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青年与禅师(1 / 1)
到了鹿山脚下时,距离出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时辰,叶双凡总算记得是他邀请沈逸来鹿山的,虽然比沈逸早到,却没有独自先上山去。
只是看他坐在马上,目光不停扫视着上山下山的女子身影时,沈逸不太能确定他是在等自己还是在做第一轮的海选。
几人下了马车,沈逸伸展了一番坐的略有些麻木的身子,顺便张望了一下四周。
山脚下已然停了不少马车,小姐丫鬟们莺莺燕燕的,揽手并肩,通过那一条青石铺就的石阶向山上攀爬。
从山脚到山顶,皆是一片粉红色的海洋,沁人的桃花香扑鼻而来,游人无数,车水马龙。
每年的这个时节,天气正好,除了赏桃花的游人,也有来鹿山寺祈祷或是还愿的香客信徒。
日子好过些的读书人会来奉上一些香火,祈求在来年的应试中能够高中,到时候一定加倍还愿,年轻的小姐们求上一支姻缘签,盼望着能早日觅得如意郎君,最好是在今天...
一座海拔不过一百多米的小山,山上的小寺也没有多大规模,只是靠着漫山遍野的桃花,这天生的优势让鹿山寺得以香火鼎盛。
“好美的景!”沈逸身边的玉钗情不自禁地发出一声赞叹,在车水马龙的京城之中,已经少有这样清新宜人的景象。
沈逸笑了笑:“是不错。”
“快来!”
再一转眼,叶双凡等人已经站在山道上朝沈逸挥手,那模样似乎是已经海选出了一定量的目标,正要凑近了打探。
对此种急色行为沈逸表示非常不屑,一手牵起一女,微笑道:“我们也去吧。”
玉钗和苏慕烟一同应声,浅浅一笑,往山道上去了。
比起京城,这鹿山上的空气新鲜了许多,空气中还有一阵淡淡的香气,山道两侧栽种了很多桃树,位置低矮些的已经被摘走不少,抬眼再看,前头有说有笑的小姐们几乎是人手一支,石阶上面落满了花瓣。
没走几步,沈逸居然看到一个青衫士子也摘了一朵桃花拿在手里,朝着空山新野吟诗作对,摇头晃脑的模样似乎沉浸其中,只是可能长的太丑,路过的小姐们皆是掩嘴而笑便离开了,并没有人为他眼冒桃花....
石阶不陡,沈逸本着赏景的心态,与玉钗二女走的极慢,边赏边走,心情也舒缓起来。
起初还能见到叶双凡几人,后来干脆没了影子,此时沈逸才能确定,那时在山脚下,叶双凡不是在等他。
一路行到了山顶的鹿山寺,檀香阵阵,香客们来来去去,好不热闹,不少年轻女子经过时总会往沈逸身上瞧上一眼,待看到他身边的玉钗和苏慕烟,又暗道一声可惜。
沈逸没那么花心,他看着香火鼎盛的鹿山寺,想的是寺庙的生意是真好做,既不用做推广也不用愁销路,找个好地方建个庙,剃个光头念个经,自然有人心甘情愿地把钱投进功德箱中。
接受过现代科学教育的沈逸本来是不信神鬼佛魔这些东西的,但后来一想连穿越这种离奇且匪夷所思的事都能发生,一掌劈开大石的功夫也真的有,未必就真的没有神鬼也说不准呢?
到了寺里,沈逸恭恭敬敬的上了一炷香,往功德箱里塞了一张银票,这个举动看的那敲木鱼的和尚眼珠子都瞪大了,见过扔铜板的、扔银子的,直接塞银票的还真是第一次见。
玉钗和苏慕烟也都各求了一支签,只是两人像是约好了似的藏了起来,就是不给沈逸晓得。
出了宝殿,几人便在古色古香的寺庙转悠了起来,真别说,这古时候的寺庙,跟现代的截然不同,当真有一种质朴和厚重感,别有一番韵味。
行了一段,忽然听见隔壁的院中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
“大师,我长的这么俊俏,家世这么好,却总是认识不到心仪的女子,这是为何呢?”
这是叶双凡的声音,沈逸心里好笑,这小子没了人影,没去搭讪姑娘,居然来这问姻缘了,难道是被拒绝了不成?
站住脚,沈逸脸上浮现出一丝感兴趣的表情,便绕了一段,走到院子小门处去看。
只见叶双凡背对着他,在他面前站着一位蓄着白须的老和尚,只听那老和尚缓缓摇头,没有说话,递给了叶双凡一本书。
叶双凡好像茅塞顿开一般,恍然道:“大师你是说,内在修养很重要?”
沈逸站在那,怔怔地看着这一幕。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禅师与青年?
见到叶双凡一本正经的模样,沈逸笑得前仰后翻,笑着捂着肚子道:“不,大师的意思是你人丑就要多读书,哈哈哈哈....”
苏慕烟看着沈逸这笑得合不拢嘴的模样,无奈摇头,公子也有这般搞怪的时候。
玉钗却是浅浅微笑,见沈逸笑得如此开心,这次来鹿山,总算是不虚此行。
叶双凡听见声音,猛然回过头来,见到沈逸笑他的模样,脸色腾地一下涨红不止。
沈逸手扶着门板,笑得直不起腰,忍不住笑道:“原来,原来叶大少爷还有这种忧虑啊,哈哈哈...”
叶双凡脸涨地更红了,憋了半天才憋出两个字来:“我,我就是随便问问...”
这时候那老和尚十分及时地说道:“施主,老衲见你心诚,怎会是随便问问?佛说,要正视本我,不可虚妄...”
叶双凡脸上的尴尬之色已经不是用言语能够形容的了,只见他握紧了双拳,也不用走的了,直接翻墙而走,一句也不跟沈逸多说了。
每个人总有一些见不得人的秘密,就像叶双凡一样,表面上他天天逛青楼,实际上他在苦恼为什么找不到心宜的老婆,不巧的是这个秘密今天被沈逸听到了。
估计接下来有几天可能见不到叶双凡了,看他落荒而逃的模样,估计心里的羞耻感已经爆棚,在古代社会,这种情况称之为无地自容,在现代社会,称之为社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