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这就是科大!!(8.2k)(2 / 2)

加入书签

这样说吧。

如果科大能翻到这地步,徐云当场就穿回1850副本去啃小麦的斧头!

想完这些。

徐云不由仰靠到了休息区的沙发上,再次掏出手机,打开了微博。

此时#徐云#这个话题已经上升到了热搜第三位,#中科大#则来到了第十一位。

同时由于大数据推荐的缘故。

徐云一进入微博的发现页,眼前便出现了华盾生科的官微动态:

大概20分钟前。

官微发布了一张盖有公司章印的公告,外加一张笔录现场的照片。

公告大致的内容就是徐云被造谣抹黑了,希望大家不要相信网上的各类流言也别开盒,目前公司已经报警,建议大家等待后续。

下方则是成片的骂声以及质疑,比如【xxx进局子之前也是这样说的】。

这种既视感徐云倒不陌生,以前其他一些公司、明星出事的时候,相关公告下方也都是这幅景象。

没想到自己这颜值也有享受到小白脸塌方待遇的那天......

不过很快。

徐云又注意到了另外一条推送来的微博。

这条微博的内容很简单,就几十个字:

【热搜偶见#徐云#和#中科大#相关内容,无任何利益关系,但希望大家先别急着下定论,等等不急(抱拳表情包)】

而博主的昵称则是.......

应小天。

看到这个名字的瞬间,徐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段画面:

伴随着某段魔性的音乐,一位浓眉大眼的男子跳起了更为魔性的舞蹈,跳完后响起了一道低沉的旁白——“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

“应小天啊.......”

看着应小天的这条微博,徐云的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当年应小天和海澜之家算是互相成就,结果在正值演艺事业巅峰的时候被某个女演员突然进行了污蔑。

随后数位好哥们反水插刀,代言被抢,片商解约。

舆论压力丝毫不逊色与此事的徐云。

应小天因此被逼的几近退圈,只有杨紫等少数明星好友选择支持他。

他就这样一直被泼着污水,直到多年后方才随着一道监控视频的公布而平反。

没想到在这个关头,应小天这位与自己素不相识的艺人,居然会替自己发声?

要知道。

即便应小天曾经遭遇过污蔑,发表这些言论也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

例如这条微博下方,便有不少辱骂他收钱洗白的言论。

或许只有淋过雨的人,才会去为别人撑伞吧......

徐云只能默默将这份人情记载心底,希望今后能有机会还上。

哒哒哒——

就在徐云刷着微博之际,不远处的楼梯口忽然传来了几道脚步声。

徐云没有听声辨人的特异功能,不过在听到这几道脚步声的瞬间,他的内心便冒出了一个念头:

会应该开完了。

果不其然。

过了片刻。

只见一位年纪四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眼镜,一手拎着公文包另一手握着保温杯的中年男子快步从楼道走出,笔直的朝门外走去。

徐云认得对方的身份,此人叫做曹斌,是工程科学学院的一位党务领导。

接着很快。

陆续又有几人走下,都是徐云没怎么打过交道但却认得身份的科大高层。

徐云便连忙将手机收好,安静的等了起来——潘院士必然会和田良伟一起下楼,田良伟又年逾六旬,所以他们下楼的位次肯定比较靠后。

果不其然。

过了三分钟左右。

楼道处方才出现了田良伟、潘院士、陆朝阳和王清尘四人的身影。

徐云快速站起身,走到了众人身边:

“老师,陆教授,王主任。”

潘院士上前打量了徐云一番,主动问道:

“小徐,家里人和你联系过了吧?”

徐云连忙点点头,心中顿时浮现出一丝暖意。

潘院士之前给他家里打的电话,算是把徐云最担心的一块区域给抹平了:

“联系过了,如果不是您出面,我还不知道怎么和我妈解释呢。”

潘院士闻言只是轻轻摆了摆手,没有太过揽功,而是指了指徐云起身的休息区:

“走,我们过去说吧。”

徐云自无异议。

来到休息区后,五人比较随意的落了个位:

潘院士、田良伟、陆朝阳和王清尘依次坐在了一条长沙发上,徐云则坐到了边上的单人沙发,做洗耳恭听状。

接着潘院士和田良伟对视一眼,只见潘院士忽然脸色一板,看着徐云说道:

“小徐,有件事要和你说一声,你最好做个心理准备。”

徐云顿时心中一凛:

“您说。”

“.......”

