个皇上?”萧恂冷笑一声,道。

“皇上,求皇上饶命,微臣死不足惜,只是别玷污了这大殿!”

“说得好,这就是你们读书人的节气?”

谢眺斜睨了张胜言一眼,拱手上前,“皇上,吉时已到,请接受百官朝拜!”

一阵山呼万岁之后,萧恂叫了“平身”,他端坐在龙椅上,气势威严,目光扫过大殿,竟是逼迫得人不敢抬起头来。

他没穿龙袍,却胜过天子!

“曾士毅!”

“微臣在!”

“大行皇帝的葬礼就由你全权负责,靖江王和二皇子……“萧恂说到这里,吩咐内阁拟旨,“封二皇子萧昶曜为清河郡王,封萧惟为延平郡王,萧恒为歧阳郡王。大行皇帝的葬礼就由靖江王和清河王佐理,有什么事你们三人协商着办!”

------题外话------

第一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