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 三军新立四大营(2 / 2)

加入书签

所以,这大半本不是辽东屯卫的精锐在辽东镇守了那么多年,不但没有出任何问题,日子好像还越过越红火了。

这个方式就不错。

就好比现在,他把辽东军和辽东屯卫一把迁徙到远离大明本土万里之外的新荆州府也不用担心二十万辽东军会因为思念亲人而呆不住。

因为辽东军的亲人基本都编入辽东屯卫了,而辽东屯卫也全部迁徙到新荆州府去了,他们哪怕在那边呆一辈子都不会出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泰昌果断道:“屯卫制度可以参考一下,但我们不能完全按原来的屯卫制度来。

因为我们这会儿不差钱,完全不用省那点粮饷。

我们可以在四方设立四座大营,每座大营集结二十万人马镇守。

而这二十万人马的家人我们可以全接过去,就在大营附近屯田驻守,这样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

就好比现在的辽东军,二十万辽东军的家人基本都是辽东屯卫,我们一把将辽东军和辽东屯卫全部迁徙到新荆州府就没什么问题。”

呃,这个想法的确很不错。

不过,这样也会出问题。

南居益又和徐光启对望了一眼,最后还是内阁首辅徐光启小心的提醒道:“皇上,您说到辽东军,微臣不能不斗胆提醒一下。

当初隆万盛世也就是隆庆朝到万历初年的时候辽东军也是相当勇猛的,辽东铁骑那也是天下少有的劲旅。

那个时候的辽东军之所以能如此厉害跟宁远伯李成梁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朝廷也相当器重宁远伯,辽东之事基本上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结果,不到二十年时间,宁远伯便骄奢成性,搞得辽东民怨四起,辽东军也几乎成了宁远伯府的私军。

李成梁在世的时候,辽东军战力还没怎么衰退,两次援朝辽东军都表现的相当英勇。

但是,随着李成梁去世,其长子李如松也战死沙场,辽东军的骄兵悍将便无人能治了。

特别是李如柏和李如梅,这两人仗着宁远伯府的威名,在辽东那就是无人敢招惹的纨绔。

第一次萨尔浒大战之后,李如柏因言官弹劾羞愤自尽,辽东军便差不多废了。

当时熊廷弼还能凭铁腕管住辽东军那些骄兵悍将,后面换了个文弱书生袁应泰,辽东立马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皇上,微臣对辽国公并没有什么意见。

不过,辽东这些年的得失的确值得我们警醒啊!”

这意思,如果任由辽国公一系独掌辽东军大权,很有可能会跟当初宁远伯一系一样,直接把辽东军给整废了,甚至还会造成边疆的危机。

泰昌当然一听就明白了,徐光启的意思就是害怕辽国公一系跟原来宁远伯一系一样,会变成军阀!

这个问题的确不得不防。

那么怎么防呢?

这个其实还是比较好防的,办法有很多,分散他们的权力,卡住他们的粮饷,甚至实行轮换制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泰昌想了想,随即微微点头道:“嗯,这个的确不得不防。

这样吧,我们把四大营的权力分作三部分,把权力分散一下,不要让一人一家独掌所有大权,同时我们还可以实行轮换制。

简单来说,就是当朝皇帝任命大营主帅负责指挥大军作战,主帅任期可以长一点,但是只有指挥作战的权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让都察院提名,内阁审查,提交当朝皇帝批准,任命大营总督,负责统管大营日常事务和粮饷供给,总督的任期一般三年,最多六年。

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兵部提名,内阁审查,提交当朝皇帝批准,任命领兵将领,包括总兵、副总兵和参将,负责领兵作战,这些领兵将领的任期一般五年,最多十年。

这样一来,主帅就只有指挥作战的权力了,并不参加大营日常事务管理,领兵作战的将领也全是兵部提名的,跟主帅没有任何关系。

你们觉得怎么样?“

如果真能这样自然是没多大问题了。

徐光启连忙拱手道:“皇上英明,如果能一直执行下去,应该是没问题了。”

这意思,别搞着搞着又让谁大权独揽就行。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郑重道:“嗯,等下你们列个详细的章程出来,我们以大明律例的方式推行,这律例里面写清楚,以后谁都不能独掌一方大营所有大权。”

徐光启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泰昌紧接着便郑重道:“那就这样吧,我们得尽快设立四大营,让在外征战的将士安心。

东大营就定在西殷都群岛,由卫国公孙传庭担任主帅。

西大营就定在新金陵城,由保国公卢象升担任主帅。

南大营就定在新荆州府,由辽国公孙承宗担任主帅。

北大营暂定在察哈尔草原,由赵国公曹变蛟担任主帅。

各大营兵力暂且都定为二十万,凡确定在大营驻守的,其家眷全部迁徙到大营附近去屯田或者放牧。

至于总督和领兵将校,你们跟太子商议就行了。

总之,一年之内,必须让四方征战的将士都稳定下来,有没有问题?”

南居益闻言,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