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江南有美人在画中(1 / 2)

加入书签

又是一日,初光现,少年睁开眼睛,看了看天花板,思绪放空。起身打开窗户,一阵凉风吹进,少年打了个寒颤,便赶紧关上。

少年来到客厅,看向奶奶的房间,发现奶奶还未起,于是开始着手饭菜。

这一天,少年还是如此平常,坐在公交车上,前往花开阁,在车上的时候,有一位老人抱着约么是正准备上幼儿园的小孙子,一路上抱抱亲亲,隔代亲确实如此。

可是不知怎么,那小孙子突然发起了脾气,想要水彩笔,奶奶答应,放学后一定带着去买,可是小孩脾气就是这样,不会去想过一会儿怎么样,只想现在就有。

于是脾气越来越大,整个公交车上的人都一同看向这对祖孙。

可能是那位奶奶终究碍不下脸面,于是准备想要在下一站就下车。

那奶奶倒是越发生闷气,这又不是在家,孙子发脾气哄不好可以嘴上骂两句,再不济假装动手拍几下。

可在外面怎么都要注意一点儿,于是奶奶贴近小孙子耳边说道:“等会儿下车,奶奶领你去买。”

那小孙子依旧不干,竟然从原先的只打雷不下雨,到现在的又打雷又下雨。

大约那奶奶可能觉得实在有些难堪,便使劲的拍了两下小孙子,这一拍,小孙子立即止住哭声。

那奶奶对着小孙子说道:“再哭,就让你爸妈领回家去,我是伺候不了你了!”

坐在后面的张鹤承看着这一切,倒是没觉得什么。

只是感觉这个小孙子应该长大后会知道,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以后自己也会有很多水彩笔,只不过给你买水彩笔的人或许就不会是现在抱着你的奶奶了。

果然,在下一站的时候,那对祖孙下了车,一下车,奶奶就把小孙子放到地上,使劲的拍了两下小孙子的屁股。

车渐渐驶去。

少年到站后,发现杨括在车站等自己,这让张鹤承很是惊讶,少年来到杨括身边问道:“你怎么在这?”

杨括一把搂住少年的脖子说道:“等你啊。”

少年依旧让杨括搂着自己的脖子,毕竟对方人高马大,自己也挣脱不开,“等我?”

杨括嗯了一声后说道:“赵胖子,在前面等咱俩呢。”

少年笑道:“你都敢叫他赵胖子了?”

杨括也跟着笑道:“这不是他听不见吗!”

少年看到了站在前方的赵顺字,跟他打招呼,晃了晃手。又问道身边的杨括,“你们俩在等我干什么?”

杨括说要去接人。

少年问要去接谁。

杨括此时已经和少年来到赵顺字身边。

赵顺字说道:“当然是去接咱们如花似玉,风情万种,天下第一美的老板娘啊。”

———————

南方的一处江南水乡,正下着毛毛细雨,水面倒映出一颗颗弯腰垂柳,一座小拱桥上,一名女子打着油纸伞,看着远处走来的另外两名女子,那女子收起油纸伞,对着俩人说道:“杨舒,黄梁,等你们好久了。”

杨舒,点头回应。

黄梁开口道:“就一把伞啊。”

那女子说道:“在屋子里久了,偶尔出来让这毛毛雨洗一洗身上的忧愁,不是挺好吗。”

黄梁撇撇嘴,好,可太好了。

杨舒笑了一下,对着那那女子说道:“这附近的游客还挺多啊。”

那女子回道:“平日来旅游的游客还是很多的,多是拍照游玩的。”

杨舒点点头,确实这的风景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走在古镇两边,站在拱桥上,感受着那句小桥流水人家。

那女子对着杨舒说道:“先去铺子?”

杨舒说好,身后的黄粱也没有什么异议,只不过她是真的不太喜欢被雨淋的感觉,哪怕是这种毛毛细雨。

杨舒与黄梁此次南下,是为了一样东西。

而那件东西就在观凤栖。

在去往女子的铺子的路途中,杨舒开口问道:“观凤栖那边怎么说?”

那女子摇摇头,“不太乐观。”

这时黄梁说道:“没与她们说,是鸣青居的意思?”

那女子回道:“说了,不过感觉没多少用处,毕竟那东西,在观凤栖快将近三百年了,你们想拿就拿,多少有点不合常理,再说了昨日鸣青居差一点就没了,是不是鸣青居的意思已经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多大了。”

说到这,那女子扭头看向二人。

杨舒和黄梁脸上充满了疑惑。

那女子又说道:“你们俩现在是鸣青居的人?”

一旁的黄梁赶快否定道:“当然不是。”

那女子嗤笑道:“那你们想要那件东西干什么?”

黄梁刚要说话,就被杨舒握住了手腕,对着那女子说道:“拿了东西,继续南下,一直到最南边。”

女子这回没扭头,说了句:“这话里有话,确实让人难猜啊。”

杨舒从一开始决定南下之旅时,就开始盘算,最不顺利的话,大约会用多少时间。

于是在当晚,杨舒和黄梁二人,全盘商讨,最后得出时间,大约要用最少三年。

这一趟的寻物之行,为的就是寻找二人的魂魄。

一个是杨舒的亲弟弟

一个当时名叫黄梁的护士

这二人都在老鹿根的大火中丧命。

不过杨舒弟弟的魂魄,被余秋告知,如今已经重新回归人间,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开始生活在人间。

而那名护士的魂魄却与现在的黄梁又有一些关联,于是余秋建议她们去往观凤栖寻求一样东西。

那样东西可以使现在的黄梁更加“健全”。

而且拿了东西还要画地为牢在最南方的一个地方,待上两年。

当然余秋保证,画地为牢之地,他可以负责,并且保证安全,但是那样东西,就得靠你们自己了。

对此,黄梁想自己来走这段路程,不过最后杨舒还是决定一齐同行。

至于那封写给张鹤承信上,说要十几年后再见面的话,那存粹是余秋瞎写的,真正的那封信还在余秋的抽屉里。

但这种未知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三人来到了那女子的铺子里,这里多是一些自己做的手工小摆件。

进了铺子,黄梁到处打量,铺子不小,但都被物品摆放的满满当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