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未记儿时桥边水(1 / 2)

加入书签

徐思九最终还是没有返回人间,但是独自站立在大江之边的少女,有件事想不通。

自己在准备离开人间之时,一化二,去了两个地方。

见了两个人。

老道长和关仙玉。

欠自己的人情,为何没有及时的还上。

徐思九本来是去准备好好的责问一通,顺带拳脚问候几句,但现在这个想法只能暂时搁下。

徐思九看着滔滔江水,声声震耳。

不急,都不急,既然人已经没事,那有些问题,秋后再算账。

———————

余秋对张鹤承的这个疑问,并没有给出答案,反观对这个问题的提出者,余秋仔细的想了想。

身旁的这个少年,是不是都知道,如果如自己所想,那么这个少年多少有一些“可怕”。

余秋想了一会儿,觉得自己心中的答案,暂时并不适合现在的少年。

既然时机未到不适合,那就不用多费口舌讲一些还不合适的道理和大话了。

而由于余秋久久没有给出答案,或者是少年也并不期待这个答案。

一旁的张鹤承开始闭眼,慢慢的有些昏昏欲睡…

———————

睁开眼

张鹤承忽然来到了一座小桥旁,桥下溪水流淌,青藻漂浮,鱼儿游动。

放眼望去,小桥下,蹲坐着一个孩子。

张鹤承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

小桥把夕阳挡在了一边,孩子在小桥下的阴暗处,低下头,看着什么。

另一边,小桥边旁的小路上几个孩童骑着小车向这边行来,骑的很快,手里都还拿着一些小石块,不约而同的一股脑丢向桥下的那个孩子身旁,哈哈笑着。

其中有小石块,打在孩子的背上,头上。

看到这一幕,张鹤承突然想了起来,那个孩子正是童年的自己。

张鹤承想要拽住那几个丢石头骑着车的孩童,便站在小路中间,伸出手去阻拦。

可是张鹤承的手却从他们的身体穿过。

他们也穿过了张鹤承。

张鹤承此时就像虚影一般,了无声息。

看着慢慢骑远的孩童,张鹤承感触颇深。

时不时的那些骑车走远的孩童扭过头看向小桥下的孩子,开心的大叫着。

张鹤承走下小路,来到小桥下

看见那个孩子蹲坐着,埋头哭着。

不知为何,张鹤承下意识的说了句,“被石头砸到,很疼吧。”

这句话只是少年对眼前的小时候的自己,自言自语说出来的,可是没想到那孩子竟然抬起头,抹了抹眼泪,摇着头说不疼。

张鹤承有些吃惊,转头又看向已经骑车走远的那几个孩童,为什么他们看不见我,我也触碰不到他们,为何我却能回答我?

其实,那个孩子说的不疼,并不是对身后的张鹤承,也就是长大后的自己所说。

而是那个孩子是在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不疼的,一点都不疼的。

只不过,阴差阳错,变成了一问一答。

张鹤承也想要蹲下身,去拍一拍孩子的肩膀,去无声无息的安抚一下他。

可是那个小时候的自己,慢慢起身,手里还握着和父母的合照。

张鹤承记得,这是小时候父母出事后,自己经常来这里,拿着照片发呆,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直到

(本章未完,请翻页)

被奶奶叫回家。

后来,这座小桥,也被移除,现在只有这条小溪还在流淌,不过鱼儿已不见,青藻不再飘,但张鹤承还是觉得一切都那么熟悉。

起身后的孩子把照片,放进兜里,便转身离开。

张鹤承望着小时候自己的背影,小小的身子,走出了小桥的阴暗处,随后被夕阳笼罩,影子拉的长长的。

少年此时还没察觉到自己的双眼在悄然流泪。

张鹤承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跟上去,跟上小时候的自己。

孩子在前面低头,无精打采的走着

少年在后面远望,若有所思的跟着

夕阳作陪,感叹万分。

如今这条小路,也已经重修,少年也好久没有走过,而现在走在儿时的路上,跟着儿时的自己,少年觉得有些恍惚。

这条小路,坑坑洼洼,两边长满了青草,一旁人家四五处,一旁小溪漫漫走。

走着走着,张鹤承发现小时候的自己,竟然把和父母的那张合影给丢进了路边的垃圾推里。

张鹤承对此有些不明所以。

为什么小时候的自己会这样做,为什么不记得小时候这样做过。

张鹤承想要去从垃圾推里拿出照片,可是没有办法,就像自己触碰不到那些孩童一样。

张鹤承看了很久很久,那张被丢在垃圾推上的照片。

也只能是看着。

照片上,自己脑海里有些模糊的父母,原来他们曾经是那么的幸福,那么的开心。

没有办法,最后张鹤承只能无奈离开这里。

继续的向前走着,跟着小时候的自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