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出征前夕!交代所有!(1 / 2)

加入书签

故此,长安城内,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但万事总有一个万一。

秦文远为了以防万一,也还是要有些准备的。

他拿起筷子,吃着都快要凉的饭菜,一边吃着,一边考虑这一次的人员配置。

自己离去,需要带走谁。

薛仁贵不必多说,必须要带走他。

而薛仁贵经验不多,需要一些科班出身的人传授经验。

正好,戌狗就可以。

戌狗乃是正经的影卫,之前被自己谈话时,自己就曾经向戌狗承诺过,以后一定会让他的武力,有更大发挥的空间。

正好,这一次可以让戌狗陪着薛仁贵。

薛仁贵为主帅,戌狗一旁辅佐。

他们两个,应该就能差不多,当然,自己也会盯着的。

他轻易不会出声,但若是戌狗和薛仁贵做出有问题的决定的话,他会在一旁提醒。

最顶层的人员,戌狗与薛仁贵就够了。

再多,要是不听话就不好了。

然后巳蛇也要带着。

巳蛇的易容能力很不错,关键时刻,可能还能用得到。

而且巳蛇掌控大理寺情报司,去南诏时,情报也需要他来负责,所以巳蛇是必须的。

自己的那一百个各有能力的暗卫,他准备带走一半,剩下一半留在长安。算是自己留下的一个后手。

这些人都身负特殊能力,关键时刻,都能有出乎意料的作用,所以他们留下,自己也能放心。

而除了他们外,秦文远就不准备再多带熟人了。

这一次去南诏,若是顺利的话,多则三月,少则两月就能回来。

九十万的大军攻打南诏,不会太困难。

难得是九十万大军如何统一军心,如何服从命令。

难的是北斗会可能会全力支援南诏,而北斗会里面有多少能人,秦文远并不清楚。

所以,这一次的远征,既容易,又艰难。

最终结果,看的就是谁更技高一筹,谁看得更远,谋划的更深了。

第二天。

李世民如约举行了万邦联盟的第一次正式议会。

这是万邦联盟成立后,大唐确认盟主身份后,第一次以盟主身份召开的联盟议会。

议会上,李世民痛斥了南诏等国的这一次的恶行。

他没有过多的关注于大唐的情况,而是为使臣们鸣不平。

一边说使臣们是被南诏等国当成棋子给欺骗的。

一边又说这些使臣,差点就死于南诏等国之手。

南诏他们真的是太过分了,太可恶了。

这样的国家,不灭,留着干嘛?

这仇不报,难道要憋着忍着?

李世民很会调动情绪。

一时间,整个议会大厅,全都是对南诏等国的痛骂声。

这些使臣都是亲身经历过这一切的,也是差一点身死的,所以他们对李世民的话,那是真的有着切肤之痛。

是真的有着切肤的感受。

故此,一时间,他们真的都恨不得拿起大刀,直接杀到南诏去。

李世民也不阻止他们。

就让会场乱糟糟的。

听着他们的痛骂声,看着他们拍桌子的样子,神色平静的看着。

等他觉得气氛差不多了。

情绪差不多到位了,所有人的仇恨都被点燃了,他便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以联盟之力,灭南诏!

既能报仇。

也能彰显联盟的实力。

让其他没有加入联盟的国家看看,我们的联盟有多厉害。

让他们后悔到肠子都青了吧!

若是李世民一开始就说出他的目的,那这些使臣,也许会迟疑。

会考虑揣摩,会思考自己国家的情况。

可现在,他们一个个都如同火药桶被点燃一般,一个个都马上要炸开了。

而这个时候,听到了李世民的话,岂能还迟疑。

故此,霎时间,一个个赞同的声音不断响起。

李世民还装模作样的说道:“我们联盟一直都是以诸国成员的利益为核心的,所以我们做任何事,也都要成体系。”

“故此,接下来开始投吧,只要七成票数通过,那联盟就直接出手,剑指南诏!”

“现在,投票开始吧。”

很快,这些使臣都纷纷将自己的选择写了下来,扔到了投票箱里。

而后,李世民让人计票。

没多久,票数就出来了。

李世民看了一眼结果,顿时喜笑颜开。

他很是满意这结果。

看向一众使臣,他说道:“结果已经出来,朕现在宣布结果。”

众人都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说道:“赞成,攻打南诏国的票数,一共有九十一票!”

“反对攻打南诏的票数为零,保持中立,不赞成不反对,跟随大家意见的票数为两票!”

“所以,赞成票数远远超过七成,那么朕宣布!”

李世民笑着说道:“攻打南诏的计划成立,即日起,各国开始筹备!”

“而同时,为了避免南诏收到风声,提前作出准,让我们的兵力受损,朕决定,十日内,所有国家的兵力都必须抵达南诏边境!”

“什么?”

“十天,会不会太短了?”

“是啊!十天的时间太短了。”

一众使臣都有些惊讶,十天的时间着实太短。

而李世民,却是笑呵呵说道:“你们且听朕说,朕说完了,你们再看时间短不短。”

接着,他就将秦文远跟他说过的话,都告诉了这些使臣。

包括大唐愿意借道,包括先到者到时候优先分配利益,后到者要战斗在最前面的事情……

打一棒,给个甜枣。

运用的十分自如。

而一众使臣听到这些话,顿时都眯了眯眼睛,之后赞成之声便不断响起。

近距离的,那都是双手赞成。

远距离的,因为可以借道大唐,不用绕远,时间虽然紧张,但也不是不够。

更重要的是,这直接关系到利益的分配问题。

而且多数赞成,少数人反对也没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