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治的小妈文学(1 / 1)
【自古以来文学皆是现实社会的反射!小妈文学流传至今,最牛批的还是李治的武媚娘!毕竟泱泱中华,也就武则天一个女皇帝,成功踩着自己继子的身体当上女皇,武则天绝对是女子典范啊!】
前面的小妈文学让李世民足够好奇,后面的女皇,惊得他身体僵硬差点摔倒在地,女皇!这一瞬间李世民不淡定了,鹰眼虎目凌厉如陡峭寒风!
李恪却浑然不知,依旧在心里面普及历史。
【作为一个小户人家女儿入宫之后成为李二的众妃嫔之一,混了几年都不得宠,原以为注定此生平凡,没想到人家的籍籍无名是为了后面的王炸!】
【李二病重的时候,武媚娘和李治勾搭在一起!儿子和继母,烟雨朦胧,你侬我侬,原来李二在还有一层遮羞布,等李二去世之后,武媚娘被赶去感业寺!此时的唐人还没有将这一位小姑娘放在眼中,直到一个夜黑风高夜,李治在李二死亡某某周年日把武媚娘带回皇宫!】
【这就是武媚娘人生的转折点了啊,从一个小尼姑变成唐宫最盛宠的宠妃,人不狠地位不稳!媚娘为了坐稳位置,甚至连自己的女儿都能掐死,陷害王皇后!】
【不得不说这一点我都做不到。要说狠还是武媚娘够狠。】
后面呢!李二没有迫切的想要知道后面的内容,而朝堂之上还在议论纷纷,是立李泰为太子,还是立李治!半天皇帝都没讲话,下面的朝臣陷入忘我境界。
【武媚娘登基之后改国号为周,虽说是女皇帝,但人家能力却不亚于男子,甚至于比李治那家伙强多了一番,励精图治,大唐国力蒸蒸日上才能有后面的开元盛世!】
【李隆基这一代也挺惨的,一辈的皇子杀的杀病重的病重,最后就剩下这一个捡漏之王,和李治一样登上皇位。】
【武媚娘原本还想将武家的人扶上皇位,传闻狄仁杰与他说了一番话说是武家人若是登上皇位以后祭祖牌位上必定没有她,谁家还祭奠姑姑?】
【但李家就不一样了,也不知道这是真是假。】李恪默默的回想,只将它当成一段野史了!
【如今李二打算立李治为太子,看来这历史的齿轮还是没变呀,管他变不变,反正我的封底是在益州,不管哪一位皇帝登位,我只要带着阿娘去益州就行,天高皇帝远,能奈我何。】
脑海之中的念头也不过是在几个呼吸之间,在李二极其隐忍的眼神之下,李恪正想说李治也不错,结果李二根本没给他说话的机会,也没给堂下诸位大臣继续讨论的机会,他果断的的道,“李治年龄太小,不适合当储君,而李泰…”
李世民提到他的名字!话语一顿,显然是在沉思。
这个时候就缺一把火!
李泰和他后方的四皇子党都期待地盯着皇帝,李泰更是喜不胜收,李治不行,那不就是他喽,他控制不住的笑容让胖胖的脸越发猥琐,然而李世民扫了他一眼,最后却将目光落在李恪的身上。
李二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就在他思索的时候,李泰已经春风满面的说道,“父皇,你放心,日后我若是登上皇位,必定会好好厚待我的兄弟姐妹,您要是喜欢李治,想让他当皇帝,等日后我死后就由李治继承我的皇位,您放心,有儿臣在绝对不会出现玄武门事变那种情况。”
这把火烧的太旺了,烧的李世民浑身怒火!他面目一瞬间扭曲,恶狠狠地瞪着李泰。
长孙无忌他们也是一脸懵逼,唐俭更是恨不得给他一巴掌,如今朝堂之上谁还敢提当初的玄武门之变,这就是插在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结果他倒好!直接就将这些话说了出来,还是在衮衮诸公面前……
【李泰这智商堪忧啊……真的是李二的儿子?】
蠢货!李世民气急。
“李泰心狠手辣,实则不配为储君。”
一句话奠定了李泰日后的地位,将李泰和李治都提出了太子的竞争圈,如此场上还剩下何人,一堆庶子里面也就李恪最优秀!魏征心里一动,第一反应便是扭头看李恪,有一股冲动,油然而生,他想要一吐为快,但是魏征终究是忍住了。
到时候的皇位就这么飞了,李泰懵懵懂懂还不自知。
唐俭则是想要抢救,拿着笏板往外一站,一堆长篇大论等待叙说。
然而高台上的九五之尊冷冷一瞥,唐俭后背冷汗直冒。
李二觉得他们愚蠢至极,他给这些官员结党的机会,但却不是让他们来对抗自己。
权力可以给,毕竟没有几个猫不偷腥,还不如光明正大的让他们站在皇子后面,但是想要挑战皇帝的权威,那就大可不必。
他并不是庸庸无碌的昏君,需要靠党政维持地位,他是开大唐盛世的皇帝!
朋党之治,他想开始就开始想结束就结束,这些人的权利,在李世民眼中那就是我给你就得要,我不给你就不能想取。
如今唐俭竟然敢要挑战他的权威,可想而知,这一刻帝王之怒是多么的可怖!
那一瞬间,唐俭甚至觉得陛下对他起了杀心,他默默地退回到李泰的后面,一言不发。
“朕觉得李恪不错,便封他为储君。”
一言出,浑浊的朝堂越发的波浪涛涛,风谲云诡,仿佛是巨石丢在水里,所有人都被惊到了,长孙无忌瞪大嘴巴,简直不敢想象,连房玄龄都有一些诧异,陛下怎么会将视线落在李恪的身上。
李恪?啥?左边是曾经的太子党,右边是四皇子党,他站在中间孤零零的,后面一个人都没,结果要封他为太子,李恪差点笑了。
“父皇你开玩笑也得有一个度,我可不想当太子!”而他这声音已经被群臣激愤的吵闹声给遮掩!
尤其是那些武将嗓门大的厉害,吵得他耳膜都要震碎了。
文臣武将大部分都不赞成李恪为太子,就在此时魏征还拿着笏板踏步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