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 公共交通小面值(第二更)(1 / 2)

加入书签

“我的钱够用即可,多了还是要拿出来。”李易不在乎赚棉花加工的钱。

“拿出来是你自己的事情,该赚的钱为何不让你赚?”李隆基坚持。

“成吧,赚就赚。等天再暖和一下,卖自行车,会有一大笔钱入账,还不用交税。”

李易不纠结棉花的事情,说起自行车。

李隆基顺着问:“好的轴承用在独轮车上是否可让独轮车更易行进?”

“轴承的价值远远超过独轮车,能用上新轴承独轮车的人又何必去推独轮车?”

李易笑了,这就跟开超跑送外卖一样,纯粹是闲的,为了体验生活。

而且木头的独轮车其实挺好,淮海战役就是用小车给推出来的。

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上显示,百姓为支援前线,用马车、驴车、独轮车、担子,把物资源源不断送过去。

当时的独轮车就是木头的轮子和轴,哪里来的金属给用。

“三哥,其实想加快速度有办法,长安城中铺木头轨道,像黄河壶口瀑布一样的轨道。

包括铁矿和长安码头仓库使用的,一匹马能同时拉很大重量的东西和人。

只要别把马累到,轨道在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百姓就有了公共交通。

从城西到城东,带多少的货物,按照标准给钱”

李易开始介绍起他的新思路,公共交通。

几年前,百姓从城西到城东,带几个包裹,管他要一钱的车费,他不会给。

他宁肯自己走,一钱可是不容易赚。

现在同样的包裹和路程,一钱的话,百姓保证愿意,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力气去干活,能赚好几个一钱。

跟京兆府各县百姓为什么夏天用轮船、冬天用爬犁一样,他们觉得时间等于金钱。

像种大棚的,早上天不亮就点蜡烛进去摘菜,然后盖上保温的东西运往长安卖。

速度慢了到地方菜都蔫了,或者是早上出发,天黑才到,等明天再卖?

只能用爬犁来拉,早上出发,中午前赶到地方,趁着新鲜卖个好价钱。

还有家中给李家庄子做工的人,到长安和回去,都是花钱。

走过来两天、三天,没被冻死,再回去用同样的时间,少干多少活儿?

“交叉的地方怎般处理?”李隆基想到轨道,就想到横竖十字交叉。

“留一点缺口,只要轱辘足够大,就不会掉进去,无非是到地方稍颠一下。”

李易见过铁路十在交叉的图片,就那么干的。

“若是转弯呢?”李隆基还有问题。

“设计弧度轨道,马控制好就没问题。”李易不认为这属于难题。

有轨电车他曾经坐过,过直角弯,一个弧就走了。

“收费情况呢?”李隆基问起具体的操作了,他已经决定铺轨道。

这东西速度快,只要动员起来,两三天就能把木轨给铺上,然后提高长安百姓往来速度。

甚至可以沿着去京兆府各县的主路铺一下,马拉有轨车速度快。

但跟长安到洛阳的不一样,那条路属于驰道,车轱辘还是原来的车轱辘。

新的用好轴承,搭在轨道上,一匹马可拉好几辆车,或者两匹马固定好距离,同时吃力,一前一后拉好几辆车。

李隆基已经学到了科学术语,这叫变滑动为滚动,减少摩擦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