潘院士沉默片刻,幽幽叹了口气:

“小徐,这次....可能要委屈你一下了。”

徐云压在膝盖上的拳头一紧,喉咙莫名的有些干涩了起来:

“老师,学校这是....准备放弃我?”

徐云自己都没注意到,他在说这话的时候,声调已经带上了些许颤抖。

不过很快。

徐云有些黯淡下去的目光,便被潘院士再次唤醒了:

“啥?放弃你?小徐,科大在你的心中就这么不可靠?”

“!!”

徐云猛然抬起了头,直愣愣的看着自己的老师。

只见潘院士摸了摸沙发的扶手,又用左脚踩了两下地板:

“小徐,你还记得科大的南迁史吗?”

徐云此时的心绪有些飘忽,不过还是很快答道:

“当然记得。”

对于每个科大学子来说.

科大当年的南迁史,都是一段永远不会忘却的悲壮故事。

1969年的时候。

受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家制定了一份《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的文件。

短短几年之内,大量高校迁移出燕京。

而其中迁移最彻底、过程最凄凉的,则无疑是科大。

当时科大预备搬迁的时候一共派出了两支队伍,分别前往荆楚的沙市和豫省寻找合适的搬迁地址。

当时的沙市有中科院的干校,所以科大方面原本以为去沙市较为容易被接纳。

但这一队却遇到了困难——沙市虽然接待了团队,却委婉的表示了没有接纳一所学校的能力。

同样的。

尽管前往豫省的队伍带有当时某个刘姓大领导的亲笔信,也仍然遭遇了婉拒。

回到燕京后,这两队便汇报了这一事实。

于是呢。

科大又派出了两支队伍,让他们前往赣南和皖南考察选址。

随后赣南表示了坚决不接收科大,连门都不让拜访团队进,据说甚至放了狗。

唯独皖南的领导班子没有拒绝,并且表示全省勒紧裤子也要养下科大。

于是科大就此迁往了庐州。

在科大的搬迁过程中,运货总量足足达到了865吨。

装运出书籍、器材等物件一共35000多箱,迁出教师家属490多户。

组织教师、学生、职工的搬迁足足达到了6000多人次。

科大先辈们甚至连实验室的水泥墩子,报废的锅炉,埋在地下的电缆也挖出来,一股脑地都装上了南下的列车。

只是由于时代运力的问题。

科大在搬迁过程中损失了近三分之二的器材用具,流失了一半以上的教师,但却没有清退任何一名学生——在当时那个不可说的年代,很多学生其实是要被开除的。

就是在这种基础上。

科大后来首创了少年班,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建立了华夏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虽然过程中掺杂了方肘子这个科大之耻,但纯属意外,算是容许范围内的误差。

所以为啥说科大人会特别有归属感呢,就是因为先辈们传下来的精神就是这样的。

论综合教学能力。

科大确实进不了前五,一般在10-15名之间晃悠。

但若论凝聚力。

科大在国内无疑首屈一指,最少都能进入前三。

看着回忆完科大南迁史的徐云,潘院士又扶了扶眼镜:

“小徐,当初那个时代科大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何况现在呢?”

徐云张了张嘴,下意识问道:

“那您说的要委屈我是指......”

潘院士依旧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小徐,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在上头开了这么久的会吗?”

徐云很光棍的摇了摇头。

如果没记错,田良伟似乎也吐槽过这点。

只见潘院士沉默片刻,从身上取出了自己的手机,在徐云面前晃了晃:

“因为在会议过程中,我们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

徐云眨了眨眼:

“谁的电话?”

这一次,潘院士没有卖关子了:

“侯星远,侯院长,他明确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指示。”

“什么指示?”

“先委屈你几天,等到牛鬼蛇神都跳出来之后,举科大之力....发起反击。”

徐云闻言,整个人顿时呆立当场。

.......

注:

今晚继续通宵,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