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上国柱李昊(1 / 1)

加入书签

皇宫大殿之中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汇集到李昊的身上,等待着李世民对他的封赏。

之前李家庄众人的封赏都是有李世民身边的太监宣读,可是轮到李昊只是,太监识相的退到了一边,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他上前两步朗声说道。

“仅此镇安王代天平定水患,身先士卒,体察民情。为苍生某福祉,为百姓立家园。功劳甚巨,当为天下表率。今朕亲封镇安王为大唐上国柱,设金銮席,朝堂之上可与朕同坐!”

一语既出,四下轩然。

李昊作为李家庄的庄主,乃国中之国的国君。于理法而言,本不该任大唐官位。就算是镇安王的封号,也仅仅是一个名号而已,从始至终都未入大唐九品之列。

可如今,他竟然从一个恐有王爷名头的他国国人,一跃成为了大唐九品的正二品上国柱,这本就已经足够让人惊讶了。李世民还亲自为他在这金銮大殿之上设立坐席,享有与大唐圣上同坐一席,共商国事的权力。

这可是大唐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满朝文武哗然一片,不少人对这个决定颇有微词,他们不明白李世民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与他们不一样,李昊看到架在李世民龙椅旁边的坐席之时,瞬间明白了他的想法。

如今李家庄声威震天,一旦五姓七望的问题彻底解决,李家庄势必会成为满朝文武的针对的对象,要么附庸,要么成为敌人。到时候势必会有人对李家庄施压,向李世民谏言铲除李家庄,莫要让它变成下一个五姓七望。

李世民此时在这金銮大殿之上给他留出一个席位,就等于是在跟李昊说:无论日后有多少人向我谏言要铲除李家庄,我都会站在你那边,大唐的金銮殿上,永远有一个李家庄庄主的席位。

面对李世民如此示好,李昊心中也无比感动。作为一个国君,作为一个心中藏有雄图伟略的君主。李世民能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实属不易了!

念及至此,李昊轻抚衣袖,恭恭敬敬的朝着李世民拱手作揖:“镇安王李昊,多谢大唐皇帝陛下封赐,愿我两国永结兄弟盟约,共创辉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好,好,好!”李世民知道李昊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了,不禁喜从心来,径直走下龙椅宝座,亲手将李昊扶起。

“李王爷赈灾有功,最几月在外辛苦了。朕已备好酒宴,今日你我不醉不归!令!长安解除宵禁三日,大宴天下,为镇安王接风洗尘!”

“陛下英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如此笃定,群臣们也知他主意已定,也不在说什么,齐齐跪下三呼万岁。

皇帝亲自下令,这场宴会自然是极尽奢华,极尽热闹。

酒宴之上,李昊与李世民同席共饮,群臣齐聚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宵禁解除,百姓们也载歌载舞,共享这盛世繁华。

酒过三巡,李世民有些醉了,他拉着李昊,天南海北无话不说。

李昊颇为无奈的应付着这个家伙。

“小李,你真是我的福将,自从你出现以后,我大唐国力日渐昌盛,百姓丰衣足食,军队实力也不断变强。若你能早出生几年,你我兄弟联手打天下,那隋朝皇帝早就被我们击败,百姓也不会遭受连年灾祸了!”

李昊苦笑道:“老李你这话说的,老程他们要不高兴了。”

李世民嘿嘿一笑:“怎么会,老程他们与我情同兄弟,怎会因为一句实话而生气?反倒是你,叔宝刚回长安之时,还跟我说国中之国恐有隐患,让我提防着你,没曾想去了辉县一次,回来就对你大有改观,也不知你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

“我向来以诚待人,你可不能这样冤枉我呀!”

“哈哈哈,说的好,若天下之人都能如你一般以诚待人,又何来这么多麻烦?五姓七望横亘大唐百年,枝叶繁茂盘根错节。朕本想与他们真心以待,却不想明月照了沟渠。如今他们终于要拜倒在朕的脚下了!小李这都是你的功劳!若他日这七大世家尽数臣服,我真不知该如何感谢你!”

李昊笑而不语,心中默默念叨:“希望真到了那一天,我说出什么你无法接受的条件是,你还能记得今日的话吧!”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宴会终于散场了。李世民今日心情颇好,喝了不少酒,硬要拉着李昊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秉烛夜谈。拗不过这酒疯子,李昊只好与他一起来到御书房,继续畅聊。

两人聊得正热,门外突然走入一个太监。

“陛下,上国柱,博陵崔家求见!”

“崔家?”一听这两个字,李世明酒都醒了七分,他微微皱眉望向李昊。

崔家这次在洪州惹了大麻烦,为了赚钱竟然不顾百姓死活,惹得天怒人怨。

有道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洪州百姓对他们怨言甚大,就算是崔家名望再高,实力再强,也难掩悠悠众口。

如今在朝堂之上,百官谏言,唐朝大地之中,百姓怨怼,崔家岌岌可危。这个节骨眼儿上,崔家人不去想办法平民怨,安群臣。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李昊轻笑一声:“来都来了,见一面吧。没准有惊喜呢?”

李世民点点头:“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跟着太监一起进入御书房,二话不说直接跪在李世民面前。

“臣博陵崔家家主崔忠林,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崔卿家年事已高,就不必多里了,平身吧!”

李世民正襟危坐,说的虽然都是客气话,但语气却相当疏远,让人不寒而栗。

崔忠林站起身来,满是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忧愁。

“崔卿家,深夜造访所为何事呀?”

崔忠林叹了一口气:“陛下,我博陵崔家出了一个不孝之子崔百泰,他草菅人命,害的洪州百姓民不聊生,幸得上国柱李王爷出手,才稳住了局势。不至让崔百泰酿成惊天惨剧。臣心中感激,这里先谢过王爷!”

崔忠林对着李昊深深一躬,随后继续说道:“如今天下百姓对我崔家口诛笔伐,满朝文武更是多有伐鉴,崔家已立于悬崖之上了!求陛下看在崔家对大唐忠心耿耿,救救崔家吧!”

说着,崔忠林不禁老泪纵横,又跪在了地上。

李世民有些惊讶,虽说崔家在洪州弄得天怒人怨,朝中群臣也多知道这件事情。但这么短的时间里,消息也不至于传的天下皆知呀。怎么崔忠林说的跟全天下百姓都已经指着他们脊梁骨一样。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