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通通都依驸马(1 / 2)

加入书签

郁洲山岛。

秦朗有些好笑的看着长平,“这还能怪得到我吗?是清军是左营叛军射得火箭,叫黄蜚郑鸿逵吃了大亏,你在这里怪我是什么道理?”

“怎么不怪你?要不是你搞出的那种武器,黄郑两总兵能败得那么惨吗?”长平小眼珠翻得飞起来,“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现在心里头不定笑的多开心呢。”

黄蜚郑鸿逵水面战斗这么一败,崇祯的勤王诏书立马就发到海州了。想想前不久他拒绝秦朗时候的话,长平真的为老爹的脸感觉着疼的慌。

秦朗整个无言语对。

长平的道理好强大。

“污蔑,纯粹是污蔑。我怎么可能会笑呢?我只会为朝廷失利痛惜。”

长平嘴角挂着满是玩味的笑,就这么似笑非笑的看着秦朗。

两人成亲都小一年了,秦朗不知道跟她私下里多少次吐槽大明朝吐槽她亲爹,一些言语放到眼下的时代做实事太过大逆不道,可偏偏细细品味,又觉得很有道理。

连带的长平的思想都有了很大的转变。

所以,他俩谁还不知道谁啊?

却全然不知她的这几句话,已经把边上的卞敏吓的魂儿都要飞了。

卞敏自从进到公主府,就直被长平收入麾下了。人长得漂亮,聪明,还会唱曲,还读了些书,又是清白身子,在长平眼中这就是标准的驸马房中人了。

所以只半年时间,在卞敏把规矩全都记牢后,就从外围进到长平贴身了。

也听过不少次秦朗跟长平说话,却万万没想到这次长平会把话说的那么露骨。

眼下可正是金陵危急的时候啊……

“你这个妖女,挑拨本驸马与朝廷之情,离间我与泰山之谊,看我怎么收拾你!”

就在卞敏自己吓自己的时候,秦朗已经扛起长平,往内屋里去。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真的被长平明白无误的说透了心思,秦朗现在都忍不住想哈哈大笑呢;二就是他最近时间里特别热衷做这事儿。

因为他真的需要一个继承人了。

秦朗曾经有过决定,长平即便是生了儿子,他也不会立其为继承人。这就跟李世民的儿子吴王李恪一样,再是英武果敢,再是得李世民宠爱,立之当继承人就是不妥。非是不贤,而只是因为他的生母是隋炀帝之女。

秦朗虽然不准备把大明斩草除根,但他还是潜意思的觉得皇帝要跟大明撇清关系的好。

当然,他也不会真亏待长平的儿子的,都是自己的儿子。李恪的下场是绝不会在他与长平的子嗣身上重演的。

那肥沃的北美大陆,可以任由他去驰骋嘛,只要他有本事。

但现在秦朗是真有些顾不上了。

他这都开荤多长时间啦?

长平、魏清慧、窦美仪、费珍娥,再加上岛上的温岚、张妙兰、颜滢、吴玥儿、阮欣茹五女,那么多女人,一个都没怀上?

现在不但秦德、李猛这些个人焦急,就是秦朗自己都有些焦急。

他么,可千万别叫他成‘项少龙’啊。

所以他在房事上是越来越荒银了。

长平身边的姑姑对此却是毫无一丁点的反应,只是对着卞敏摆了一下头,所有人就都退了下。

那种话第一次听,谁都会受惊吓。就跟她第一次听秦朗吐槽皇帝猜忌他一样,但听的多了也就那样了,习惯了。

公主驸马他们自己都不在乎,旁人着什么急?

……

郁洲山岛已经全力动员了起来,秦朗这次要出动三万正兵和整只水师船队。

不过与前者的强大相比,后者真心就弱小很多了。

谁叫造船是一个周期很长的工作呢。

尤其是清江浦的船厂被沈廷扬整治了一番后,岛上的造船厂连木材都需要自己想办法了。

倒是上岛的工匠数量在不停的增长。

所以光今年上半年造出的老闸船数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一整年的产量。

现在钟文廷手下的老闸船已经超过了二十艘,而且大部分都是载炮二十门以上的大中型船只。

五艘小型红单船,或是载炮十门,或是载炮十二门,体型看似比两千石的沙船大不多少,但流线型的西式船身船体结构让它们的稳固性和承受力上远胜过同体量的沙船,即便配的是中式硬帆,速度是也比中式帆船要快不少。

当然了,它的造价也远不是两千石沙船可比的。

西式帆船船身船体坚固,那一是因为龙骨肋骨结构所致,第二个原因就是用料多。

红单船的船壁厚度远远超过了沙船,所以它不但坚固,也能支撑起数量众多的长管火炮。

小型的红单船上,不但装备五斤炮,连八斤炮都能轻轻松松的承受的住。事实上就是上十斤炮也能支撑,但数量要是一多,频频开炮,对船身还是有损伤的。

所以小型的红单船上就不配十斤炮了。

后者全内装在中型和大型的红单船上。

对比小型红单船的载炮数量,中型红单船载炮数达到了十八门到二十门,大型红单船的载炮数量能上到三十门。

这二十艘红单船主力船只连同近百艘的沙船和中小型福船,浩浩荡荡的自郁洲山岛的东西两港启程南下,而大批的陆军部队,还有诸多的运输船只,则是通过运河南下。

三万大军合着两万随军青壮沿涟水进到硕项湖里,然后南下进入沐河水道,抵到安东城,然后向西行到清江浦,这才转入了运河水道,一直抵到扬州。

这说起来还真有些麻烦,但事实上军兵和随军民壮们一直都在船上坐着,那还是很方便的。

至少比水师主力快。

秦朗抵到扬州的时候,水师部队刚抵到吴淞口。

不过他的信使阎应元已经先一步赶往和州去了。

此前吃了一记大败仗的黄蜚、郑鸿逵二人现在正率军在和州落脚。

而至于说阎应元这位后世大名远扬的抗清英雄,怎么就混到秦朗的手下了,那自然是因为秦朗的多番邀请了。

籍贯通州的阎应元崇祯十四年赴任江阴典史,任内抵抗海盗,平定盐盗,平服民乱,政纪十分突出,江阴百姓感激他的恩德,在社学中为他画像留念。朝廷本想调他转任粤东韶州英德县主簿,这属于升官了。但因母亲病重,且道路堵塞,没能成行,全家便在江阴城外砂山脚下散居。

没过多久,朝廷自然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了。

尤其是崇祯南下金陵,阎应元就更被彻底遗忘了。

谷羜

因为没人举荐他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