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棋盘收官(2 / 2)
要说谁的牺牲最大,无疑是老帅李思哲,不仅可能会将一生建下的功勋毁为一旦,还要将一生的名声踩到脚底。
但是这就是做为军主需要承担的责任,也是必须承受的代价。
老帅的最后一课以自己为棋子,交给了苏策什么是以身为棋,军主以勋贵将帅为棋,军主亦可以以自身为弃子。
这场对弈的结果,楚国公府的牌匾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安北一脉不用战功就重建了属于自己的国公府。
圣人虽然没有达到削弱安北一脉的目的,但是太子却可以亲征在继位前立下战功,灭胡一战可以让太子未来的皇权稳固。
安北一脉要给此战提供粮草,甚至需要从三关出兵,威慑罗斯王国不敢救援九胡,甚至还需上战场灭胡。
老帅李思哲自污丢掉了一身功勋,准备以后隐居南山,说是隐居,不如说是自锢南山。
老帅对弈收盘时用的是苏策的名头,苏策在安北一脉的声威,当前已经不弱于老帅李思哲,老帅有个雅称,名叫安北银狐。而苏策年纪轻,得一个安北幼狐的名头。
而大乾其余五位军主也有各自的绰号。
安西血虎刘坤,安东苍狼周厉,安南狂豹刁文羽,北衙金蛟赵化雨,南衙幼麟袁平。
属于银狐李思哲的时代结束了,幼狐苏策时代才刚刚开始。
三皇子赵载标来了一趟苏府,接走了老帅李思哲,他代表皇族送老帅去南山隐居,苏策脸上带着假笑将老帅送上马车,掩藏在袖中的拳头握紧,指甲刺破手心,手心很疼,却疼不过苏策的心。
老帅李思哲为北军鞠躬尽瘁,奉献一生,最终却只有南山隐居的下场,心寒吗?
比起一人之安危,一家之安危,百万军户抗在肩头似乎更重要。
三皇子赵载标赶车,周围环绕着身穿牡丹锦衣的骑士,老帅李思哲离开长安走的静悄悄的。
苏府外站满了送行的安北一脉勋贵将帅,老帅李思哲南山隐居的山头,是老帅自己选的,位置很偏僻,山上竹林小庐,山下溪流小桥。
苏策之前问过老帅的老家在哪里,需要出力照顾吗?老帅没有回答,只是说一切安排好了,老帅的儿孙很久没有现身了,苏策通过侦骑剑部知道,他们搬家了,以后就生活在陇右道的一个偏僻村庄。
这不是一个最好的结局吗?
好似当年的老楚国公与老齐国公就在南山。
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南山之上居谪仙,文武将相隐青山。
南山隐居,呵!
大乾的史官魏九华放下手中的刻刀,揉了揉久坐酸痛的腰,桌上是一堆用竹签编好的竹简,魏九华将竹简用青色的丝带捆好扎紧放在一旁的木盒中,用加热好的火漆涂抹边口,盖上盖子,盖上自己的印章,竹简封存以便编撰史书。
青史留名,半真半假吧,历史从来不分真假,假亦真时真亦假,多少人与事都掩藏在岁月中。
魏九华小心翼翼的将木盒放在史库的木架上,锁好史库的大门,扭了扭带着酸疼的老腰,看到等候多时的男子,将史库的钥匙交给男子,这个接过钥匙的男子跟了魏九华一年时间,魏九华以后的刻刀将由他继承。
自太史公始,主史官无后。
孑然一身的魏九华不知道交卸了职事后,自己可以做什么,自从三十二岁那年从上一位族叔手中接过钥匙,他就一直生活在皇宫,每天都要忙碌到深夜,陪伴他的只有烘干了水分的竹简和锋利的刻刀。
在史库外等候的礼部侍郎迎了上来:“魏大人,出宫后,您想去哪?”
魏九华茫然的摇了摇头说道:“吾自隆盛初年入宫为主史官,还从未踏出过这一方院子,吾想回家看看爹娘和弟弟妹妹。”
礼部侍郎摇了摇头说道:“还是送您去南山!那里风景秀美,还有故人陪伴,听说如今桃花快要开了,那一定很美!”
魏九华的脸上流露出三分悲伤,不过转瞬即逝回道:“你说也对,吾现在回去估计会吓着爹娘弟妹,刀刻竹策十五载,青史卷卷无吾名。也好,也好!”
礼部侍郎站直了身子行了一礼,喊道:“著青史,载万事,大功于世,魏公高义!马车已经备好,有幸与魏公同车,一日看遍盛世长安!请!”
魏九华朗声一笑,哼唱着十五年在长安流行的乐歌,踏着四方步,迈出院落,登上马车。
他知道自己的今生的使命已经完成了,十五载时间,在大乾朝堂的发生的桩桩事情都在他的笔下书写。
他是史官,魏九华,祖籍杭州,一个十五年前在河中救出落水女童的赶考士子。也许万年县志会记下一句,隆盛初年,无名士子救人失踪,搜索无果,被救者立碑刻字为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