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再会太宰(2 / 2)

加入书签

所以于伯否来说,其实都没有损失,这也才是伯否的高明之处。

“禅先生过奖了,以我之能,怕还难登大位。

二弟与三弟都十分贤能,也得王上看中,他们才有可能成为太子,在下实不敢再奢想。

我知禅先生曾面见王后,王后对禅先生之能十分推崇,所以今日来此,也望禅先生能指教一二。

在下只想在过些安稳日子,不想再涉足太子之争,却又怕无人能解我心,反而多添疑惑。”

公子波顺着刚才王禅的话说得也十分诚恳,与一月之前傲慢的态度,实在是判若两人。

而且话里似乎体现得十分消极,也有自知。

可王禅却并不这么想,公子波此举并非出于真心,而是在故意试探王禅,想通过自己退出争夺,从王禅嘴中套出王后中意之人,甚至于王禅所认定的太子之人。

“大公子过谦了,天将降大任,你想逃也逃不了。

我们伯否大人精于世故,而且游刃于列国之交,对这些该深有体会。

小子对吴国太子之位并无兴趣,一是小子既不想在吴国谋事,更不想铺佐明君,只想做一个散闲之人。

那日王后问起,小子已回报王后,说明小子心意。

想来王上与王后也是为吴国将来谋算,这一点太宰大人更知王上心意。

大公子让小子指点一二,实让小子为难。

不过既然大公子开口,小子也只能勉为其难说两句。

吴国太子之争,非在于人,而在于势,人若棋子,身不由己。

这几十年来,吴国王位之争,就从来也未停过,大公子当然明白小子所说。

前有王僚,后有你的叔叔夫概,以及前庆忌太子。

吴国之位关系列国,吴国强大对列国皆有威胁,这一点想来大公子也不会否让。

身在其中,大公子明哲保身该是上策,若急于一时,反而只会为他人做了嫁衣。

美梦好做,梦魇如同深渊,一步行错,粉身碎骨。”

王禅首先安慰公子波,其实只是想让公子波知道,如何争也是争不来的。

接着道明自己来吴国之意,并不会参与吴国太子之争,也让公子波死了拉拢之心。

接着简单分析太子之争,其实是他们身后势力之争,把三个公子作为棋子而已。

而且指出前车之签,让公子波有自知知明,让他知道若是不成,那就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吴王僚与庆忌还有夫概也都因此身死就已经能说明一切,在王位之争上没有兄弟也没有父子之情。

夫概是当今吴王之弟,当年吴王阖闾攻入楚国,夫概也想学当年公子光的那一套,在吴国称王,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现如今吴王阖闾选择继位之人,该先选其弟,再选其子,这也是吴国历来的规矩。

所以王禅提出公子波的叔父夫概,是要让公子波明白,争位的人远非他们三人,还复杂得多了。

公子波听着王禅的话,脸上也是阴晴不定,心情十分复杂。

特别是王禅最后一句话,说明王禅已经知道他后面有梦魇组织支持,若是此事让王后、吴王知道,怕是他没有任何机会。

公子波的眼色之中泛着恐惧,也藏着更深的仇恨。

其实王禅于他而言,并没有做过对公子波不利之事,可此时的王禅俨然成了三子夺位的最大威胁,实在也上让人难解。

“在下谢谢禅先生提醒,禅先生深明大义,也透彻此中大势,实在让人佩服,若不能为吴国所用,实在可惜,实在可惜。”

公子波始终难成大器,只是听完刚才王禅的分析,又恢复常态,话里竟然又带着恐吓,就连伯否都听了脸色大变,十分失望。

若说王禅是这么容易对付的人,恐怕现在早就是一具尸体了,可王禅依然活得很好,这就说明王禅之能。

可公子波却一直放不下心中之怨,其实还是自己对太子之位没有信心,总想借助于外力帮忙。

王禅却看着公子波,听着公子波之语,脸上依然微笑以对。

一月前的刺杀竟然没有引起公子波任何警惕,实在让王禅失望。

若说他不知道是谁刺杀于他,那么只刺而不夺命,显然有别于其它杀手,光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那夜的刺杀目的非在杀人,而在警告。

况且吴王亲令不追究刺客身份,就可以充分说明,吴王通晓其中之理,而公子波却一直不明白刺客之意。

公子波与当今吴王的差别显而异见,就连三大仅臣也都默认,并不因此而相互指责,其实他们心里当然是心知肚明的。

这一次刺杀只是对三人的警告,并不能成为一个借口,吴王让三人都有些事做,就是不想让三个公子无事生非,一心只想着夺位。

可由此看来,吴王一片好意,王禅一片好意,还是没有起到实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