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深藏不露的人(1 / 2)
踏着背景音乐的节奏,精神矍铄的林副校长走向舞台中央,为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成立45周年致欢迎辞。
随后,院主任刘爱国上台简短地回顾了学院辉煌的历史,从1960年以来,为社会输送了上万名优秀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现在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郝仁和隋祖禹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心里无限的骄傲。礼堂所有的灯光都聚焦于台上,座位周围一片漆黑,这时,郝仁右手边的人将脸转向了自己。
“郝仁!”
郝仁转头辨认半天,有点不确定,小声问道。
“晨光师兄?”
“嗯,怎么师兄长胖了点,就认不出来了?”
“光线太暗,没有发现师兄。”
这时,刘爱国主任已经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主持人接过话筒,说道:“感谢刘主任带我们回顾了电子信息工程与通讯学院的光辉岁月,四十五年过去了,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又重新聚在这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在座的老师同学学弟学妹分享,下面有请90届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的师兄,中国科学院高级研究院杨晨光先生为我们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杨晨光对郝仁笑了笑,说一会聊,便起身走上了台。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师兄杨晨光,很高兴在这个教我知识,塑我人格的地方,与你们相见。十五年过去了,我依然清楚地记得开学典礼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一项科技成果的问世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做科研就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做外面一个脉冲,自己就要震荡。正是这样的氛围,让我走上了科研的道路,在每一个实验室的日夜……”
杨晨光大郝仁好几岁,郝仁入学的时候,杨晨光就已经是硕士在读了。郝仁十分敬重这位儒雅随和的师兄,他是个真正坐得住冷板凳的人,因为研究的方向是无线通讯工程,是90年代最热的产业领域,杨晨光在美读博士期间,就有企业高薪聘请他,他都一一拒绝了。回国后,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做无线通讯物理层算法研究,如今也有十几个年头了。
二十分钟后,杨晨光回到座位,对郝仁说:“我一个研究员,本来不够资格上台,无奈吴院士没有办法抽身,心里又很关心母校,就让我回来一趟看看,没想到把我安排得这么靠前。”
“师兄真谦虚,我们学院谁不知道晨光师兄大名,毕业十余年,到处都还是你的传说。”郝仁说道。
“你就夸张吧,对了,这次回来待几天?”
“就待一个周末,周日晚上回去。”
“下午有什么打算?”
“下午刘主任给安排了一个学生讲座,然后听听别的校友讲座,地点就在院楼。”
“那可得去参加下,看看你小子有没有长进。”
“不敢,不敢,我好紧张。”
“你还会紧张,我不信。”
上午的活动结束后,郝仁和隋祖禹、杨晨光跑到西校区食堂去吃一顿牛肉火锅,这可是当年最高规格的食物享受,需得是拿了奖学金或是比赛获奖才能吃。
三人围着红油翻滚的火锅,酒精在锅底噗嗤噗嗤地燃着,热腾腾雾气直冲面庞,大片的牛肉配着木耳、胡萝卜、千张,要多美味有多美味。这个季节暑气正盛,要是大雪寒冬吃,保管浑身暖透。
下午,杨晨光果然陪着郝仁和隋祖禹去了教学楼。院友系列讲座的消息早已宣传过,海报也在门口挂了一个月了。离开始还有15分钟,慕名而来的同学已经坐满了教室。
第一个演讲的嘉宾正是郝仁,演讲的题目主要是通讯终端的发展与演进。郝仁不是第一次现在台上,却是第一次站在自己曾经呆过的教室讲台上,面对年轻自己许多的同院学弟学妹,透过他们清澈渴望的眼睛,郝仁才深刻地体会到时间的流逝,而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成熟了许多。
演讲结束,郝仁被在座的同学提了无数个问题,最后只得挑了几个回答,艰难地回到座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