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取其轻(2 / 2)
最有效的攻城办法,乃是将关中各郡县皆扫平了,令长安陷入内外无援了,然后再将之围困到粮尽或是内部生乱、不攻自破。
而如今丞相打算抽调关中一部分兵力与粮秣的做法,会让魏延等部难以一战克敌;就算一战破敌了,亦会受限于兵力很难对关中形成席卷、传檄而定之势;会让大汉还于旧都的夙愿晚一些梦圆。
是的,恐丞相无法等到还于旧都的那一天。
入夏天气好转之后,但身体仍没有什么好转的他,对自身能否熬过接下来的冬春时节不敢寄托太多希望。
但个人梦圆与国家之功面前,他还是做出了选择。
看不到,就看不到了罢。
只要能诱逆魏司马懿出兵决战,只要能为魏延等部创造击溃逆魏主力的机会,大汉还于旧都将是大势所趋!
至多,他可以九幽之下等着捷报的祭文。
先帝、关侯、张飞与赵云以及吴懿等早故之人,不也同样是在九幽之下等待这一日的到来吗?
他也可以等的.......
带着如此心思,便有了丞相作书与郑璞计议,当抽调哪一部关中兵马之事。
郑璞在看书信的时候,也大致能猜到丞相的遗憾。
对此,他自是难以接受。
虽然他出仕多年,不管是情感还是理智上,都早就将兴复汉室当作了此生的奋争,但他没有忘记促使自身踏上仕途的初心。
力所能及,为汉室复兴奋争;竭尽所能,让丞相能圆还于旧都的夙愿。
只不过,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面对逆魏司马懿一直没有出兵的现状,他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至少,没有如丞相那般加大诱惑筹码更好的办法。
他唯有使了个拖字诀。
在回信中声称,调动关中戍守的兵马前来东三郡的做法,不到最后一步不可为之。
缘由有二。
一者,乃是没必要急于一时。
既然丞相已经让陇右的费祎着手转运粮秣之事了,那汉军在东三郡的对峙僵持中至少能支撑到今岁冬去春来;在这此期间,汉军未必不能等到转机的到来。
另一,则是此举恐会造成不可预计的危险。
大汉如今在关中的兵力将近九万,对抗魏国关中约莫十一万的大军并不算实力悬殊。
但若是细细思量,便会发现汉军其实并不占据优势。
比如汉军各部的戍守点有些分散了,在被动等待决战之时,很难迅速积聚在一起迎战。
还有士卒的战力问题。
的确,魏国雍凉各部已经被大汉打得士气萎靡了。
但如今魏国在关中的大军里,将近五万步骑乃雒阳中军;是魏国赖以讨平四方叛乱、巩固曹魏江山的根本!
曾灭辽东公孙、破鲜卑与屡败江东的他们,可没有士气低迷之说。
且军械精良,几乎人人甲胄俱全。
汉军虽然精锐,魏延等人亦勇锐,但被抽调了兵力后,未必就能一战破之。
-------------------------------------------------------------------------------
【注1:《后汉书·董卓传》又筑坞于郿,高厚七丈,号曰“万岁坞”;《三国志·董卓传》筑郿坞,高与长安城埒,积谷为三十年储。】
↑返回顶部↑