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承明殿议政(2 / 2)

加入书签

此时,两府大臣们皆已到场,除了两府大臣之外,今天到场议政的还有学士院的翰林官们。

刘娥坐在李杰的右侧,眼看人都到齐了便轻启朱唇。

“今天召集诸卿到此,是为苏、湖、秀三州的水灾,前天,晏学士上书中提到。

苏州湖秀,膏腴千里,乃是国之仓庾,如任其长期受灾,恐误东南之地。”

“晏学士,卿是此次廷议的首倡者,对于此次灾情,卿有何高见?”

廷议一开始,刘娥就牢牢地把握住了主动权,她先声夺人的意思,不言而喻。

她才是现在的主政者。

坐在她身旁的官家,只要听政即可。

晏殊微微一礼:“水之为物,蓄而停之,决而流之,各有利害,今苏湖秀三州,水利不兴,所以为害。

官家曾言,治水有三策。

一曰引,二曰疏,三曰兴,此三策皆言水利之事。”

“然,水利之事,牵连甚广,耗费颇多,当由朝廷主之,地方辅之,

同时,宜择精干之吏,选能任之官,并派遣往。”

听完晏殊的发言,刘娥点头道。

“卿可有人选?”

晏殊起身道:“臣推荐江淮发运使赵贺主持此事。”

赵贺?

刘娥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全国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州府,她自然不可能记住所有官员的名字。

但像江淮发运使这样的地方大员,她当然会铭记于心。

不过,对于此人,刘娥不是很满意。

不为别的,只是单纯因为,赵贺是寇准的人。

“晏学士提议的人选,卿等觉得如何?”

在座的大臣们,互相对视了一眼,丁谓正准备发言之时,坐在御台上的李杰忽然开了口。

“大娘娘,臣推荐江淮发运副使、知泰州张纶,以及泰州西溪盐仓监范仲淹。”

此话一出,现场的氛围顿时为之一变。

刘娥虽然脸上无喜无悲,但心里却不是很高兴,官家这就迫不及待的要参政了?

而大臣们则是各有所思。

官家此举,到底是另有其意,还是单纯的为了国事?

谁也不知道。

不过,刘娥和大臣们的想法虽然不同,但有一点,他们的反应是一样的。

他们只记住了张纶的名字,下意识的忽略了范仲淹。

一个监当官而已?

谁会关注?

倒是张纶,在座的大臣们大多都知道此人,即便不熟悉,也听说过他的名字。

此人虽是荫补入仕,但颇有才干,咸平年间,益州有戍卒聚众起义,朝廷准备派兵镇压。

彼时,张纶提议以招抚为主,镇压为辅。

因为他的谏言,朝廷确实少费了许多功夫。

另外,张纶在盐业上也颇有贡献,在他担任江淮制置盐运副使期间,革旧制,建盐场,使江淮地区盐税扭亏为盈。

天禧末年,张纶知泰州时,曾上书泰州沿海地区,旧堤年久失修,多处溃决,以致于海潮倒灌,淹没良田,毁坏盐灶,沿海百姓深受其害。

为此,他建言重修堤坝。

只是,那时丁寇之争正处于最激烈的时候,哪有心思去关注这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